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泥炭沼泽研究所

作品数:110 被引量:563H指数:14
相关作者:孟宪民张则有白燕祖文辰汪祖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33篇天文地球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生物学
  • 12篇化学工程
  • 10篇经济管理
  • 4篇矿业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4篇泥炭
  • 16篇沼泽
  • 15篇基质
  • 12篇腐植酸
  • 10篇泥炭地
  • 10篇泥炭沼泽
  • 7篇农业
  • 6篇植物
  • 6篇气候
  • 6篇肥料
  • 5篇湿地
  • 5篇土壤
  • 4篇园艺
  • 4篇泥炭资源
  • 4篇气候变化
  • 4篇全新世
  • 3篇地貌
  • 3篇形成环境
  • 3篇营养基质
  • 3篇有机碳

机构

  • 110篇东北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腐植酸工...
  • 4篇浙江大学
  • 4篇白俄罗斯国家...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金正大生态工...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赫尔辛基大学
  • 1篇黄泥河自然保...
  • 1篇黑龙江省文物...

作者

  • 33篇孟宪民
  • 29篇王升忠
  • 19篇张则有
  • 17篇赵红艳
  • 12篇冷雪天
  • 10篇卜兆君
  • 9篇白燕
  • 9篇王忠强
  • 5篇李鸿凯
  • 5篇陈旭
  • 5篇介冬梅
  • 5篇林庆华
  • 5篇洪冰
  • 4篇徐志伟
  • 4篇王树生
  • 4篇吴良欢
  • 3篇李楠楠
  • 3篇郎惠卿
  • 3篇晋建勇
  • 3篇刘婷婷

