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作品数:1,225 被引量:8,298H指数:43
相关作者:李宁李荣建朱才辉罗爱忠邓国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95篇期刊文章
  • 2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9篇建筑科学
  • 155篇水利工程
  • 1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96篇天文地球
  • 33篇理学
  • 27篇矿业工程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2篇黄土
  • 116篇边坡
  • 85篇非饱和
  • 84篇应力
  • 84篇隧道
  • 82篇土力学
  • 61篇混凝土
  • 56篇岩石力学
  • 55篇围岩
  • 54篇三轴试验
  • 53篇原状
  • 52篇饱和土
  • 51篇荷载
  • 49篇岩体
  • 49篇原状黄土
  • 49篇非饱和土
  • 47篇隧洞
  • 47篇细观
  • 42篇岩土
  • 41篇吸力

机构

  • 1,223篇西安理工大学
  • 81篇中国科学院
  • 67篇长安大学
  • 35篇西安建筑科技...
  • 31篇中国水利水电...
  • 29篇毕节学院
  • 28篇兰州交通大学
  • 25篇西安科技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武...
  • 22篇中煤科工集团...
  • 18篇长沙理工大学
  • 18篇中国地震局兰...
  • 18篇中国电建集团...
  • 1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7篇中国地震局
  • 16篇西安工业大学
  • 15篇中铁第一勘察...
  • 15篇机械工业勘察...
  • 13篇湖南大学
  • 12篇西北勘测设计...

作者

  • 298篇李宁
  • 223篇邵生俊
  • 181篇党发宁
  • 75篇朱才辉
  • 72篇李荣建
  • 65篇陈存礼
  • 61篇刘奉银
  • 52篇谢定义
  • 51篇胡再强
  • 50篇李宁
  • 49篇陈蕴生
  • 36篇张志强
  • 34篇刘乃飞
  • 32篇田威
  • 31篇陈厚群
  • 31篇罗爱忠
  • 28篇陈昌禄
  • 28篇姚显春
  • 28篇张昭
  • 24篇刘军定

传媒

  • 153篇岩石力学与工...
  • 125篇岩土力学
  • 96篇岩土工程学报
  • 62篇西安理工大学...
  • 52篇水利与建筑工...
  • 3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4篇水利学报
  • 2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7篇地震工程学报
  • 16篇水力发电学报
  • 16篇第一届全国“...
  • 13篇水文地质工程...
  • 1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1篇工业建筑
  • 10篇水利水电技术
  • 10篇实验力学
  • 10篇自然灾害学报
  • 9篇煤田地质与勘...
  • 9篇冰川冻土
  • 9篇地震工程与工...

