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嘉应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曾琳琳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流散
  • 2篇美国华裔
  • 2篇华裔
  • 2篇《骨》
  • 1篇对词
  • 1篇英语
  • 1篇英语学习
  • 1篇英语学习过程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认知语言学
  • 1篇身份
  • 1篇生态批评
  • 1篇视阈
  • 1篇谭恩美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和谐
  • 1篇文化身份
  • 1篇伍慧明
  • 1篇理据

机构

  • 5篇嘉应学院

作者

  • 3篇余星
  • 1篇曾琳琳

传媒

  • 1篇内蒙古电大学...
  • 1篇三门峡职业技...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闽西职业技术...
  • 1篇湖北工业职业...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ICM的词汇理据分析对词汇翻译教学的启示
2017年
在词汇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词汇的理解是词汇翻译的基础和关键,而对词汇理据性的分析可以帮助译者很好地理解词汇从而进行词汇翻译活动。基于词汇理据性具有体验性的特点,即词汇的理据性涉及人的认知,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想认知模式对词汇的理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词汇翻译教学策略。
刘小健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ICM理据词汇翻译
回忆的力量——从流散视角解读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被引量:3
2017年
《接骨师之女》用一部回忆文稿、一张旧照片像接骨一样把记忆的碎片重组在一起,唤醒了诸多往昔被覆盖的故事。流散在外的母亲和在文化夹缝中成长的女儿在中西异质文化的冲突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了自我身份建构危机,母亲和女儿都在回忆中找寻到前行的力量。
余星
关键词:谭恩美流散回忆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及对策
2006年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及对策,主要是听力中的依赖录音原文,不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等:说英语时不善开口;阅读时头的摆动、指读、音读、回读、译读等;写作时中式思维、忽视审题、格式;盲目落笔;不讲规范、轻视书法等。
曾琳琳
关键词:英语学习
从流散视角解读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作品《骨》被引量:1
2015年
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家"或"家园"是一个永恒的母题。对于流散群体来说,家代表归属,而身份认同的过程,也是寻找家园的过程。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作品《骨》描述了固守传统的父辈华裔和新生代华裔对于故国和定居国之间"家"的不同理解,并且在家园文化消失后,他们如何建构自己的心灵家园。在白人强势文化的侵蚀下,第一、二代移民为自己寻找精神家园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而以大女儿莱拉为代表的新生代华裔美国人则把想像中的家园建立在了民族文化记忆之中,在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唐人街之外找到了属于华裔美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余星
关键词:伍慧明《骨》流散文学文化身份
生态批评视阈下的《骨》
2017年
《骨》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作品描述了生活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发生的故事。在中西方迥异的生态文化中,父辈华裔和新生代华裔会经历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在人与自我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中处于失衡状态。华裔只有超越中西文化冲突的固定模式,接受二元的同时存在,在异质文化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自我,达到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生态关系和谐,从而解决自我精神生态危机。
余星
关键词:《骨》美国华裔精神生态文化和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