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系

作品数:87 被引量:780H指数:15
相关作者:李娜胡瑞林朱承湘马文超刘友欣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经济管理
  • 17篇天文地球
  • 11篇农业科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文化科学
  • 6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社会学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篇旅游
  • 7篇生态
  • 6篇地理
  • 6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6篇分形
  • 5篇遥感
  • 5篇教学
  • 5篇R/S分析
  • 5篇城市
  • 4篇土壤
  • 4篇土壤动物
  • 4篇流动注射
  • 4篇光度
  • 4篇光度法
  • 4篇分光光度法
  • 3篇地理教学
  • 3篇雨日
  • 3篇水中痕量
  • 3篇土地利用

机构

  • 87篇绵阳师范学院
  • 7篇中国民用航空...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西南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绵阳职业技术...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鲁迅美术学院

作者

  • 20篇罗隆诚
  • 18篇冯新灵
  • 12篇董廷旭
  • 11篇岳云华
  • 11篇刘鹏
  • 10篇冉清红
  • 10篇邱丽丽
  • 7篇冯自立
  • 7篇陈朝镇
  • 7篇文星跃
  • 5篇李亦秋
  • 5篇刘秀英
  • 4篇马莉
  • 4篇缪培凯
  • 4篇张新合
  • 4篇林辉
  • 4篇殷秀琴
  • 4篇冉瑞平
  • 4篇陈光
  • 4篇张新申