年份

  • 37篇2023
  • 42篇2022
  • 43篇2021
  • 48篇2020
  • 50篇2019
  • 61篇2018
  • 55篇2017
  • 89篇2016
  • 103篇2015
  • 75篇2014
  • 57篇2013
  • 42篇2012
  • 67篇2011
  • 64篇2010
  • 68篇2009
  • 34篇2008
  • 53篇2007
  • 59篇2006
  • 53篇2005
  • 29篇2004
1,2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建筑基座渗漏监测及诱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为研究某古建筑基座渗漏特征及其诱因,采用现场调研、水分场原位监测、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针对基座水分场开展了系统研究,深入分析了基座渗漏病害根源、降雨期间基座内部水分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水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古建筑基座渗漏的根源是降雨影响,与基座外侧的花坛浇灌用水无关,基座顶部以下2.0 m范围内易于受到降雨的影响,且水分有由基座顶部向基座底部迁移趋势,揭示出:基座顶部的海墁以下防渗层可能失效,基座内部夯土可能形成渗流通道;在2个水文年内,基座外墙以内的3.0 m范围内夯土基本达到饱和,易受到降雨影响而出现泛碱、掉皮、渗漏等现象,10个水文年后水分向基座劵门拱圈部位夯土迁移,并形成稳定水分场,在渗透压力下劵门拱圈部位形成流痕和墙皮脱落现象;通过多手段综合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基座病害的演化规律和形成机制,为类似古建筑基座的防渗漏修复措施的确定能够提供科学的参考。
朱才辉郭炳煊
关键词:降雨入渗
降雨型浅层黄土滑坡危险性评价与区划——以山西柳林县为例被引量:5
2022年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降雨诱发的浅层黄土滑坡又最为典型。以典型黄土地貌区-柳林县为例,应用SINMAP模型,探讨模型在黄土地区的适用性,分析了随着研究区内降雨量的增加,滑坡变形失稳区域的面积变化、分布位置和扩展趋势。研究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滑坡所处位置逐渐由稳定状态向失稳状态发展,位于失稳分区的滑坡数量逐渐增加,说明降雨对该研究区的斜坡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发生的由降雨触发的滑坡灾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SINMAP模型在黄土地区,对区域性降雨诱发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的模拟预测有效,可以用于黄土地区浅层滑坡的稳定性评价研究。
李艳杰唐亚明邓亚虹宋焱勋慕焕东山聪崔思颖
关键词:降雨稳定性
受酸腐蚀砂岩的扩散模型
2005年
基于Fick第二定律,研究了钙质胶结砂岩受酸腐蚀的渗透力学特性,推导了受盐酸腐蚀圆柱形岩样的扩散控制方程,建立了扩散模型与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式。通过监测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验证了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霍润科李宁
关键词:砂岩
基于颗粒级配参数描述砂土持水及非饱和强度特性的土壤转换函数被引量:5
2020年
以van Genuchten模型为基础,将砂土的基本物理特征与统计分析相结合,构建土壤转换函数以预测砂土持水曲线。首先,在土壤转换函数中引入控制粒径d60和不均匀系数Cu这两个典型颗粒级配参数,并满足完全均匀和完全分散的两种理想颗粒材料条件;其次,结合非饱和土水力特性数据库(UNSODA)与4种颗粒级配分布较均匀的砂土持水曲线补充试验,通过量纲分析和回归分析,将控制持水曲线进气值和减湿率的参数a和n分别表示为d60和lgCu的反比例型转换函数,结果表明:这两种转换函数对参数a和n的预测效果优于已有转换函数;最后,将这两种转换函数引入非饱和强度公式,利用已有文献中的非饱和强度试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土壤转换函数在表征砂土毛细黏聚力与抗拉强度随基质吸力变化规律的有效性,相应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砂土的毛细黏聚力随其控制粒径减小或均匀程度降低而增高。
张昭程靖轩刘奉银齐吉琳
关键词:砂土土壤转换函数
考虑渗气渗水函数的非饱和土固结性状研究
2022年
大坝蓄水所引起的水环境变化会诱发其周边建筑物地基产生显著的沉降变形,要合理预测其沉降过程,则需研究非饱和土地基的固结性状。为此,基于混合物理论,在非饱和土的水、气两相渗流-变形耦合方程组中,采用离散线性化的方法引入了渗气渗水函数和持水曲线方程,给出了考虑渗气渗水系数比值变化的一维固结微分方程组,进而采用积分变换方法求得非饱和土层孔隙水、气压力消散及其沉降变形的解析解。最后,选取水、气相互连通的非饱和土层典型算例,通过与已有文献所述未考虑渗气渗水系数比值变化的解析解、有限差分解的计算结果对比发现:本文解析解因考虑了水、气渗流相互作用对非饱和土固结过程的影响,故其计算的孔隙水、气压力消散曲线与沉降变形曲线较已有文献解析解更接近于有限差分解的计算曲线。
陈聪张昭张同令赵伟刘奉银齐吉琳
关键词:非饱和土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
基于土颗粒级配预测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的物理方法被引量:4
2019年
