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作品数:60 被引量:633H指数:13
相关作者:潘彬罗文野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实证
  • 5篇企业
  • 5篇经济增长
  • 4篇实证分析
  • 4篇劳动力
  • 3篇实证研究
  • 3篇资本
  • 3篇经济学
  • 3篇就业
  • 3篇高管
  • 3篇产业结构
  • 2篇银行
  • 2篇盈余
  • 2篇中国经济
  • 2篇融资
  • 2篇社会主义
  • 2篇失业
  • 2篇市场经济
  • 2篇收入不平等
  • 2篇收入差距

机构

  • 59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渥太华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共广东省委...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海通证券研究...
  • 1篇圣路易斯华盛...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朱琪
  • 5篇刘愿
  • 5篇吴超林
  • 4篇董志强
  • 3篇彭连清
  • 3篇邓于君
  • 2篇谌新民
  • 2篇许卓云
  • 2篇王智波
  • 2篇魏下海
  • 2篇刘志铭
  • 2篇王忠
  • 2篇赵学增
  • 2篇张华初
  • 2篇李永杰
  • 2篇殷宁宇
  • 2篇冯巨章
  • 2篇杨永华
  • 2篇彭文平
  • 2篇方兴起

传媒

  • 19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财经研究
  • 4篇广东行政学院...
  • 3篇经济科学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珠江经济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人口研究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科研管理
  • 1篇经济评论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经济学家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统计研究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国家资本主义
2008年
社会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建立与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市场的联系,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利用垄断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探索国家资本主义及其二重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方兴起
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二重性质
市场经济的矛盾性与转化逻辑
2008年
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排他性财产权,在激励财富生产效率的同时强化了财富分布的极化效应,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生产与消费的脱节。市场经济的这一矛盾性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所有权的蜕变、消费者权力的壮大和社会协调的加强而缓慢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将为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的过渡准备条件。
许卓云
关键词:市场经济产权制度
自由是干预的目的——重温李斯特的国家干预理论被引量:4
2008年
干预的制度前提是国家立足于自由经济机制的社会根基,国家能够自觉职守社会公共利益,保持高尚的理性道德身份,拥有高于社会或个人的理性与能力;或能够接受法律对自身的约束,使其能以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行为约束底线。国家经济运作的模式是社会掌控物资资本,国家掌控精神资本,前者生产物质,后者生产生产力,精神资本决定物质资本,精神资本在国家生产力中居于绝对超越物质资本的优胜地位。自由与生产事业两者总是分不开的,干预必须限定在实现自由目标的框架内,干预是实现自由的手段,自由是干预的目的。
赵学增
关键词:国家干预
我国对外反倾销统计分析:1998-2013年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对我国对外反倾销的趋势、国别分布、行业分布、国别和行业混合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我国对外反倾销的效率和效果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分析表明,我国对外反倾销在国际反倾销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但2006年后这种地位明显下降;我国对外反倾销的涉案国家相对集中于日本、韩国和美国;而涉案产品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化学工业。对各案件数据的初步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对外反倾销的效率较低,2006年后有所提高,我国对外反倾销的效果较好,对我国的企业起到一定的产业保护效果。
冯巨章陈春霞彭艳
关键词:反倾销统计分析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大,发挥着引领全国经济的火车头作用;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更大,在区际经济联系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外溢效应更多被中部和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所吸收,对经济落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的溢出效应较小,但是西北、西南区域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却较大。
彭连清
关键词: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
