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作品数:105 被引量:216H指数:8
相关作者:吴雄文梁智辉朱慧芬翁秀芳尹丙姣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细胞
  • 15篇蛋白
  • 15篇肿瘤
  • 12篇受体
  • 10篇免疫
  • 10篇基因
  • 9篇肿瘤坏死因子
  • 9篇抗体
  • 9篇坏死因子
  • 7篇生物学
  • 7篇克隆
  • 7篇坏死
  • 7篇T细胞
  • 6篇真核
  • 6篇真核表达
  • 6篇死因
  • 6篇核表达
  • 4篇炎症
  • 4篇特异
  • 4篇体外

机构

  • 10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江汉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武汉市第四医...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6篇李卓娅
  • 26篇沈关心
  • 18篇翁秀芳
  • 17篇吴雄文
  • 16篇王晶
  • 13篇冯玮
  • 13篇姜小丹
  • 12篇朱慧芬
  • 12篇尹丙姣
  • 11篇龚非力
  • 10篇梁智辉
  • 8篇徐勇
  • 7篇李清芬
  • 6篇郑芳
  • 6篇雷萍
  • 5篇姜晓丹
  • 5篇梁慧芳
  • 5篇朱建华
  • 4篇喻明霞
  • 4篇杨敬

传媒

  • 5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医学分子生物...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免疫学杂志
  • 3篇第十届全国免...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生命科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10篇2005
  • 3篇2004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普米族、傈僳族、怒族和纳西族补体第3成分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使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抗 C3血清免疫固定技术对我国云南地区 4个少数民族 :普米族 4 2例、傈僳族93例、怒族 10 0例及纳西族 10 0例无关个体血样进行补体第 3成分遗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发现各少数民族基因频率分别为 :普米族 C3S0 .95 2 ,C3F0 .0 4 8;傈僳族 C3S0 .995 ,C3F0 .0 0 6 ;怒族 C3S0 .95 5 ,C3F0 .0 4 5 ;纳西族 C3S0 .96 5 ,C3F 0 .0 35 ;未发现罕见型。通过遗传距离 F的比较 ,表明汉族与傈僳族之间 ,普米族、纳西族和怒族相互之间遗传差异较小 ,而汉族与普米族、纳西族、怒族相互之间 ,傈僳族与普米族、纳西族。
王亚雷肖诗艺黄永建姜小丹
关键词:多态性
TNFR1BP/IgGFc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封闭肽与IgG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表达和生物学活性。方法将合成的TNFR1封闭肽(TNFR1BP)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IG/3C,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G/3C-TNFR1BP;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转染COS-7细胞;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中TNFR1BP/IgGFc融合蛋白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抑制实验、细胞毒抑制实验检测融合蛋白对TNFR1的封闭作用。结果经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TNFR1BP基因正确插入质粒pIG/3C。ELISA检测证实,在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有融合蛋白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抑制实验和细胞毒抑制实验证实融合蛋白能结合L929细胞表面的TNFR1,并能抑制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sTNF-α)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并实现TNFR1BP/IgGFc融合蛋白真核表达;体外实验证实此融合蛋白可通过与细胞表面TNFR1结合,从而拮抗sTNF-α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黄丽霞尹丙姣王晶梁慧芳曾庆岭姜小丹李卓娅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真核表达
钙和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对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作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钙和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 ,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 40只 ,雄性。随机分为 5组 ,第 1、 2组分别为正常对照和阳性对照 ,灌胃蒸馏水 5ml/(kg·d) ,第 2~ 5组制造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 ,第 3、 4、 5组为预防组 ,分别灌胃等量鸡冠花提取物 ,碳酸钙 ,鸡冠花提取物加钙溶液。实验 8周后 ,测骨密度 (BMD) ,股骨CT值 ,测血清MDA、SOD及 2 4h尿钙、羟脯氨酸 (HOP)、尿肌酐含量等。结果 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股骨重、灰分重、CT值、血清钙下降 ,尿钙、尿HOP升高 (P <0 0 5或0 0 1) ,预防组与阳性组比较股骨重、CT值显著增加 ,碳酸钙组、鸡冠花加钙组灰分重显著增加 (P <0 0 5)。与阳性组比较各预防组血清钙增加 ,尿钙、尿HOP减少 (P <0 0 5或 <0 0 1)。鸡冠花组、鸡冠花加钙组与阳性组比较股骨BMD、血清SOD升高 ,MDA降低 ,单纯补钙组仅BMD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鸡冠花提取物、钙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骨质代谢均有促进作用 ,两者合用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
李万里吕清波何群力张永喜宋笑飞沈关心
关键词:提取物废用性骨质疏松
p50PI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对Hela细胞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构建携带P5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感染宫颈癌Hela细胞后对p-AKT(Thr308)的影响。方法以PcDNA3.1-p50PIK质粒为模板,构建带有p50PI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Ad-p50PIK—GFP,酶切鉴定后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包装细胞,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并进行3轮扩增,收获带有目的片段的腺病毒。将重组腺病毒Ad.p50PIK—GFP感染Hela细胞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对p-AKT的影响。结果将Ad.p50PIK-GFP经XhoI和KpnI双酶切鉴定和琼脂糖电泳,在1400bp附近有目的条带,送测序结果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重组腺病毒Ad—p50PIK—GFP构建成功;然后将其转染HEK293细胞,绿色荧光表明Ad—p50PIK-GFP在HEK293包装细胞中成功表达;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p50对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表达蛋白p50明显促进AKT的磷酸化(Thr308)。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p50PIK,p50在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的过表达可使p-AKT表达升高。