针对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研究中引入未知经验参数会降低预测可靠度的问题,对土样颗粒级配曲线上划分的粒组分别构建形如立方体的天然土颗粒集合体与理想球体颗粒集合体。通过分析两者的几何特征和物理性质,提出计算土孔隙半径的理论表达式;将每个粒组对应的孔隙简化为理想圆柱形孔隙,基于天然土孔隙与理想孔隙内水分流量的相似关系,结合Hagen-Poiseuille公式,构建预测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的物理方法。依据非饱和土水力特性数据库UNSODA中8个典型土样的持水试验结果验证了孔隙半径表达式在表征土孔径分布时的合理性。结合该数据库及已有文献中26个土样的非饱和渗透试验结果对物理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计算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值与其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其在0.703~0.999范围内变化,并对土样非饱和渗透系数与体积含水率关系的形态和吻合度描述较好,为研究土的非饱和渗透特性提供了一种无需引入未知经验参数的新方法。
张昭程靖轩刘奉银齐吉琳柴军瑞柴军瑞
地震诱发低角度黄土-泥岩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室内试验获取黄土滑坡的静力和动力力学强度参数,建立低角度黄土滑坡破坏大型物理模拟试验模型,结合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黄土滑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和宏观破坏特性,阐明在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失稳演化规律,揭示黄土滑坡滑体运动迁移路径。结果表明:低角度黄土-泥岩滑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震波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出现明显的放大效应;在黄土层内部,随着斜坡高度增加,坡肩和斜坡后缘加速度放大效应较为明显,对比坡脚、坡腰和坡肩处剖面上加速度放大系数,下伏泥岩对地震波产生一定的放大效应。松弛拉张裂隙,土体强度降低,接触面和坡肩、斜坡后缘处的拉张裂缝形成弧形滑移面,上覆黄土层由内向外依次连带下滑,坡肩处土体的下滑力和地震力促使坡腰土体大面积长距离滑动,最大滑动涉及范围长达200 m左右,土体下滑至坡脚发生堆积并产生隆起。数值模拟结果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在动力响应和宏观变形破坏特征均呈现较高的吻合度。
王会娟王会娟王平王平柴少峰郭海涛
关键词:动力响应
酸性环境中钙质胶结砂岩的化学损伤模型被引量:51
2003年
针对大部分工程中常见的砂岩最可能、最不利的化学环境———酸性环境中的力学性质的衰变、弱化问题,对钙质胶结长石砂岩进行了室内不同pH值溶液的模拟试验,对所得到的抗压强度试验及CT扫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发现砂岩中主要胶结物CaCO3的溶解是岩石强度和变形衰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化学动力学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提出了可应用于酸性溶液的岩石化学损伤强度模型,并用室内实验结果对所提模型进行了检验与验证。
李宁朱运明张平葛修润
关键词:浸蚀化学动力学CT检测
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精度问题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层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受坡高、坡角和结构面强度等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其影响程度不同。基于正交试验原理,对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排序为:边坡高度H>坡角β>结构面黏聚力C>结构面内摩擦角φ>岩体容重γ>岩层倾角α>滑块厚度h>岩体黏聚力C′。对边坡有限元的精度问题进行探讨时,以典型单折线滑面的岩质边坡数值计算为例,分析计算模型的单元网格尺寸和边界条件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数值模拟建议,用以提高已知滑动面岩质边坡数值计算的精度。结果表明:一般滑动面应用20~30个内界面单元或网格尺寸大致选用2~3m即可满足精度要求,在潜在滑动面以下至少有三~四层单元的过渡,使其过渡到固定支座边界。初步预测,为了防止波在界面反射,在边坡动力稳定分析中,因单元加密,单元尺寸应控制在λ/10~12(λ为波长),加大模型范围。
郭双枫李宁李宁姚显春
关键词:层状岩质边坡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黄土的三轴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不同含水量的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的三轴试验,研究了黄土的吸力、变形和强度特性.通过对吸力的直接测量,得到了剪切过程中吸力随应变增加有所增加,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的吸力大小及其变化特性基本一致的结论;等向固结过程中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的体变差异小于原状黄土与饱和原状黄土的体变差异;黄土的强度指标中,粘聚力受含水量和扰动的影响较大,而内摩擦角则相对稳定;在扰动和湿度两个因素中,黄土结构性变化主要受含水量影响.
冯志焱邱本胜谢定义
关键词:黄土吸力强度特性
共1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