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作品数:18 被引量:198H指数:8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主义
  • 6篇意识形态
  • 6篇政治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政治理论
  • 5篇思想政治
  • 5篇理论课
  • 4篇政治理论课
  • 4篇社会主义
  • 4篇思想政治理论
  • 3篇思想政治理论...
  • 3篇马克思主义理...
  • 3篇课程
  • 2篇学科
  • 2篇学科建设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社会
  • 2篇特色社会主义
  • 2篇理论课程
  • 2篇教材体系

机构

  • 18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上海立信会计...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作者

  • 16篇陈锡喜
  • 1篇徐国民
  • 1篇李笃武
  • 1篇王守杰

传媒

  • 5篇思想理论教育...
  • 3篇新德育.思想...
  • 3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毛泽东邓小平...
  • 1篇理论界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上海党史与党...
  • 1篇上海市社会科...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被引量:15
2009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所提出的四个相互关联的命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更明确地表达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上,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构筑国家文化安全的信息过滤网、社会发展的方向盘、社会转型的稳定仪、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
陈锡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是我的事业、生命和荣耀--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陈锡喜教授被引量:14
2008年
本刊记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05方案”全面实施已经有2年时间了,您认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迫切需要抓的工作是什么?
陈锡喜本刊记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全国优秀教师理论课教师高校生命
马克思主义的三维特性和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性被引量:6
2011年
19世纪上半叶、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具体历史与现实情况、无产阶级运动的现实需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间、空间和立场三维特性。对这一"三维"特性所构成的整体性认识,要求人们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性"中所体现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以此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可视为"广义"的"中国化",因为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三维特性。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命题,应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三维特性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其中的"中国化"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性的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揭示、分析和回答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发展、具体国情以及"大众"实际需要提出的问题,并不断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陈锡喜徐国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探索被引量:71
2005年
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客观原因在于:(1)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2)大众文化的流行,滋生了消费主义;(3)媒体传播内容的多样化和网络文化的盛行,使得主流意识形态难以直接有效地“灌输”给大众;(4)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和语言霸权,对我国不断施行意识形态渗透;(5)国外文化产品的大举入境,逐步淡化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社会意识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能回到战争与革命的时期和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的思维方式,而需要从“执政党”的角度来确立意识形态工作理念,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和调整工作任务。党管意识形态,应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集中力量抓好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等重点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尽可能整合日常生活领域多样化的社会意识。
陈锡喜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阶层大众文化消费主义网络文化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理念的思考和评论被引量:19
2010年
随着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已非常迫切。但对课程设置调整思路的分歧较大,较有代表性的有"完善内容"、"必要调整"和"另起炉灶"三种。课程设置的思路,应在坚持意识形态性、层次性和"少而精"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回答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不要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问题。某一代表性方案中关于取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和文理科只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的论据,并不充分。
陈锡喜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理论辨析被引量:2
2009年
今天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要结合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把"何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内涵问题)的研究,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必要性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亦即首先得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指导地位"三个基本概念,才能既抵制"淡化意识形态"、"去意识形态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思潮,又避免"强化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泛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倾向,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陈锡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根据及其理论思考被引量:4
2009年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深刻的实践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其根本表现是"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的交织,具体体现为大强、城乡、区域、贫富、劳资、干群、道器、经社、天人、内外等十大矛盾的叠加。把握这一阶段性特征的方法论,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由此可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既没有变,又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表现形式,即它是在更普遍和广泛的意义上的"需求"和"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它也揭示了这一阶段性特征发展的前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识这一实践根据,可以科学回应涉及科学发展观的诸多争议,以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及其理论地位。
陈锡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当代解读和启示
任一理论的话语体系的形成,都依其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的确立为基础。马克思通过意识形态批判形成了其话语体系。这一意识形态批判,既是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来的思想材料的批判,也是马克思的自我批判,两者统一于回答时代课题所需要...
陈锡喜
文献传递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建构的思考被引量:15
2008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一任务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定位,有了更清醒更自觉的意识。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需要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简单从社会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概念出发作逻辑演绎,而必须从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对各种社会思想进行新的整合。同时,从重构或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还应遵循一些比较重要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路径。
陈锡喜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两条道路 两种命运——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几点思考
2001年
文帆郝宇青胡键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戈尔巴乔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