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琼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史系

作品数:28 被引量:47H指数:3
相关作者:陈诚陈丽黄育琴孙秀丽袁澍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7篇历史地理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邓小平
  • 4篇黎族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社会主义
  • 3篇主义
  • 3篇共产党
  • 3篇国共
  • 2篇帝国
  • 2篇帝国主义
  • 2篇真理标准
  • 2篇真理标准讨论
  • 2篇日本帝国
  • 2篇日本帝国主义
  • 2篇隋朝
  • 2篇起义
  • 2篇抗日
  • 2篇国民党
  • 2篇高校
  • 2篇白沙起义
  • 1篇大一统

机构

  • 28篇琼州大学

作者

  • 9篇符泰光
  • 3篇钟声
  • 2篇陈诚
  • 2篇符玉梅
  • 2篇陈立浩
  • 2篇林日举
  • 1篇王芝兰
  • 1篇李景新
  • 1篇黎雄峰
  • 1篇赵益杉
  • 1篇孙秀丽
  • 1篇陈丽
  • 1篇刘艳明
  • 1篇汪海军
  • 1篇黄育琴
  • 1篇邢孔史
  • 1篇袁澍

传媒

  • 20篇琼州大学学报
  • 1篇经济师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新乡师范高等...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海南省纪念邓...

年份

  • 6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邓小平在真理标准讨论中的作用
2004年
本文论述邓小平对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的有力领导、高度评价,在真理标准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符泰光
关键词:邓小平真理标准
关于对西汉王朝在海南建立的统治及后期放弃的反思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说明了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首次开拓海南岛 ,并在这片热土上建立起封建统治 ,但至后期却退却放弃了。究其原因 ,乃政策上有所失误 ,以及任用贪酷官吏治理 ,以致引起黎族人民群起反抗 ,使在海南的统治陷入严重危机。面对黎族人民的反抗 ,统治已江河日下的西汉王朝已感鞭长莫及 ,是故放弃了对海南的统治。治理一个地方 ,须政策得当 ,用官得人 ,这一历史教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林日举
关键词:西汉封建统治地方政治黎族人民运动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论述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干部队伍 ,必须全面贯彻“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 ,关键在于抓好校级领导班子建设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管理。
符泰光
关键词:高校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教育
浅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
<正>邓小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深刻分析了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特点,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了其它国家经济发展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
钟声
文献传递
汉魏时期商品经济衰退原因之探析
2002年
汪海军
关键词:汉魏时期商品经济币制
从党章修改看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
2006年
本文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对党章修改,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符泰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
黎族白沙起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抗日战争时期 ,黎族人民举行了一次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黎族人民革命斗争的一个壮举 ,在黎族历史和中国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后来琼崖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符泰光
关键词:黎族白沙起义历史地位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高校“两课”课件研究与制作
2003年
高校“两课”课件制作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本文从“两课”课件的使用及其现有模式的分析 ,提出“两课”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琼州大学'两课'教学课件研究与制作课题组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从苏轼在海南的诗文究其晚年的人生观被引量:4
2001年
苏轼博学多识 ,才气横溢 ,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千古奇才。他一生困于俗吏 ,屡遭贬谪 ,却从不随波逐流 ,趋炎附势。晚年时 ,苏轼在生活上以佛老思想为主导 ,更多地采取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旷达态度。这种处世哲学是他身处逆境时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 ,使他无往而不乐。当他遭贬海南儋州时 ,正是这种人生观使他勇敢地生活下来 ,直到北归。本文引用了大量苏轼在海南的诗文 ,来看他在海南的生活状况 ,从而证实他晚年的“超然豁达自适其乐、忘得失齐生死”的人生观。
陈丽
关键词:诗文研究人生观古代文学佛老思想晚年
从1975年整顿看中国改革的萌芽
2000年
符泰光
关键词:邓小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