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作品数:442 被引量:1,050H指数:13
相关机构: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3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30篇会议论文
  • 10篇标准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理学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9篇化学工程
  • 9篇建筑科学
  • 8篇文化科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 6篇医药卫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3篇污染
  • 41篇环境监测
  • 33篇水质
  • 28篇土壤
  • 22篇生态环境
  • 21篇色谱
  • 21篇水环境
  • 20篇重金
  • 20篇重金属
  • 19篇相色谱
  • 18篇臭氧
  • 17篇污染物
  • 15篇生态
  • 15篇废水
  • 14篇质谱
  • 14篇空气质量
  • 13篇污染特征
  • 13篇污染源
  • 12篇液相
  • 12篇环境质量

机构

  • 438篇重庆市生态环...
  • 41篇重庆市环境科...
  • 19篇重庆市生态环...
  • 16篇重庆大学
  • 13篇中国环境监测...
  • 8篇重庆工商大学
  • 8篇重庆环科源博...
  • 7篇重庆理工大学
  • 6篇重庆文理学院
  • 6篇中机中联工程...
  • 5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重...
  • 4篇重庆新天地环...
  • 4篇重庆市国土整...
  • 3篇长江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付永川
  • 5篇黄健盛
  • 5篇廖伟伶
  • 4篇封丽
  • 4篇刘坤
  • 3篇钱炜
  • 3篇高焕方
  • 3篇邱立莉
  • 3篇夏新
  • 3篇肖入峰
  • 3篇姚源
  • 3篇陈婷婷
  • 2篇张丹
  • 2篇张贤明
  • 2篇杨兵
  • 2篇杨杉
  • 2篇刘建国
  • 2篇杨婧
  • 2篇冯凝
  • 2篇程艳茹

传媒

  • 36篇资源节约与环...
  • 34篇环境影响评价
  • 26篇环境与发展
  • 19篇绿色科技
  • 15篇环境科学与技...
  • 14篇低碳世界
  • 1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0篇中国环境监测
  • 9篇广东化工
  • 8篇区域治理
  • 6篇环境科学
  • 5篇中国资源综合...
  • 5篇四川环境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环境工程技术...
  • 5篇皮革制作与环...
  • 4篇热带农业工程
  • 4篇环境科学导刊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环境保护与循...

年份

  • 3篇2024
  • 48篇2023
  • 50篇2022
  • 85篇2021
  • 68篇2020
  • 62篇2019
  • 66篇2018
  • 56篇2017
4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地区典型水库表层水体抗生素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解重庆地区典型水库抗生素分布状况,对3个典型水库表层水体6类28种抗生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水库共检出3类7种抗生素,检出频次较高的为林可霉素(LIN)、氟苯尼考(FF),罗红霉素(ROM)、红霉素(ERM)和氯霉素(CAP),含量最高的为LIN,与中国其他地区水库相比,检出种类远少于南京、江苏等。由于3个水库均具有饮水灌溉功能,水库补给区应加强抗生素使用监管,开展抗生素排放限制相关研究。
张君程艳茹杨海蓉封雷封丽
关键词:水库抗生素风险评估
重庆市大气臭氧浓度特征及与气象因子关联性
通过分析2013-2019年重庆市中心城区17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臭氧浓度数据,发现自2015年起,O开始成为制约重庆市优良天数的最主要指标,且臭氧污染趋势不断加重,臭氧超标主要发生在4-9月,8月是全年臭氧污染的峰...
刘芮伶叶堤赵洁丁俊傑熊桂洪陈思
关键词:臭氧气象因子
重庆市“蓝天行动”的历史回顾与新一轮实施发展被引量:2
2021年
通过对2005年以来重庆市“蓝天行动”实施的历史回顾,梳理和总结出重庆市环境空气污染治理监管的成果和经验,并提出了新一轮“蓝天行动”(2018—2022年)以控制细颗粒物PM_(2.5)污染和减少臭氧污染为重点,以降低氮氧化物浓度为突破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为目标,制定了“四控两增”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截止2020年,重庆市优良天数达到333天,PM_(2.5)年均浓度达到33μg/m^(3),空气质量评价六项指标首次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全部达标,为历史最好水平。
黄伟马波峰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环境监测“放管服”改革工作探析被引量:3
2019年
指出了深化环境监测"放管服"改革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提出了环境监测领域"放管服"改革应以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加快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强化科学技术支撑等方面为重点,持续深化改革,激发有效投资空间,创造公平营商环境,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熊强金旺李晓赵晶
关键词:环境监测
养殖废水中9种大环内酯及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同时测定及分析方法研究
2022年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养殖废水中9种大环内酯及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方法,并对样品pH值、保存时间、洗脱溶剂、上样流速及过滤材质等进行了优化。测定结果表明,pH值为6,过滤材质为聚丙烯(GHP),上样速度为5 mL/min时,9种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最优,为71.4%~126%,相对标准偏差最小,为2.4%~7.1%,标准曲线的线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985~0.9995,检出限为0.78~1.22 ng/L。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测定结果准确,能够广泛应用于养殖废水中大环内酯及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残留量的监测分析。
张文斌郑璇赵晶刘灿王俭
关键词:大环内酯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抗生素
重庆三峡库区蓄水后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本课题对蓄水后重庆三峡库区水体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污染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库区水体检出12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检出浓度≤0.957μg/L。其中,DBP、DIBP和DEHP检出浓度相对较大,人为影响作用较大,其他9种符合重庆库区水体背景含量。部分污染物在水体中存在一定的分层现象。笔者还考察了长寿化工园区和入境断面对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长寿化工园区对酞酸酯类污染贡献甚微,入境断面携带入境影响是主要贡献者。
郭志顺蹇川蔡素婷张晓岭朱明吉
关键词:三峡库区邻苯二甲酸酯有机污染
“十二五”重庆市各区县环保投资运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近几年来,重庆市环保投资增长很快,同时环境质量改善也很明显。为了了解更好的指导环保投资,通过运用'环境投资优先增长模型',对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各区县环保投资运行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不符合环境...
肖入峰蔡锋张月周欢余海
关键词:环保投资运行效率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基于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水质评分系统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系统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水质评分系统,包括多个分别位于水源中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用于监测多个水源的水质参数;还包括通信模块、处理模块、第一计算模块和第二计算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接...
邓力余轶松蒋晶秦成杨兵刘念李灵星刘浩葛淼蔡宇
山地城市小流域污染状况和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花溪河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区面积扩大,与之相对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污染加剧的城市水体。重庆市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区河流众多,花溪河也是其中较大河流之一。以花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水质分析,制定山地城市小流域的污染治理对策。结果显示,花溪河流域COD为8~74 mg/L,氨氮为0.069~4.890 mg/L,TP为0.04~0.70 mg/L。南彭水库饮用水源地出水污染较轻,随后流经乡镇后COD、氨氮到达峰值,表征生活污水直接排放,TP沿流域持续增加至入河口,表明面源污染与生活污水同时增加,加剧了入江河流的TP浓度。调查发现流域内“小散乱”工业企业多至1500余家,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不善,多处出现管网破裂,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人口日常排污需求。针对以上问题,应当制定出台流域发展和水体达标规划,明确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底线,建立科学性、系统性的治理体系和治污路径,推动“当前治标”和“长久治本”双管齐下,同时,深化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鼓励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樊卫国敖亮张晟
关键词:山地城市
水质监测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维持我们生命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中,水环境的保护相当重要,对水进行定期的监测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氨氮元素对水质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监测的时候应该重点分析氨氮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对其影响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水质的健康与安全。
徐敏李灿汪小燕
关键词:水质氨氮测定影响因素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