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

作品数:98 被引量:658H指数:15
相关作者:徐通模张维忠蒋孝科朱文蓓石海松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动力工程及工...
  • 35篇核科学技术
  • 11篇理学
  • 5篇电气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0篇锅炉
  • 12篇燃烧
  • 8篇热流密度
  • 7篇窄缝通道
  • 7篇临界热流
  • 7篇临界热流密度
  • 7篇换热
  • 7篇反应堆
  • 6篇两相流
  • 5篇湿法
  • 5篇脱硫
  • 5篇矩形窄缝
  • 5篇矩形窄缝通道
  • 4篇湿法脱硫
  • 4篇水堆
  • 4篇气液两相流
  • 4篇煤粉
  • 4篇换热特性
  • 4篇值模拟
  • 3篇弹状流

机构

  • 97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北核技术研...
  • 5篇中国核动力研...
  • 3篇东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天津职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西安热工研究...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第二炮兵工程...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 1篇渥太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上海核工程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首钢设计...
  • 1篇四川中烟工业...

作者

  • 15篇秋穗正
  • 13篇惠世恩
  • 12篇贾斗南
  • 11篇徐通模
  • 10篇赵钦新
  • 10篇单建强
  • 7篇朱继洲
  • 7篇周屈兰
  • 6篇谢仲生
  • 5篇张斌
  • 5篇田文喜
  • 5篇张颖
  • 4篇林宗虎
  • 4篇王学斌
  • 4篇苏光辉
  • 4篇冉旭
  • 4篇蒋孝科
  • 4篇谭厚章
  • 3篇张维忠
  • 3篇车刚

