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

作品数:32 被引量:114H指数:8
相关作者:刘伟苏红竞范烽烽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政治法律
  • 7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政府
  • 6篇政治
  • 5篇乡村
  • 4篇社会
  • 3篇镇政府
  • 3篇农村
  • 3篇乡镇政府
  • 3篇公共
  • 3篇财政
  • 2篇行政
  • 2篇义务
  • 2篇义务教育
  • 2篇营利
  • 2篇营利组织
  • 2篇政府改革
  • 2篇农村义务
  • 2篇农村义务教育
  • 2篇农民
  • 2篇企业
  • 2篇民社

机构

  • 30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张劲松
  • 5篇刘伟
  • 4篇章荣君
  • 3篇范炜烽
  • 3篇徐志国
  • 2篇苏红竞
  • 2篇刘伟
  • 1篇唐恒照
  • 1篇幸炜
  • 1篇刘红祥
  • 1篇崔开云
  • 1篇叶美霞
  • 1篇谌卉珺
  • 1篇葛建文
  • 1篇车莹
  • 1篇金太军
  • 1篇刘伟

传媒

  • 4篇中共宁波市委...
  • 2篇云南行政学院...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新视野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文史哲
  • 1篇集团经济研究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求索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环渤海经济瞭...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理论研究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学会
  • 1篇绿叶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国家的义务被引量:8
2004年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应该是国家的义务,但是当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 体制,实质上的义务主体是农民,这一现状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陷入了困境之中,也是 产生“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逐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主体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体制,来重构以国家为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
张劲松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投入财政转移支付制
供给与需求:关于乡镇政府未来去向的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来看,由于乡镇政府"经济人"特性的张扬导致国家政权内卷化,因此乡村社会面临着治理危机。乡镇治理要顺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将国家承担的部分职能转让给社会,让社会自主治理,逐步取消乡镇政府,并通过制度供给控制乡村社会,实现乡镇的有限自治,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上来说都能化解乡镇治理危机,这才是合乎理性的路径选择。
章荣君
关键词:乡镇政府社会
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化的困境与出路探析被引量:9
2012年
在当前我国的压力型体制下,上级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指标来激励与约束下级政府官员。人们似乎普遍乐观地认为,通过设计更为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就可以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适应党的科学发展观政策的要求。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无论对其指标设计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完善,这种自上而下的官员考核方式都会有着内在的无法克服的缺陷,甚至出现政绩造假等消极后果。为走出这一困境,官员的激励与考核必须引入"民主"等非指标化的制度加以配合。即增进地方民众对于地方官员的约束力,促使地方官员以"民意"为施政方向,从而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均衡的激励与约束体系,真正实现官员治理的科学化。
徐志国
关键词:官员政绩考核GDP指标民主
乡镇市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被引量:13
2004年
随着乡镇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市民社会及其利益代表组织也快速兴起。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在农村的终结、政府因管理失灵而从乡镇市场中淡出以及国家权力退出导致乡镇公共服务真空是其兴起的时代背景。乡镇市民社会的阶层主要有:乡镇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个体工商户阶层、乡镇农民精英阶层、乡镇外来务工人员阶层和外出务工的农民阶层,其利益组织既有体制内的非政府组织,也有体制外的组织,其兴起的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非农性、脆弱性和连接性。乡镇市民社会对于乡镇政治和经济生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乡镇政府对于乡镇市民社会的治理有四个方面的路径:放权又树威;推动其自治与自律;确认其利益诉求;促进其文化转型。
张劲松
关键词:市民社会村民自治治理措施
阎连科的乡土批判——对《受活》与《丁庄梦》的比较阅读
2008年
将阎连科的《受活》(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与《丁庄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对比阅读,是理解作家乡村关怀的可取路径。与之前的大部分作品不同,阎连科这两次写作将反思的触角延伸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极限,也延伸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极限,更延伸到中国式权力的极限特征和运作的深层逻辑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这两个文本视为作家批判中国现状和未来命运的精神展示。
刘伟
关键词:《受活》中国式现代化乡土乡村社会
论税费改革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税费改革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对农村义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农村办学体制与农村财税体制的矛盾益发显露,引发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生存危机。要适应税费改革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建立各级财政分级合理负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规范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预算管理体制。
叶美霞谌卉珺
关键词: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投入
乡村群体性活动的发生机制再探讨——基于两个个案的比较分析
2008年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个个案相关要素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解释乡村群体性活动的发生原因、组织过程与影响因素。与现有大部分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选取东部相对发达地区乡村的群体性活动为观察对象,试图探明该区域的此类活动是否同样具备其他地区的相关机制,或者有其一定的独特之处。文章还具体分析了家庭、宗族等传统因素对乡村群体性活动的干扰,并且指出了具有乡村特色的群体性活动的内部制约和激励机制。最后,作者提出具有被迫性特征的维权活动的客观价值。
刘伟刘红祥
关键词:个案比较
非营利组织中的产权交易成本问题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与营利性企业一样,在非营利组织组织中也存在着广泛的产权交易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组织运作成本、各种风险成本以及监督成本等。它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在已有的诸多非营利组织研究文献中,此类讨论并非多见,且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将就非营利组织中的产权交易成本问题以及如何减少成本以促进组织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崔开云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营利性企业
创新主体与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研究——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创新驱动的标志性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工业企业三个主要创新主体的创新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大多数情况下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也有出现负向抑制的情况,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吴缪斯幸炜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政治文明:政府制度变迁的推动力被引量:4
2003年
制度变迁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公共行政存在着多方面的弊端 ,需要政府自身进行制度变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推动政府制度变迁的外在推力和内在动力。政府制度变迁的外在推力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 ,内在动力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导下 ,应该从政府组织制度、政府人力资源制度和政府行为制度三个方面推动政府制度变迁。
张劲松
关键词:政治文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