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734 被引量:2,221H指数:18
相关作者:龙泉明唐富龄曾庆元李润霞邵湘萍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8篇文学
  • 111篇语言文字
  • 37篇文化科学
  • 20篇哲学宗教
  • 20篇历史地理
  • 16篇艺术
  • 11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166篇文学
  • 111篇小说
  • 64篇诗歌
  • 57篇文化
  • 47篇艺术
  • 38篇代文
  • 28篇诗学
  • 24篇词学
  • 22篇散文
  • 22篇汉语
  • 21篇叙事
  • 20篇语言
  • 19篇新诗
  • 19篇文艺
  • 19篇现代主义
  • 17篇学史
  • 17篇审美
  • 16篇文学研究
  • 14篇诗歌创作
  • 14篇作家

机构

  • 720篇武汉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湖北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湖北省社会科...
  • 1篇三峡学院
  • 1篇咸宁学院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学院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2篇张思齐
  • 33篇陈水云
  • 30篇陈文新
  • 21篇龙泉明
  • 18篇张荣翼
  • 14篇陈国恩
  • 13篇方长安
  • 13篇赵小琪
  • 12篇汪树东
  • 11篇於可训
  • 11篇金宏宇
  • 10篇樊星
  • 10篇熊礼汇
  • 9篇吴天明
  • 8篇孙德喜
  • 8篇王兆鹏
  • 7篇尚永亮
  • 7篇易文翔
  • 6篇熊江华
  • 6篇张箭飞

传媒

  • 69篇江汉论坛
  • 64篇写作(中)
  • 34篇写作
  • 18篇人文论丛
  • 11篇襄樊学院学报
  • 1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0篇西南师范大学...
  • 10篇鲁迅研究月刊
  • 10篇中国现代文学...
  • 9篇湖北师范学院...
  • 8篇古汉语研究
  • 8篇齐鲁学刊
  • 8篇中州学刊
  • 8篇贵州社会科学
  • 8篇语言研究
  • 8篇中国韵文学刊
  • 7篇柳州职业技术...
  • 6篇文艺研究
  • 6篇外国文学研究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14篇2008
  • 12篇2007
  • 21篇2006
  • 41篇2005
  • 70篇2004
  • 143篇2003
  • 109篇2002
  • 93篇2001
  • 52篇2000
  • 43篇1999
7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拿什么拯救人文精神——读《沧浪之水》被引量:8
2002年
《沧浪之水》指涉的是关于当代知识分子价值选择的重大话题。功利主义以市场为依托取得了现实和道义的合法性 ,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传统的精神杀伤力是巨大的。在这种历史语境中 ,传统的精神资源仍然有效吗 ?当代知识分子凭什么去反抗虚无主义 ?拿什么去拯救人文精神 ?小说揭示了一系列了困扰着当代知识分子的重要问题 ,进而提出寻找新的价值根基的重大命题。
孙德喜
关键词:《沧浪之水》知识分子拯救人文精神
论郁达夫小说的沉沦精神特征被引量:1
2002年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有拯国救民的远大抱负,但是因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他们屡遭挫败,在理想破灭后,他们逐渐沉沦。忧郁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特征,表现为孤独意识和自伤自悼;其忧郁、感伤包含着很多焦虑的成分;由于长期的焦虑导致绝望;绝望至极,就会走向自弃。忧郁、焦虑、绝望和自弃共同构成郁达夫小说的沉沦精神特征。
方志平
关键词:忧郁
宋词作者的统计分析被引量:24
2003年
本文主要统计分析宋词作者的地域分布和时代分布等状况 ,从数量的角度考察宋词的发展状况和演变历程。统计结果显示 ,宋词作者 80 %以上是南方人 ,78%的作品是南方人写出来的。宋词作者分布的密集区与宋代人口的密集区是同一的 ,宋词的发展与宋代人口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精英词人群出现的周期是五十年。宋词的兴盛与宋诗的繁荣总是处在同一时期。
王兆鹏刘学
关键词:宋代统计分析
试论语境与话语理解被引量:5
2004年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语境的构成因素有语言知识与非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又包括情景知识与背景知识。人们对话语意义理解依赖于具体的语境 ,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作用有三种 :( 1 )制约与解释 ;( 2 )推断与弥补 ;( 3 )
董守志王丽萍
关键词:语境话语理解
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被引量:18
2005年
唐代没有中秋节,文人有八月十五玩月吟诗的风气。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随着宴饮聚会,这一形式为都市富户效仿,造成了一种娱乐享受的氛围影响整个社会,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准节日。在北宋灭亡的背景下,中秋月的“团圆”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和强调。“团圆”涵义的加入使中秋节俗内涵变得完整,节日性质和地位在南宋得到确定。
熊海英
关键词:中秋节宴饮团圆
对《左传》所载赋诗言志的比较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诗经》和《左传》是两部关联度很密切的经学著作,它们都经历了正典化的过程。作为儒家思想的两部正典,《诗经》和《左传》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在《左传》中有着大量的赋诗言志的记载。赋诗言志是一种修辞术,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赋诗言志是一种话语方式,具有强烈的指向性。戏剧性是《左传》较为突出的文体特征。《左传》记录了两次大型的赋诗言志活动:一次是郑国六卿为晋国大臣韩起饯行,另一次为吴公子季札于鲁观周乐,它们都得到了戏剧性的再现。《左传》有关季札观乐的记载,较为充分地论述了诗歌和礼乐的关系,初步确立了中和美在中国人审美观念中的地位,因而可视为文学批评的一份文献。赋诗观乐是赋诗言志的一种扩展形式,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
张思齐
近代小说理论批评流派研究刍议
2003年
本文对近代小说理论批评流派研究中的两种倾向提出了见解。一是有些研究者对近代以论文著作形式发表的理论资料较为注重 ,而对以传统评点序说形式发表的理论资料相对重视不足 ,作者认为应该拓展搜集资料的范围 ,重视对理论贡献甚多的传统评点序说资料的搜集整理。二是有些研究者过于重视小说理论批评家所从属的政治派别 ,以政治派别取代了小说理论批评流派。这样难免导致理论上的混乱 ,应该淡化小说理论批评家的政治派别 ,回归其文学理论批评特征。
刘良明
关键词:小说理论批评政治派别文学理论批评
用自然形象折射生命体验——管窥“文革”时期牛汉的诗歌创作
2003年
牛汉,作为“胡风派”知识分子的重要成员,于1955年的5月14日第一个遭到拘捕,自此开始长达二十余年的苦难生涯,但他仍坚持诗歌创作,特别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70年至1976年间,写下六十余首诗歌。
尚明洲
关键词:诗歌创作自然形象生命体验意象
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被引量:1
2003年
鲁迅与卡夫卡都是伟大的现代小说家,他们都着力塑造了许多现代人形象,试图探究现代人直面荒诞困境时生存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鲁迅与卡夫卡小说中的三类人物,即觉醒者、追寻者和反抗者、昏睡者,他们的精神立场相近而又相异,并具有其现代意义。
汪树东
关键词:小说人物
魏晋玄学与庄学新变被引量:2
2002年
本文以玄学演进的四段历程为主线 ,重点论述了魏晋时期庄学新变及其相关原因 ,认为 :庄子哲学成为玄学演进的直接推动力 ,使得此期哲学思辨得以迅速升进 ;而正始名士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及其与现存秩序立异的言行 ,对由重《易》《老》而至重《庄》这一玄学转折 ,实在是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朝名士的玄学新义和东晋名士的玄释合流、以佛解庄 ,则为传统庄学注入了新质。
尚永亮
关键词:玄学庄学
共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