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作品数:4,905 被引量:17,174H指数:34
相关作者:陈兴冲蔺鹏臻刘世忠李波吴亚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00篇期刊文章
  • 23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63篇建筑科学
  • 2,35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93篇水利工程
  • 178篇天文地球
  • 164篇经济管理
  • 1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2篇理学
  • 76篇文化科学
  • 73篇自动化与计算...
  • 6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9篇机械工程
  • 32篇矿业工程
  • 31篇农业科学
  • 25篇化学工程
  • 1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篇电气工程
  • 14篇政治法律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电子电信
  • 7篇社会学

主题

  • 643篇铁路
  • 437篇隧道
  • 369篇桥梁
  • 347篇有限元
  • 344篇混凝土
  • 337篇应力
  • 294篇箱梁
  • 287篇地震
  • 243篇黄土
  • 228篇路基
  • 177篇抗震
  • 177篇值模拟
  • 176篇数值模拟
  • 174篇荷载
  • 163篇地基
  • 159篇冻土
  • 147篇剪力
  • 131篇高速铁路
  • 128篇剪力滞
  • 111篇预应力

机构

  • 4,840篇兰州交通大学
  • 144篇学研究院
  • 98篇西南交通大学
  • 57篇西安理工大学
  • 56篇中国科学院
  • 53篇陕西铁路工程...
  • 52篇中铁第一勘察...
  • 45篇同济大学
  • 43篇兰州铁路局
  • 43篇西北民族大学
  • 38篇甘肃省交通规...
  • 32篇长安大学
  • 29篇中铁七局集团...
  • 27篇中国地震局兰...
  • 27篇中铁二院工程...
  • 27篇中国铁路设计...
  • 27篇中国科学院西...
  • 25篇兰州大学
  • 18篇西安建筑科技...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32篇王起才
  • 183篇王旭
  • 163篇陈兴冲
  • 160篇张戎令
  • 146篇杨有海
  • 143篇蔺鹏臻
  • 137篇鲍学英
  • 136篇吴亚平
  • 134篇梁庆国
  • 130篇张元海
  • 119篇刘世忠
  • 101篇夏修身
  • 101篇赵建昌
  • 90篇余云燕
  • 90篇贡力
  • 88篇严松宏
  • 83篇张永亮
  • 75篇李盛
  • 74篇季日臣
  • 74篇靳春玲

传媒

  • 505篇兰州交通大学...
  • 244篇兰州工业学院...
  • 152篇铁道科学与工...
  • 135篇铁道建筑
  • 126篇甘肃科技
  • 106篇山西建筑
  • 105篇铁道学报
  • 101篇铁道标准设计
  • 87篇价值工程
  • 73篇硅酸盐通报
  • 72篇岩石力学与工...
  • 67篇四川建筑
  • 59篇路基工程
  • 58篇福建建材
  • 58篇城市道桥与防...
  • 55篇科学技术与工...
  • 52篇振动与冲击
  • 51篇低温建筑技术
  • 47篇世界地震工程
  • 47篇中国铁道科学