传媒

  • 28篇绵阳师范学院...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干旱区地理
  • 3篇科技信息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地理研究
  • 2篇皮革科学与工...
  • 2篇生态经济
  • 2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土壤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33篇2007
  • 24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耕地警戒值的测算与讨论被引量:28
2007年
耕地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我国未来的耕地压力大,耕地保护是关键。耕地警戒值是影响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加强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和老百姓建立耕地安全意识、参与性保护耕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人均耕地警戒值0.053hm^2的引用时耕地安全意识的建立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测算我国耕地警戒值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构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扩展模型Smis-M/Bn∑i=1βi·Gi/Pi建立饲料粮食消费量与肉蛋奶消费量、食品作物单产量与单产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5个线性回归方程,以及单产影响因素与时间关系等6个曲线估计方程,测量粮食、植物油、糖和蔬菜等食品作物单产量,计算2006年.20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并与相应年份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时比,确定2006年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0.09035hm^2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量1.18×10^8hm^2(17.7亿亩)分别为人均耕地警戒值和耕地总量警戒线。
冉清红岳云华谢德体魏朝富冉瑞平
关键词:食物消费结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营养元素含量关系及分异被引量:26
2006年
根据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同一坡面上不同地形部位的凋落物、土壤动物及土壤中N、P、K、Ca、Mg、Fe 6种营养元素含量实测数据,研究了凋落物、土壤动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差异以及坡面上营养元素的纵向分异。结果表明,在较缓的丘陵坡面上,6种营养元素的纵向分异并不十分显著。土壤动物体内N、P、Ca含量明显高于凋落物和土壤,土壤中K、Mg、Fe元素含量则高于土壤动物和凋落物。坡面中部凋落物、土壤动物及土壤中N元素含量高于坡面两端,土壤中的P、K元素含量在坡体上部出现最大值,Mg、P元素纵向分布呈线性分布规律,Ca元素分布波动幅度较大,且呈非线性规律。凋落物、土壤动物和土壤中元素含量线性关系较强。凋落物和土壤动物体内元素的变异对土壤中元素含量变化的贡献率较大。
殷秀琴邱丽丽杨令宾宋博
关键词: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城镇土地定级中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城镇土地定级是城镇基准地价体系建立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绵阳市许州镇城镇发展规划区进行了土地质量综合评价 ,并对方法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骤。
刘鹏董廷旭文星跃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法土地管理
中国雨日变化趋势的分形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利用1951-2002年中国752个台站的雨日资料,运用分形理论和R/S分析法,研究并预测了中国五大降水区年雨日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中国五大降水区未来的年雨日变化趋势与过去50 a的变化有着很好的自相似性。为了更深入研究雨日的未来的变化,设计了两项Hurst指数试验,用两项试验结果与年雨日年际变化趋势的对应关系来推断未来的变化趋势及其转折与突变。结果表明:中国五大降水区年雨日有着一致的减少趋势,但其变化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依照五大降水区的气候倾向率,西北区、西南区、青藏高原区、东部北方区、东部南方区未来平均每10 a雨日减少分别为4.1d,11.4d,3.7d,6.8d和5.9d,其中西南区年雨日减少最多。期间,中国五大降水区虽有气候变化的转折,但不存在雨日气候变化的突变点。
冯新灵罗隆诚冯自立刘鹏邱丽丽
关键词:雨日气候变化分形R/S分析
樟树幼林生物化学参数与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研究中的应用使定量估算植被的生物化学参数和生物物理参数成为可能.分析了樟树幼林生物化学参数与高光谱特征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樟树幼林的大部分生物化学参数(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磷含量)与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蓝边内最大的一阶微分、绿峰反射率、红边位置、蓝边面积、绿峰反射率和红谷反射率构成的比值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构成的比值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01极显著性检验水平;纤维素、总氮含量与高光谱特征参数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因此,可以利用相关系数达到了0.01极显著性检验水平的高光谱特征参数建立樟树幼林生物化学参数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万玲凤林辉刘秀英
樟树幼林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被引量:16
2007年
高光谱遥感的快速发展使得定量估算植被叶绿素含量成为可能.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野外光谱辐射仪测量樟树幼林的冠层光谱,并对观测叶片进行同步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统计相关分析法,分析樟树冠层光谱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樟树幼林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波段位于400、556、621 nm;通过建立各敏感段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得出了叶绿素含量估算的高光谱模型分别为y=exp(1.191+1458.912x)和y=3.29×exp(1458.912x).说明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估测樟树幼林的叶绿素含量.
刘秀英林辉万玲凤孙华熊育久莫登奎
关键词:遥感高光谱遥感叶绿素
青藏高原至中国东部年雨日变化趋势的分形研究被引量:52
2007年
根据1951-2002年中国194台站的雨日资料,运用分形理论中R/S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两项Hurst指数试验。研究并预测了中国5大区域年雨日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中国5大区域未来年雨日变化趋势与过去50年来的变化有着很好的自相似性。两项Hurst指数试验结果表明中国今后年雨日将继续减少。依照5大区域的气候倾向率,未来10年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平均每十年减少雨日3.7-3.8天;中国东部南方区和中国东部北方区平均每十年减少5.9-6.8天;四川盆地年雨日减少最多,平均每十年减少雨日12.3天。且期间雨日没有突变。
冯新灵罗隆诚邱丽丽冯自立
关键词:雨日气候变化分形R/S分析
《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2007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高等师范学院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摇篮,因而创新教育的实施更为重要。
蒋溢
关键词:创新教育地理教学论
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N、P、K的动态特征被引量:60
2007年
根据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土壤动物和土壤2a的连续采样及测定主要营养元素N、P、K的含量,研究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主要营养元素在各分室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比较主要营养元素在不同分室中的分异,进而分析了土壤动物在该系统营养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复杂,阔叶落叶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大于针叶落叶,但不同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的元素损失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研究时段,腐殖土层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高于土壤层;蚯蚓、蜈蚣和马陆大型土壤动物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差别较大,其中蚯蚓体内全N含量最高,而马陆体内全P含量最高,蜈蚣则全K含量最高。土壤动物和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和凋落叶中的变化趋势不同。N和P在土壤动物分室中表现出一定的富集,而K的富集不明显。土壤动物可以通过其新陈代谢活动加速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不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含量变化复杂可能是由于不同凋落物种类特性差异造成的。土壤动物在营养元素循环,尤其是N、P元素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
殷秀琴宋博邱丽丽
关键词:土壤动物凋落物土壤养分动态
高校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13
2006年
从现代自然地理学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出发,结合自然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了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加强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的主要途径,即调整课程内容。优化自然地理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加强横向科研合作。
文星跃董廷旭
关键词:自然地理实践教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