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化学研究所

作品数:88 被引量:354H指数:10
相关作者:肖桂娜谭宁会李毅东艾鹏飞易观贵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理学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电气工程
  • 8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4篇发光
  • 22篇纳米
  • 17篇热法
  • 12篇电化学
  • 12篇长余辉
  • 12篇EU
  • 11篇溶剂
  • 11篇溶剂热
  • 11篇水热
  • 10篇近红外
  • 10篇红外
  • 10篇长余辉发光
  • 10篇催化
  • 9篇水热法
  • 9篇EU2
  • 8篇溶剂热法
  • 8篇离子
  • 7篇英文
  • 7篇近红外发光
  • 7篇长余辉发光材...

机构

  • 88篇暨南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国家知识产权...
  • 1篇中国广州分析...

作者

  • 50篇刘应亮
  • 31篇孟建新
  • 13篇满石清
  • 12篇袁定胜
  • 9篇杨创涛
  • 9篇雷炳富
  • 8篇黄浪欢
  • 7篇沙磊
  • 7篇邹少瑜
  • 6篇肖桂娜
  • 6篇莫珊珊
  • 6篇阳区
  • 5篇肖全兰
  • 5篇谢丽娟
  • 5篇徐常威
  • 5篇艾鹏飞
  • 5篇易观贵
  • 4篇刘关喜
  • 4篇万垂铭
  • 4篇陈小博

