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

作品数:179 被引量:986H指数:19
相关作者:陈荣陈碧琼俞剑蔡卫东杨宏志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一般工业技术
  • 27篇化学工程
  • 26篇医药卫生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理学
  • 10篇电气工程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电子电信
  • 4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00篇复合材料
  • 100篇复合材
  • 25篇纤维增强
  • 24篇金属
  • 22篇金属复合
  • 22篇金属复合材料
  • 19篇碳纤维
  • 16篇金属基
  • 16篇
  • 15篇金属基复合
  • 15篇金属基复合材...
  • 14篇合金
  • 13篇生物相容
  • 13篇生物相容性
  • 13篇纤维
  • 13篇
  • 12篇增强复合材料
  • 12篇铝基
  • 10篇生物相容性材...
  • 8篇碳纤维增强

机构

  • 17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上海大学
  • 5篇青岛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2篇洛阳工学院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青岛化工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工业大学
  • 2篇武汉工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船舶科学...
  • 2篇固体废弃物资...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6篇吴人洁
  • 31篇孙康
  • 28篇张国定
  • 16篇秦雄
  • 15篇赵学维
  • 15篇徐志飞
  • 12篇胡克鳌
  • 8篇李贤淦
  • 8篇段亮
  • 8篇龚志云
  • 7篇丁伟民
  • 7篇费铸铭
  • 7篇赵斌元
  • 7篇高向阳
  • 7篇史宏灿
  • 6篇王浩伟
  • 6篇陈荣
  • 6篇储双杰
  • 6篇方嘉
  • 6篇喻学斌