市场结构、银行行为与1921-1937年上海物价波动--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大萧条前夕中国经济表现优于西方国家,但关于市场和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仍有争议。本文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中心考察自由银行体系的运作及法币改革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在竞争性货币体系下,中行沪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恪守谨慎发行、按金融季节调整的发行政策;作为商业性银行极其注重信贷业务,放贷谨慎又不失灵活性;通过银行同业公会发行公单救济陷入危机的银行,发挥银行之银行的作用。在经济稳定时期,中行沪行根据金融季节调整兑换券发行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保持上海物价稳定;在大萧条前夕,面对白银内流通货膨胀,主动减少兑换券发行;在白银风潮时期,面对白银外流通货紧缩,主动增加兑换券发行以平抑物价波动。但法币改革后中行沪行兑换券发行刚性增长,信贷规模膨胀,导致物价水平快速上升,虽然使中国经济在短期内恢复增长,但却为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货币制度的种子。本文证明自由银行体系的金融稳定器功能,为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提供了一个中国的历史例证。
刘愿
关键词:法币改革市场结构
广东产业结构转变与就业结构变动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从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出发,研究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次产业的偏离度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但是1989年后下降幅度较小,显示产业结构偏差的收敛速度较慢。一、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与国际经验相符,1992 ̄1999年第二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符合,并且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王忠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度
县域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官员的晋升吗?——基于县域卫星灯光数据的新考察被引量:8
2019年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大量研究探讨政治晋升是否激励了省市级官员发展经济的背景下,这一层级经济增长的政治动力机制仍然是一个黑箱。本文通过考察经济增长业绩是否能促进官员晋升,分析县级行政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并以灯光数据衡量的真实增长业绩考察政治晋升动力机制的有效性。基于1998—2013年县域的经济增长及官员晋升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1)以GDP衡量的增长业绩能够有效促进县委书记的进一步晋升。官员的晋升与任期内GDP平均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前任官员GDP经济绩效被视为当期县委书记的'标杆',县委书记的晋升与相对于前任任期内GDP平均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2)以卫星灯光亮度测算的真实经济业绩并未带来县委书记的晋升。并且,无论是绝对或相对的真实经济增长业绩都未能促进官员的晋升。(3)对晋升机制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军队和企业背景,具有学校工作背景的县委书记有更大的概率晋升。此外,无论是以经济效率提升衡量的长期经济发展绩效,还是以固定资本投资提升衡量的短期经济发展绩效,都不是促进县委书记晋升的渠道。上述研究表明,虽然'经济增长驱动晋升'的假说在县级行政区是存在的,但该晋升机制只存在于以GDP为指标的考核体系中,在以卫星灯光亮度测算的真实政绩指标下,经济增长并没有促进官员的晋升。这一研究结果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县级行政区层面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之间的关系。
张天华钟泽凯韩泽锋
关键词:县域经济增长官员晋升
银行商誉资本与货币竞争性发行——来自中国白银风潮前夕银行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被引量:4
2016年
1976年哈耶克提出了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主张赋予私人银行独立的货币发行权以约束政府滥发货币的行为,但反对者认为追求私利的发钞行必将无限增发货币引致通胀。文章将银行的发行和信贷统一起来分析银行声誉如何影响其发行行为,研究表明:在竞争性发行条件下,声誉机制能够有效地约束发钞行的行为,银行因追求长远收益而稳健发行。进而,文章以银行的生存历史和是否为上海银行公会会员度量声誉,利用白银风潮前夕中国34家发钞行和150家银行的微观数据检验声誉机制的作用,研究发现:声誉越好的银行,兑换券发行越稳健;声誉为银行带来了诸多经营优势,如更多的实收资本、盈余积累和存款,以致声誉好的银行贷款规模更大,利润水平更高;发钞行确实是因追求长远收益而稳健发行。根据民国时期银行竞争性发行的历史经验,文章首次为货币非国家化理论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制定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启示。
刘愿岳翔宇
关键词:哈耶克货币竞争
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产业空间布局被引量:2
2017年
广东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极化特点。从劳动生产率和房价的相关系数来考察其产业空间分布,广东各市各区域全员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与房价均呈正相关关系;除房地产外,服务业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和房价间也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在工业内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劳动生产率较低的行业呈负相关关系、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行业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低劳动生产率工业的空间分布效率差。广东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极化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低劳动生产率工业行业的空间分布效率差导致,而低劳动生产率工业行业空间分布效率差的根本原因是工业用地的实际价格没有反应其市场价值、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广东应完善土地出让制度、注重发展次中心城市。
殷宁宇赵祥王珺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空间分布劳动生产率土地价格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