传媒

  • 22篇腐植酸
  • 19篇东北师大学报...
  • 9篇湿地科学
  • 5篇农业工程技术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吉林林业科技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地球与环境
  • 2篇全国第12届...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理教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体化育苗营养基在防控苗期病害中的应用研究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确保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现代化种苗产业是构筑我国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产品生产的第一...
孟宪民晋建勇
关键词:育苗无公害农业
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环境考古(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嫩江流域孕育的昂昂溪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渔猎文化"的代表文化。文章对昂昂溪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洪河遗址附近3 m的自然沉积物剖面进行植硅体分析、粒度分析和烧失量测定,探讨了新石器时代以来嫩江流域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及昂昂溪"渔猎文化"走向衰亡的原因。结果表明,洪河剖面植硅体主要来自于禾本科植物,并以早熟禾亚科(C3植物)为主,剖面沉积物主要由嫩江冲积砂经风力吹扬、搬运、堆积而成。嫩江流域文化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替,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同时,也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7024~3820 cal. a B.P.期间,嫩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繁衍,孕育了典型的昂昂溪"渔猎文化";在4000 cal. a B.P.左右,气候呈现逐渐变冷干的趋势,同时昂昂溪文化也逐渐衰落;3820~1000 cal. a B.P.期间,气候持续冷干,导致部分居民离开昂昂溪地区沿嫩江逐渐向更加温暖的下游迁移以寻找更为适宜的栖息地,昂昂溪文化逐渐被取代;1000 cal. a B.P.以来,人类活动频繁,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冷程程汤卓炜张伟介冬梅王江永刘旭鲍彤
关键词:嫩江流域环境考古
泥炭的物理特性:基质的关键因子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定义了影响植物根系利用泥炭基质中空气和水分的物理性质指标(持水性、可湿性、稳定性),这些指标广泛用于评估基质原材料性质。泥炭物理性质分析结果证明,弱分解(H1~H5)的藓类泥炭是基质生产不可缺少的,尽管泥炭替代材料可以提高基质通透性能,但尚未有任何材料能够达到泥炭所具有的优良性状。
J-C Michael孟宪民
关键词:持水性润湿性
东北地区湿度梯度下的表土植硅体的空间分布规律被引量:5
2019年
植硅体的现代过程研究是恢复古环境的基础,探讨表土植硅体分布及组合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尤为重要。沿中国东北地区年均温为4 ℃等温线采集70块表土样品,研究了单一温度因素控制下表土植硅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获得不同类型植硅体对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表土样品中植硅体丰富且数量较多,主要有棒型、尖型、块状、扇型、扁平状、短鞍型、帽型、哑铃型、齿型、三棱柱型、导管型、硅质突起、硅化气孔、弓型和多面表皮植硅体;且主要以短细胞、棒型、尖型为主,其平均百分含量之和高达80.77%,块状、扁平状、扇型次之,其他类型的植硅体含量较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棒型、三棱柱型、硅质突起、哑铃型和扁平状在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和长白山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棒型、三棱柱型、硅质突起的百分含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哑铃型的百分含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总之,年均温为4 ℃等温线上70块表土样品中植硅体类型基本相同,但不同类型植硅体的百分含量存在差异,说明本研究区域内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对降水的响应较为敏感。
刘洪妍王海南介冬梅介冬梅高桂在李德晖李楠楠冷程程李楠楠
关键词:植硅体等温线环境意义
一体化育苗营养基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
一个产品从原料开采开始,经过原料加工、产品制造、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回收维修,最终再循环或作为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整个过程称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在整个产品周期中,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污染预防和...
孟祥君孟宪民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泥炭
文献传递
泥炭在农业上的开发技术与应用被引量:14
2001年
泥炭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已在自然界中存在几千年至上万年。人类对这种富含营养的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探索了百余年了,但直到二十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才得到了大规模地开发和多方面的利用,并创建了丰富的泥炭科学理论及现代产业技术。为使泥炭在发展有机生态农业,解决种地与养地、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土地污染与净化等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将对泥炭及其腐植酸在农业上利用的技术发展与前景进行探讨。
张则有王荣力王质安李茂斌
关键词:泥炭腐植酸生理活性农业应用
东北地区坡耕地空间分布及其对水土保持的启示被引量:11
2018年
土壤侵蚀正损害着东北地区的坡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然而,目前对东北地区坡耕地的宏观认识还很有限。该文利用高精度的空间数据,查明了整个东北地区及其各地貌分区、土壤类型、流域和行政区中坡耕地的面积和坡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措施选择、治理工作布局等方面提供了建议。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坡耕地的面积大、坡度小。总面积达到19.5万km2,平均坡度为3.4°。东北地区坡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等高沟垅种植适用于全区大部分坡耕地。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配套措施和管理制度应该被重视。>15°的坡耕地和风沙土等土壤类型中的坡耕地,产粮贡献小,侵蚀危险度高,应及早退耕。长白山地和暗棕壤区既是治理的重点地区,也是治理的难点地区,应被更多重视。(3)各县坡耕地治理的任务量和难度差异很大,且不宜使用县陆地面积和县耕地面积来评估。
张天宇郝燕芳
关键词:水土保持坡耕地坡度
敦化泥炭矿物质组成的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选取敦化大桥和哈尔巴岭两个泥炭剖面 ,在实验室测定了泥炭矿物质组成及其剖面变化情况 ,并与吉林省东部其他泥炭剖面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泥炭灰分含量远远低于同一剖面其下部矿质土的灰分含量 ;同一地区、同一成炭植物类型 ,因成矿类型不同 ,灰分含量有差异 ;与其他地区泥炭相比 ,敦化泥炭属于中等偏低灰分泥炭 ;灰成分中Na2 O含量偏高 .
赵红艳白燕赵霞
关键词:泥炭灰分氧化钠成矿类型
欧美国家基质产业发展历程与我国创新发展对策被引量:6
2018年
概述了欧美国家基质产业发展历史,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基质制备的技术特征;并针对中国基质产业发展和基质制备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
孟宪民
关键词:基质配方
中全新世以来大兴安岭中段红水泡泥炭地硅藻组合记录的古环境演化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提取大兴安岭中段红水泡泥炭地中晚全新世以来泥炭沉积中所含的硅藻化石,在82个样品中共发现32属94种硅藻。结合硅藻化石中优势种类生态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水位为控制该区域硅藻组合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中,Meridion circulare,Meridion criculare var.constrictum等硅藻百分含量的升高指示水位的上升,Hantzschia amphioxys,Pinnularia spp.等硅藻百分含量的升高伴随水位的下降。根据主成分得分建立的红水泡泥炭地古水位曲线发现,中晚全新世以来当地气候经历了数次干湿交替变化,在总体上趋于干旱。其中5 000-3 300 cal a BP为相对湿润期,优势种类为M.circulare,M.criculare var.constrictum;3 300-1 900 cal a BP为气候转干期,H.amphioxys,C.meneghiniana,Pinnularia spp.成为该带中的优势种类;1 900-600 cal a BP,该段内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较上一阶段进一步下降,气候继续转干;600-200 cal a BP为气候转湿期,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迅速上升,Achnanthes lanceolata含量迅速增加成为该段优势种;200 cal a BP至今,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迅速下降,Pinnularia spp.成为该带中的绝对优势种。通过与季风区边缘其他研究区的古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发现,红水泡泥炭地气候变化与多数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而推断其主要受东亚季风活动控制,泥炭沉积中硅藻化石组合记录可作为反映东亚季风变迁历史的良好指标。
李梦真介冬梅介冬梅宋丽娜李楠楠杨月
关键词:硅藻中晚全新世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