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作品数:1,088 被引量:5,739H指数:33
相关作者:陈刚才周志恩邓春光李崇明黄健盛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38篇期刊文章
  • 162篇会议论文
  • 77篇科技成果
  • 70篇专利
  • 15篇标准

领域

  • 77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篇农业科学
  • 31篇经济管理
  • 30篇天文地球
  • 28篇理学
  • 24篇医药卫生
  • 20篇水利工程
  • 19篇生物学
  • 18篇化学工程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建筑科学
  • 9篇机械工程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电气工程
  • 4篇矿业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3篇污染
  • 103篇库区
  • 101篇三峡库区
  • 80篇水库
  • 68篇三峡水库
  • 55篇营养化
  • 55篇富营养化
  • 52篇颗粒物
  • 51篇生态
  • 50篇污染物
  • 46篇水质
  • 43篇污水
  • 42篇水体
  • 40篇重金
  • 40篇重金属
  • 38篇大气污染
  • 36篇污染特征
  • 35篇水处理
  • 35篇土壤
  • 30篇水环境

机构

  • 1,062篇重庆市环境科...
  • 166篇重庆大学
  • 79篇西南大学
  • 75篇重庆市环境保...
  • 41篇重庆市生态环...
  • 35篇重庆工商大学
  • 27篇中国环境科学...
  • 26篇西南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重...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西南师范大学
  • 13篇重庆交通大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清华大学
  • 12篇四川大学
  • 12篇重庆师范大学
  • 8篇教育部
  • 7篇重庆科技学院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4篇张晟
  • 85篇陈刚才
  • 79篇周志恩
  • 72篇邓春光
  • 63篇张丹
  • 55篇李崇明
  • 51篇钟成华
  • 50篇雷波
  • 39篇张勇
  • 39篇张卫东
  • 37篇赵琦
  • 34篇黄健盛
  • 33篇孟小星
  • 33篇杨三明
  • 31篇封丽
  • 30篇张韵
  • 29篇张灿
  • 24篇杨春华
  • 24篇唐燕秋
  • 22篇赵大为