传媒

  • 18篇复合材料学报
  • 8篇第七届全国复...
  • 6篇工程塑料应用
  • 6篇材料导报
  • 6篇材料工程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国有色金属...
  • 5篇全国复合材料...
  • 4篇宇航材料工艺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功能高分子学...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高分子通报
  • 2篇合成树脂及塑...
  • 2篇物理学报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航空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16篇2002
  • 11篇2001
  • 11篇2000
  • 11篇1999
  • 7篇1998
  • 13篇1997
  • 12篇1996
  • 10篇1995
  • 12篇1994
  • 9篇1993
  • 16篇1992
  • 3篇1991
  • 5篇1990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世纪复合材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正> 材料的复合是材料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向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想要合成或制造一种材料使之满足各种高水平的综合指标,从单质材料出发是非常困难的,常常顾此失彼,即使花费很大的力量得到某种符合要...
吴人洁
文献传递
降低SiCp/Al气孔率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分析了SiCp/Al复合材料中气体的来源。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验分析,发现颗粒带入熔体中的气体是复合铸造法制备的SiCp/Al复合材料中气孔的主要来源。颗粒带入的气体可分为GⅠ和GⅡ两种类型。降低SiCp/Al的气孔率应从根本上杜绝气体的来源着手,特别应对颗粒带入的气体引起重视。稀释中间复合材料法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设计的制备SiCp/Al的新的工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工艺制备的SiCp/Al复合材料的气孔率明显降低。
俞剑张国定
关键词:碳化硅复合材料气孔率
非连续增强LY12复合材料蠕变机制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研究了应力、温度和热处理对22vol%莫来石短纤维增强LY1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铸态、退火态和T4处理复合材料,三种状态下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均高于基体材料LY12铝合金。文中提出一种复合材料的蠕变机制:在低应力阶段,复合材料的蠕变受位错的攀移过程所控制;在高应力阶段,复合材料的蠕变受增强体与基体的界面所控制。用TEM分析了材料的界面。
周耀民陈玉喜张国定费铸铭
关键词:莫来石短纤维铝基复合材料蠕变
碳-镁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挤压初步研究
前言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由于它可以满足迅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对材料提出的苛刻要求而正被人们广泛地研究。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下列优点:(1)比强度高、比刚性高;(2)高温性能良好;(3)抗疲劳性能良好;(...
丁伟民覃继宁
文献传递
LLDPE/LDPE薄膜老化程度的表征方法被引量:8
2002年
将一种农用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 LDPE(低密度聚乙烯 )薄膜进行加速和自然老化 ,对羰基含量、熔点和高温剪切模量以及老化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老化薄膜IR(红外光谱 )图上可以得到两种羰基指数—I1和I2。可以用I1和I2来表征LLDPE LDPE薄膜的老化程度。本文还对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加速老化 1小时相当于自然老化 10
易新文赵斌元李如燕胡克鳌
关键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自然老化
梯度功能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弯曲谐振特性研究
2002年
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法研制了 PZT系独石型梯度功能压电陶瓷驱动器 .对该驱动器弯曲谐振的固有频率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由双层复合悬臂梁模型推导了弯曲谐振的固有频率 .
陈海龚郭晓波孟中岩
关键词:梯度功能材料固有频率
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对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和使用安全性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制备好的纯聚己内酯和壳聚糖增强聚己内酯2种材料放入0.9%生理盐水中获取两者的浸提液,然后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将2种材料分别植入白兔背部(n=6),术后2、4、8、12、16、24周取材,观察一般组织情况及纤维包膜形态和厚度。结果: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浸提液无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复合材料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症反应,12周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这些反应与纯聚己内酯无显著差别。结论: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胸壁缺损修补材料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段亮徐志飞孙康赵学维秦雄方嘉龚志云
关键词:壳聚糖聚己内酯生物相容性
甲壳素短纤维对聚己内酯体内的降解作用
2005年
目的对纯聚己内酯(PCL)和甲壳素短纤维增强PCL复合材料进行体内降解实验研究,观察其理化性能变化及组织反应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将纯PCL和甲壳素短纤维增强PCL植入兔背部脊柱两侧肌肉内,于2、4、8、12、16、24周取材,分别测试两种材料的生物吸收率、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并行组织学和透视电镜观察。结果甲壳素短纤维增强PCL初始强度大于纯PCL,在体内植入过程中,生物吸收率大于纯PCL,力学性能先高后低,强度和模量值24周时与初始值相差不大。未见材料周围组织变性、坏死或肉芽肿异常增生现象。结论PCL复合甲壳素纤维后,加快降解速度,提高力学性能,材料组织界面炎性反应轻,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胸壁缺损修补及骨科内固定材料。
段亮徐志飞孙康赵学维龚志云秦雄
关键词:甲壳素纤维聚己内酯降解体内降解降解作用骨科内固定材料
可降解复合人工食管重建犬颈段食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与非降解材料复合制成人工食管 ,诱导自身食管组织爬行再生与生物材料降解相匹配 ,最终再生食管完全替代人工食管。 方法 将长 5 0 mm、内径 2 0 mm的医用聚氨酯内管表面覆盖海绵状胶原蛋白壳聚糖膜 ,体外制成人工食管 ,通过手术替换 组 (5只犬 )和 组 (10只犬 )颈段 5 cm食管缺损 ,术后给予营养支持 ,禁食 2周或 4周后通过内镜分别取出 、 组聚氨酯内管 ,通过组织学及电镜等检测、观察新生食管上皮化过程。 结果 禁食 2周后取出 组聚氨酯内管的 5只实验犬 ,新生食管上皮再生不完全 ;术后 4周内均出现进行性狭窄无法吞咽 ,致全身衰竭死亡。 组禁食 4周后取出聚氨酯内管的 10只实验犬 ,新生食管完全上皮化 ;12周时黏膜全层结构完整再生 ;2 4周时食管肌层部分再生 ,有 3只犬生存 8个月以上。 结论 由聚氨酯内管提供暂时通道和支撑 ,海绵状胶原蛋白壳聚糖膜提供适宜细胞爬行再生的三维支架 ,维持 4周的降解时间能够重建犬颈段 5 cm长食管缺损。
秦雄徐志飞赵学维史宏灿周建华孙康高向阳
关键词:食管重建聚氨酯胶原蛋白壳聚糖食管缺损
非球形导电粒子与绝缘体复合材料的介电增强研究被引量:12
1997年
导电粒子掺入到绝缘体中会显著提高其介电常数,理论上这种增强超出了C-M方程和其它偶极近似的结果。近来有人[1]引入一种有效集结模型来描述这种增长规律,其中对于非球形导电粒子的影响引入一个形状因子u0来描述,但他们都是把绝缘体作为基体来处理。本文的目的在于采用对等来处理这种介质,像文献[2]一样来修正D-J方程,同时与铜、铝微粒掺入聚乙烯中的实验规律进行了比较,微观分析了微粒的形貌和分布。
江平开王宗光王寿泰徐传骧刘辅宜
关键词:复合材料介电常数集结绝缘体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