传媒

  • 14篇原子能科学技...
  • 9篇核动力工程
  • 8篇热能动力工程
  • 7篇工业锅炉
  • 7篇核科学与工程
  • 5篇锅炉技术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烟草科技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节能
  • 2篇洁净煤技术
  • 2篇2006中国...
  • 2篇第九届全国反...
  • 2篇第十届全国反...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汽轮机技术
  • 1篇辐射防护
  • 1篇油气储运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锅炉压力容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11篇2004
  • 9篇2003
  • 6篇2002
  • 13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余热利用现状与技术进展被引量:74
2009年
介绍了我国在工业生产中余热资源利用的基本现状,探讨了各种余热利用技术的进展,分析了水泥窑、工业炉余热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余热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赵钦新王宇峰王学斌惠世恩徐通模
关键词:余热利用纯低温相变换热低沸点工质
STBA24钢管蒸汽氧化的微观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宏观检查、金相检验、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对某热电厂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内壁氧化皮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STBA24钢高温蒸汽氧化的微观特征和氧化机理.结果表明:STBA24钢管在运行中,当管壁温度超过材料的许用温度时,易发生高温水蒸汽氧化;腐蚀产物分内外2层,外层以Fe2O3、Fe3O4为主,易剥落,内层为致密的保护性氧化物,具有长期抗氧化能力.金属材料的蒸汽氧化和剥落会增大管壁应力,造成管壁破裂或爆管.
李婷赵钦新王云刚张知翔邓翔
关键词:过热器管再热器管
50MW高压锅炉全燃高炉煤气的研究被引量:31
2001年
对 5 0MW高压锅炉全燃高炉煤气时的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阐述了高炉煤气锅炉稳定着火燃烧的燃烧技术和结构特点 ,分析了燃用高炉煤气对锅炉热工参数、传热特性以及受热面布置的影响 ,提出了适用高炉煤气的锅炉布置型式。根据研究结果制造的我国首台 5 0MW高炉煤气高压锅炉成功运行的实践证明 ,该锅炉可以有效解决高炉煤气放散污染问题 。
庄正宁曹子栋唐桂华沈月芬
关键词:高炉煤气高压锅炉
钠冷快堆无停堆保护失热阱固有安全特性被引量:3
1999年
采用模块式结构建立了钠冷快堆主回路系统的数学模型,选用端点浮动法有效克服了点堆方程的刚性问题。堆芯热工和IHX计算采用稳定性良好的全稳二阶迎风差分格式。编制了钠冷快堆失热阱瞬态仿真程序LOHS。该程序可在微机环境下运行,模型简单、速度快。用LOHS对EBR-Ⅱ失热阱瞬态实验的计算结果与安全分析程序NATDEMO的计算结果符合良好。
王武军单建强王学容朱继洲
关键词:钠冷快堆
市政污泥与煤配伍(磨制)焚烧特性试验
2023年
为探究燃煤电站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对机组现有设备系统和运行状况的影响,开展实验室掺烧试验与现场实炉掺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室掺烧水分13%的干污泥,掺入污泥比例20%,混合燃料着火温度升高36℃,燃尽率下降1.5%;随污泥比例增加,燃料可磨性下降,结渣倾向加重。现场试验掺烧水分40%的污泥,掺烧比例10%及以下,输煤、制粉系统运行正常,锅炉结焦状况、汽水参数、风烟参数等均在正常范围内;烟气中二噁英毒性当量最高值为0.038 ng/m^(3)(11%O_(2),以TEQ计),HCL、HF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2.50、0.23 mg/m^(3),烟尘质量浓度≤10 mg/m^(3),SO_(2)质量浓度≤35 mg/m^(3),NO_(x)质量浓度≤50 mg/m^(3),均满足国家排放标准;飞灰、大渣、石膏中的氰根离子、烷基汞、重金属、氟离子排放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污泥掺烧比例10%及以下时,机组的输煤系统、制粉系统、燃烧系统、送引风机等辅机均能适应,不会对飞灰、大渣、石膏的品质及利用产生影响,且烟气中的NO_(x)、SO_(2)、烟尘、二噁英、HCl、HF等均可达标排放。进一步提高污泥掺烧比例时,仍需注意制粉系统的干燥出力与研磨出力核算,同时需监测炉膛烟温变化及管壁结渣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合理安全地解决污泥处置问题。
贾子秀王志超屠竞毅屠竞毅李宇航周广钦杜智华姚伟李宇航
关键词:燃烧特性污染物排放
矩形窄缝通道流型研究:泡状流向弹状流转化的影响因素
本文对矩形窄缝通道(1×20mm,2×20mm)中水沸腾的汽液两相流动流型转化准则进行了理论探索.根据实验结果,水平矩形窄缝加热通道中流型可以分为泡状流、间歇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研究发现热流密度对于泡状流向弹状流转化...
章春伟秋穗正王布雷
关键词:窄缝通道泡状流弹状流
文献传递
热水采暖系统应用冷凝式锅炉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天然气供热锅炉排烟温度较高 ,可以通过加装冷凝式换热器改造为冷凝式锅炉回收烟气潜热 ,降低排烟温度 ,提高锅炉效率。排烟余热用来加热供热系统回水时 ,由于 95 70℃供热系统回水设计温度较高而无法利用烟气潜热 ,但实际上由于供热系统调节 ,回水温度大部分时间内低于烟气露点。本文研究发现加热 95 70℃供热系统回水是可以利用烟气潜热的。
高春阳刘艳华车得福
关键词:热水采暖系统冷凝式锅炉余热供热排烟温度
水平矩形窄缝通道内水沸腾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1.0~6.0MPa的压力范围内对大宽高比(1.0×60mm,1.8×60mm,2.5×60mm)矩形窄缝通道内水的两相沸腾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采用均相流和分相流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得...
贾晓鸿秋穗正杨晓强尹海锋贾斗南聂常华
关键词:矩形窄缝通道
文献传递
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炉渣含碳量高机理研究及现场优化
2015年
为解决某300 MW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炉渣含碳量升高的问题,分别从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方案、锅炉炉渣含碳量升高机理、锅炉热态动力场旋转动量和锅炉配风方式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表明锅炉热态动力场旋转动量偏低是导致炉渣含碳量和炉渣含碳量份额升高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此原理进行了现场热态优化调整。经过优化调整后,炉渣含碳量明显降低,为优化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经济运行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
王承亮刘原一谭厚章葛启雷
关键词:炉渣含碳量配风动量
中国先进研究堆热工水力计算程序(TSACC)的校核与验证
针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具体结构和运行特点,利用Fortran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CARR瞬态热工水力计算程序TSACC.基于程序校核和验证((V&V)的基本思想,分别利用TSACC程序和商用程序RELAP5/Mo...
田文喜秋穗正苏光辉贾斗南刘兴民张建伟
关键词:热工水力计算程序研究堆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