传媒

  • 22篇无机化学学报
  • 10篇发光学报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中国稀土学报
  • 4篇暨南大学学报...
  • 3篇稀土
  • 3篇化学进展
  • 3篇Chines...
  • 3篇电子元件与材...
  • 3篇第七届全国稀...
  • 2篇分析化学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电源技术
  • 2篇功能材料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电池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材料保护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7篇2012
  • 23篇2011
  • 25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掺杂TiO_2/SiO_2核壳型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被引量:18
2006年
以单分散性良好的SiO2微球为模板,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利用化学吸附和原位水解方法制备了TiO2/SiO2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并在氨气气氛下进行了氮掺杂.以罗丹明B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评价了所制试样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并借助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氮掺杂TiO2/SiO2为核壳结构,TiO2包覆层厚约10nm.由于SiO2核与TiO2壳间形成了Ti-O-Si键,TiO2的热稳定性增强.掺杂的氮形成了Ti-O-N键.600℃下氮化1h得到的试样的可见光活性最佳.由于结合了SiO2核优良的吸附性能及氮掺杂TiO2壳的可见光响应性能,该复合微球在整体上表现出比P25更优的光催化活性.
黄浪欢陈彩选刘应亮
关键词:氮掺杂可见光核壳结构光催化
纳米SiO_2/Au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质表征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改进的方法制备了金壳包覆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粒子。二氧化硅和金纳米粒子分别通过St ber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SEM分析表明,都呈现出单分散的球状分布,粒径为300和100 nm左右。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通过TEM,UV-Vis-Near-IR,FTIR来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柠檬酸钠与硼氢化钾还原法制备所得到的SiO2/Au复合粒子表层光滑,完整,没有团聚现象。SiO2/Au-3的光学共振峰比SiO2/Au-1和SiO2/Au-2有红移。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形成SiO2/Au核-壳结构后,Si-O-Si和Si-OH的键会明显减弱。
张念椿高燕红刘应亮
关键词:纳米复合粒子二氧化硅粒子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光学生物传感器被引量:11
2010年
贵金属纳米粒子表现出许多常规块体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其中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是研究热点之一。LSPR的形状和位置与纳米粒子的组成、大小、形状、介电性质以及局域介质环境密切相关。基于这一特性,贵金属纳米粒子已广泛应用于光学生物传感器、光过滤器和表面增强光谱等领域。本文对各种结构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LSPR纳米传感器的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肖桂娜蔡继业
关键词:贵金属纳米粒子
共掺La3+对Sr2SnO4:Sm3+的余辉增强
碱土锡酸盐荧光粉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低成本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红色长余辉荧光粉的研究热门材料之一.Sr2SnO4:Sm3+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因此有必要改善它的长余辉性能.本工作首次研究了以La3+离子为辅助激...
沙磊雷炳富刘应亮阳区
关键词:热释光
空心石墨化炭的合成与表征(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乙醇为碳源,乙酸钴为催化剂,通过简易的溶剂热"一锅法",在600℃下制备了石墨化炭空心材料(GHS)。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法(Raman)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高的石墨化程度,并呈现明显的中空结构。
靳权谢春林武拥健刘应亮
关键词:乙醇催化剂
球形富氮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以吡咯为单体、FeCl3为氧化剂,通过低温水热法制备出球形聚吡咯(PPy),然后将PPy在N2保护下直接炭化获得球形富氮炭材料(SC).借助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及N...
周天祥周双莉邹武俊莫珊珊夏南南袁定胜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
燃烧法快速合成六方氮化硼基黄色发射长余辉发光材料
2010年
The hexagonal born nitride based yellow afterglow phosphor was prepared by the rapid combustion method and its luminescent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phosphor prepared at 800 ℃ for 30 min is with excellent luminescent performance. After irradiation by UV light, the yellow long-lasting phosphorescence can be observed for above 2 h in the limit of light perception of dark-adapted human eyes(0.32 mcd·m-2).
雷炳富刘应亮满石清
关键词:余辉燃烧法氮化硼
帽状铝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被引量:4
2007年
金属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中一个重要的光学性质就是表面等离子共振。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所产生的吸收峰被限制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很难进行调谐。近年来.以电介质为核金属为壳的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设计和剪裁内核的直径与外壳层厚度的比值.可以实现光学性质可调的特性。此类复合材料可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传感器、光信息存储、生物光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美国莱斯大学及德州的研究人员利用这类核壳结构纳米材料成功地实现了对体外乳腺肿瘤的杀灭实验。在这种类型的材料中.对称性降低的即不完全包裹的纳米粒子如杯状、帽状、半球壳状、月牙状等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几何结构而对光的响应更为敏感.Halas研究小组采用湿化学还原方法结合纳米尺度的掩膜技术制备出了金壳层的杯状及帽状纳米复合粒子,通过对其光学性能的详细研究发现。在一定偏振条件下,其表面等离子共振所产生的消光系数对光的入射角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
张华利肖桂娜满石清刘应亮孟建新
关键词:SIO2微球表面等离子共振
LaF_3纳米线的低温溶剂热法制备及形成机理被引量:8
2006年
LaF3 nanowires with high aspect ratios have been prepared via a low-temperature solvothermal method using LaCl3 and KF or NH4F as starting materials in absolute alcohol at 160 ℃ for 12 h. XRD pattern and TEM images show that the products are hexagonal structure with diameter of 80 nm and length up to 8 μm. The lanthanum sources played most important roles,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also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morphology control of final LaF3 product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ideal LaF3 nanowire are at a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160 ℃ and reaction time for 14 h using LaCl3 and NH4F as starting materials. A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LaF3 nanowires is proposed.
张茂峰孟建新时朝璞刘应亮满石清
关键词:LAF3溶剂热法纳米线
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亚微米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_2O_4∶Eu,Dy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以尿素为沉淀剂,在聚四氟乙烯低温反应釜中160℃水热,在较低的煅烧温度下制备了亚微米级长余辉发光材料Sr0.97Al2O4∶Eu0.01,Dy0.02。XRD结果表明,在1000℃煅烧4h能得到单相的SrAl2O4∶Eu,Dy,SEM测试显示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为球状形貌,粒径大小约为200~500nm,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升高,SrAl2O4∶Eu2+,Dy3+的发光强度也随之增强,其激发光谱峰值位于360nm,发射光谱峰值位于513nm,SrAl2O4∶Eu2+,Dy3+在1100℃煅烧后的余辉衰减时间比1000℃煅烧后显著提高,其热释光谱峰值在80~90℃。
李毅东朱勇陈小博刘应亮
关键词:DY^3+长余辉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