年份

  • 76篇2024
  • 253篇2023
  • 261篇2022
  • 270篇2021
  • 260篇2020
  • 292篇2019
  • 275篇2018
  • 251篇2017
  • 294篇2016
  • 283篇2015
  • 257篇2014
  • 185篇2013
  • 197篇2012
  • 221篇2011
  • 228篇2010
  • 261篇2009
  • 227篇2008
  • 213篇2007
  • 175篇2006
  • 172篇2005
4,9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合龙方式对连续梁桥成桥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当混凝土连续梁采用悬臂施工时,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是随着施工过程不断形成和变化的,合龙方式不同时由混凝土自重、收缩徐变以及钢束次内力所引起的成桥后的变形和内力有较大差异。以某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为例,采用了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从自重、徐变次内力以及钢束次内力等方面,分析了先边跨合龙和先中跨合龙两种合龙方案对连续梁桥成桥线形和内力的影响,通过对变形和内力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论证,得出了最优的合龙方案。
杨阳曹兴龙崔建龙邓晓王神力
关键词:连续梁桥徐变次内力合龙方案
浅谈软弱围岩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设计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了新奥法监控量测技术在此类隧道监控量测中的注意事项与测点布设要求,通过对典型断面的监控量测方法、数据分析处理进行论述,初步验证了隧道围岩变形的规律,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王凯和
关键词:隧道监控量测围岩数据分析
养护温度和水灰比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为研究养护条件和水灰比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与微观孔结构的影响规律与程度,采用压汞法和RCM法对-3℃养护条件下和标准养护条件下的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28 d微观孔结构和氯离子渗透系数进行了测试,并用分形理论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负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临界孔径和最可几孔径明显大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同种混凝土,孔径粗化严重,粗大孔明显增多,其氯离子渗透系数也明显大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与孔结构的发展规律一致。标准养护条件下,随着水灰比的提高,混凝土水泥石孔结构劣化,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减弱;但在-3℃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水泥石孔结构随着水灰比的提高呈现出先优化后劣化的趋势,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变化规律亦与之相同。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孔分形维数与孔特征参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故与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之间亦有一定的联系。
谢超王起才李盛惠兵
关键词:水灰比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维数
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铁路绿色施工节材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目前国内在铁路绿色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研究领域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通过深入研究目前铁路施工阶段的节材措施,建立了一套可量化、成系统的节材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选用改进的灰色聚类法构建绿色等级评价模型,并对兰新高速铁路兰州至西宁三个施工段节材绿色等级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比施工现场采取的节材措施,证明了构建的铁路绿色施工节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
张健鲍学英王起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设计参数优化被引量:23
2006年
对影响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能力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对白沙河特大桥不同墩厚模型进行了设计地震下的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根据不同墩厚情况下的墩底应力变化趋势图得出了该桥的合理墩身厚度。对采用此优化厚度的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议在设计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时对墩厚进行优化。
王常峰陈兴冲夏修身
关键词: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设计弹塑性地震反应
闭口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剪应力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基于周边不变形理论,推导了闭口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剪应力计算公式,对有关文献中的另一种剪应力公式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发现这些文献中对闭口薄壁杆件约束扭转时的纯扭转剪应力和约束扭转剪应力的表达是不正确的,并进行了更正.最后通过一个发生约束扭转的悬臂箱梁算例,具体分析比较了按本文公式和有关文献中公式计算的约束扭转剪应力的差别.
张元海
关键词:闭口薄壁杆件剪应力
沥青路面防冻抗滑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沥青路面因降水或冬季雨雪结冰变得湿滑,会严重威胁车辆行驶的动力性及安全性。研究提高路面冬季防冻及抗滑性能的关键技术势在必行。采用以SMA沥青混合料作路面磨耗层、发热管加热系统融雪化冰、温控介质调控温度的研究思路和技术途径,有望制备出能够自动加热融雪除冰,防冻抗滑功能兼备的沥青路面。
霍曼琳马保国魏建强
关键词:SMA沥青路面
现行铁路桥规中预应力钢筋锚固损失计算方法的改进被引量:4
2018年
在推导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预应力钢筋有效预应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分析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预应力钢筋反向摩阻计算公式与摩阻损失计算公式间的不协调和应用时的缺点,给出预应力钢筋锚固损失的实用简化计算公式。从预应力钢筋微段的平衡条件出发,考虑预应力钢筋的变形协调及应力连续条件,建立预应力钢筋锚固损失的精确计算公式,揭示预应力钢筋张拉时摩阻作用与锚固时反摩阻作用的差异,对完善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的反向摩阻计算方法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反摩阻作用小于摩阻作用;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可将按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计算的锚固损失结果乘以小于1的修正系数,并考虑预应力钢筋实际线型的影响。
张元海张鹏飞杨霞林林丽霞张戎令
关键词:预应力损失锚固损失摩阻损失后张梁
中老铁路养护维修技术探究被引量:1
2019年
中老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政策下的经济建设标杆,对促进我国与老挝等东盟国家的联系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现代化高速铁路建设中中老铁路的运营特点及病害原因,分析中老铁路在建成后的养护维修技术,并基于其特殊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分析探究认为:中老铁路建成后采用养护维修技术,需要在我国常见运营养护维修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对钢轨接头、钢轨曲线段问题的处理,同时提高监测的标准与范围,这样有利于延长铁路的设备使用寿命以及加强铁路应急处置能力,减少运营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CHANTHASOUK VANPHOUANG
铁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以C30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采用铁尾矿砂取代天然河砂,制备出不同铁尾矿砂取代率(0,25%,50%,75%和100%(质量分数))的再生混凝土。研究了不同铁尾矿砂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形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铁尾矿砂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均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50%(质量分数)铁尾矿砂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佳;掺入适量的铁尾矿砂能够填充再生混凝土骨料之间的裂缝和孔隙,提高再生混凝土的结构致密性,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50%(质量分数)铁尾矿砂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在碳化处理28 d后的碳化深度最低为4.1 mm,抗碳化性能最优;冻融循环80次后,50%(质量分数)铁尾矿砂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94.53%,质量损失率最低为-0.11%,抗冻性能最佳。综合可知,当铁尾矿砂的取代率为50%(质量分数)时,可以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耐久性能。
陶亚平赖天文
关键词:铁尾矿砂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微观形貌
共48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