传媒

  • 60篇安徽农业科学
  • 51篇环境影响评价
  • 44篇三峡环境与生...
  • 33篇重庆环境科学
  • 28篇四川环境
  • 28篇环境科学与技...
  • 23篇中国环境监测
  • 19篇环境科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管...
  • 16篇资源节约与环...
  • 13篇环境科学研究
  • 1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1篇2015年中...
  • 10篇农业环境科学...
  • 10篇环境工程学报
  • 9篇西南农业大学...
  • 9篇2016中国...
  • 8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1
  • 14篇2020
  • 37篇2019
  • 55篇2018
  • 89篇2017
  • 77篇2016
  • 79篇2015
  • 79篇2014
  • 45篇2013
  • 49篇2012
  • 63篇2011
  • 45篇2010
  • 75篇2009
  • 62篇2008
  • 73篇2007
  • 52篇2006
  • 42篇2005
  • 26篇2004
  • 33篇2003
1,0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环境空气流动监控系统研究
该系统包括了一台根据监测要求改装过的监测车、空气采样系统、仪器分析系统、动态校准系统、气象观测系统、数据管理和通讯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数据显示发布系统和车载辅助系统等子系统。具备流动性、区域性环境多参数监测能力,因...
关键词:
新型三效汽车排气催化净化器的开发研制
该成果开发的催化剂在空速29000-84000h<'-1>范围内,CO、NO<,x>的转化率均在90%以上、HC转化率在70%以上,该催化剂经快速老化实验,相当于实车行驶8万公里,CO劣化系数为1.01、HC劣化系数为1...
关键词:
关键词:汽车催化剂
重庆市大气TSP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特征被引量:20
2006年
于2001至2002年在重庆市7个采样点采集了TSP。进行了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结果发现。SO4^2-离子浓度最高,其浓度范围为6.32—20.96μg/m^3;Ca^2+次之。其浓度范围0.78—7.47μg/m^3;SO4^2-、NO3^-和NH4^+三种离子占TSP质量的8.05%-20.96%。Ca^2+、K^+与SO4^2-和NO3^-都有很好的相关性,[NO3^-]/[SO4^2-]比值较低(均值为0.4),说明重庆市区普遍使用含硫燃蝶。SO4^2-浓度冬季最高,主要与冬季燃煤的消耗增大有关。NO3^-季节明显,与NO3^-的形成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有较明显的区城差异,中心城区采样点离子质量浓度高于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采样点。
陶俊陈刚才钟昌琴
关键词:总悬浮颗粒物水溶性无机离子
嘉陵江重庆段营养盐空间变化特征及营养状态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嘉陵江水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为嘉陵江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对嘉陵江重庆段7个断面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氨氮(NH+4-N)、总溶解态磷酸盐(TDP)进行2年的连续监测,对营养盐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利用单因子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营养盐结构和营养状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TN,TP,Chla,CODMn含量和SD差异较大,TN和TP的值远高于发生富营养化的阈值。相关性分析表明Chla与SD,TN,CODMn相关性不显著,与TP呈极显著负相关;SD与TN,TP,CODMn呈极显著负相关,TN,TP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单因子评价方法表明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水质以II类为主,但由于草街水库的修建导致水体流速温度等变化,故虽然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总体营养状态评价低于轻度富营养化阈值,但已发生水华爆发,应引起高度重视。
张勇杨敏张晟刘朔孺张方辉
关键词:营养盐营养状态
重庆市区冬季气溶胶粒子的物理特征观测被引量:1
2019年
使用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直径0. 3~12. 0μm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结果表明,2001年12月10—31日重庆市区冬季气溶胶粒子的平均个数为676. 46个/cm^3;气溶胶粒子以细粒子为主,占总粒子数的98%;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11:00;降水、风速对气溶胶粒子的浓度有明显影响;雾对气溶胶粒子浓度有湿清除作用;大气层结稳定对气溶胶粒子的扩散、稀释不利。
刘永明廖代强朱彬陈刚才吴飚
关键词:气溶胶数浓度
重庆市基于排放绩效的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介绍了排放绩效及排放绩效方法在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并对重庆市火电机组及其二氧化硫排放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重庆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的需要制定了各时段机组“十一五”期间的排放绩效控制标准,利用排放绩效方法测算了重庆市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提出了总量配额分配方法。
唐燕秋陈佳熊强唐敏雷波
关键词:排放绩效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火电行业
遥感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论述了遥感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森林林地、草地、工矿区、城镇的生态修复以及重庆市10年陆地生态系统遥感监测应用实例。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胡霞杨春华
关键词:遥感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一种生物与生态相耦合的黑臭水体自复氧修复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与生态相耦合的黑臭水体自复氧修复系统,包括岸边修复区和浅水修复区;岸边修复区包括沿坡岸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配水槽和填料槽;配水槽的出水口朝向填料槽,填料槽内装填有能够对氮、磷污染物进行吸附的吸附填料;浅...
黄健盛张革新廖伟伶童启邦陈婷婷姚源吕圣红敖亮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重庆段淹没区土壤重金属分布及评价被引量:13
2006年
三峡库区重庆段淹没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三级,其中铜含量范围为10.7—80.2mg/kg,均值为37.0mg/kg;铅含量范围为14.6—51.8mg/kg,均值为29.3mg/kg;锌含量范围为47.5—93.3mg/kg,均值为72.7mg/kg;镉含量范围为0.084—0.765mg/kg,均值为0.321mg/kg;汞含量范围为0.032—0.204mg/kg,均值为0.059mg/kg;砷含量范围为4.63—12.7mg/kg,均值为8.65mg/kg。三峡库区淹没区土壤主要受镉铜污染和铅镉污染。
周谐郑坚张晟魏世强范例
关键词:三峡库区重金属
我国流域泥沙输移比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指出:①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涉及到土壤侵蚀学、地貌学、地质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我国研究者所进行的泥沙输移比的研究还很不成熟,许多问题还处于定性描述或者推理性解释的阶段;②大部分泥沙输移比模型都是在几个特殊的区域利用20世纪60年代的观测资料建立起来的,针对目前流域内降水、下垫面状况均有改变的情况,需要应用新的观测资料,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变化特征。
王玲玲姚文艺刘兰玉李勉
关键词:泥沙粒径流域面积泥沙输移比
共10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