李进曹小年陈成杨锐胡俊波王晶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HELA细胞P-AKT
前列腺癌LNCap/PC-3细胞模型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芯片分析
2013年
目的筛选与分析LNCap细胞和PC-3细胞肿瘤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通过肿瘤转移基因芯片分析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型(ADPC)LNCap细胞以及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型(AIPC)PC-3细胞84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两个细胞株中表达差异显著基因共56个,在LNCap细胞中有41个基因下调,15个基因上调表达。结论LNCap细胞和PC-3细胞肿瘤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研究AIPC的形成以及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机制。
曹开源徐霖王铸何霞关琳琳庹玖玲汪杨罗燕芬钟慧玲沈关心
关键词:前列腺癌
N24p55γPI3K靶向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P13K的调节亚基p55γN端24个氨基酸-N24p55γP13K对胃癌细胞系MKN-28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系MKN-28中Rb家族蛋白(p130/107,p110)和p55γP13K蛋白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质粒N24p55-GFP导入MKN-28,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通过BrdU掺入法,激光共聚焦及流式检测Cyclin D1,Cyclin A的表达以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胃癌细胞系MKN-28含有Rb家族蛋白p130/107而无p110,也含p55γP13K蛋白,且p130/107与p55γP13K相结合。与对照质粒pEGFP-C1相比,转染了N24p55-GFP的MKN-28细胞增殖受抑制,G_0/G_1期增加,S期减少,Cy- clin D1和Cyclin 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这种新的N24P55γP13K调节亚单位可通过p130/p107途径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增殖,从而为胃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王晶刘双又高霞罗学来夏献民陶德定龚建平胡俊波
关键词:胃癌磷脂酰肌醇-3激酶细胞周期DNA合成
免疫细胞相关的能量代谢被引量:2
2016年
"免疫细胞的代谢及其调节"是近年发展而成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免疫应答通常伴随某些免疫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激活,而活化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及其功能亚群、不同类型的固有免疫细胞等)有赖于改变其能量代谢方式而分化、扩增及发挥功能。因此,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能量代谢方式,可影响免疫应答的产生、效应及转归,并干预某些免疫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介绍不同T细胞亚群、B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如i NKT细胞等)的能量代谢及其调节,以及调控能量代谢对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杨想平翁秀芳谭政龚非力
关键词:免疫应答T细胞分化B细胞NKT细胞
新冠疫情下有效网络教学设计促进基础医学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2023年
在2020春新冠疫情大环境下,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触发网络教学的大规模开展,以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免疫学9个网络教学课堂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疫情期间网络教学方式推进师生对教学软件、平台以及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网络教学设计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参与式教学的优点,为后期进一步开展与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翁秀芳尹丙姣郑芳吕付佳黄亚玲谭政吴雄文晏汉姣
关键词: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式教学网络教学资源
NK细胞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2015年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是一类独立的淋巴细胞亚群,不仅是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亦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IL?2激活的NK细胞则具有较强抵抗实体肿瘤的能力。肿瘤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治疗方法非常有限。近些年来, NK细胞抗肿瘤的作用是免疫学的热点之一,只有通过对分子机制的研究才能使NK细胞更好地利用于临床。
马菱蔚李咪璐李莹沈关心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免疫治疗
可溶性HLA-A*2402-pBRLF1复合物的体外折叠与四聚体化
2006年
目的研究可溶性HLA-A*2402-pBRLF1复合物的体外折叠与四聚体化。方法将原核高效表达的可溶性HLA-A*2402-BSP融合蛋白及β2微球蛋白(β2m)与HLA-A*2402限制性抗原肽Epstein-Barr病毒(EBV)即刻早期BRLF1蛋白中的九肽NH2-DYNFVKQLF-COOH进行稀释复性折叠,形成HLA-A*2402-pBRLF1复合物单体,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素化,使生物素结合到HLA-A*2402-pBRLF1复合物中H链C端的BSP序列上形成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2402-pBRLF1复合物单体。利用特异单抗(W6/32和兔抗人β2m抗体)及链霉亲合素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稀释复性和生物素化的折叠产物。然后用此生物素化的单体分子进一步构建成HLA-A*2402-pBRLF1四聚体来检测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s)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结果折叠复合物中,主要含有HLA-A*2402-pBRLF1复合物单体及β2m两种成分,其中HLA-A*2402-pBRLF1复合物单体可生物素化和四聚体化。应用HLA-A*2402-pBRLF1四聚体对特异性CTL检测结果说明体外成功地构建了HLA-A*2402-pBRLF1四聚体。结论HLA-A*2402-pBRLF1四聚体构建成功,为特异性CTL的检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卢小玲吴雄文翁秀芳李青梁智辉龚非力
关键词:生物素化四聚体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