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郭全忠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热疗
  • 4篇纳米
  • 3篇肿瘤
  • 2篇生物医学
  • 2篇肿瘤热
  • 2篇肿瘤热疗
  • 2篇维生素
  • 2篇维生素E
  • 2篇纳米材料
  • 2篇磁流体热疗
  • 2篇磁性
  • 2篇磁性材料
  • 1篇电磁
  • 1篇电磁场
  • 1篇新型轻质
  • 1篇药学
  • 1篇药学研究
  • 1篇医疗器械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方法

机构

  • 1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苏省科学技...

作者

  • 12篇顾宁
  • 4篇吴亚
  • 3篇孙剑飞
  • 3篇夏强
  • 3篇马全红
  • 2篇郭全忠
  • 2篇林向飞
  • 2篇马明
  • 2篇徐丽娜
  • 2篇陈琨
  • 2篇张海黔
  • 2篇骆丹
  • 1篇吉玺
  • 1篇张晓佳
  • 1篇张晓兵
  • 1篇刘金红
  • 1篇张宇
  • 1篇胡义东
  • 1篇廖建辉
  • 1篇张东生

传媒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新材料产业
  • 1篇Journa...
  • 1篇材料保护
  • 1篇科技与经济
  • 1篇世界药品信息
  • 1篇常规医疗装备

年份

  • 1篇2006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生素E亚微粒乳液对紫外线损伤角质形成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E亚微粒乳液(VitESME)对中波紫外线损伤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的光保护作用。方法:高压均质法加微乳法制备VitESME,稀释后加入培养基中孵育HaCaT株,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段培养液中VitE含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HaCaT株,孵育24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培养液中VitE含量在孵育8h后即明显下降,24h后已减少90%以上。VitESME孵育24h后细胞增殖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活性增加了44.22%。与非加药照光组相比,加药照光组孵育24h后细胞增殖活性在30mJ/cm2,下降17.77%,在90mJ/cm2下降40.42%。结论:VitESME对细胞培养体系无毒性作用,且具有优良的释放性能和通透性。VitESME对UVB照射的保护作用呈时间递增性;预先加入VitESME可以部分减少紫外线介导的损伤。
林向飞骆丹吉玺徐丽贤朱洁吴迪顾宁马全红
关键词:维生素EHACAT细胞紫外线
维生素E亚微粒乳液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E亚微粒乳液的体外透皮情况。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维生素E亚微粒乳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利用离体兔皮和自制简易透皮装置对维生素E亚微粒乳液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在不同时间收集接受液样本,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根据维生素E标准曲线计算接受液的浓度,按累积透过量公式计算其累积透过量。将累积透过量对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得回归方程,方程的斜率即为渗透系数。结果:维生素E不同时间点的接受液吸光度逐渐增加,从0.5h的0.113增加到24h的0.386;对应的浓度和累积透过量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累积透过量渗透系数为30.241。结论:维生素E亚微粒乳液具有较好的皮肤透过性:透过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现时间依赖性。
林向飞骆丹闵玮马全红夏强顾宁
关键词:维生素E透皮吸收
分子组装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在对分子组装及其应用于功能纳米结构或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系统分析的同时,介绍了东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在这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工作,包括基于微细加工结合分子组装制备纳米间隙电极,金属纳米微粒的二维有序排列,单电子原型器件的研制与仿真,以及采用分子组装进行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
顾宁廖建辉刘金红
关键词:分子组装
肿瘤热疗用交变磁场发生器的研制被引量:20
2004年
装置的磁路部分设计成环回形 ,磁路中的气隙用于产生高频磁场 .在励磁线圈中加入铁氧体磁芯显著增强了装置输出的磁场强度 ;电路部分采用桥式拓扑结构 ,因而功率变换效率很高 .装置的指标为 :频率 2 5~ 1 2 0kHz,磁场强度 6~ 1 6kA/m .对磁场强度的测量表明磁场分布均一 .使用该装置加热纳米磁性材料 ,可使其在室温下升温达 2 8℃ .这些工作为磁流体肿瘤热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
吴亚孙剑飞郭全忠顾宁
关键词:肿瘤治疗磁流体热疗高频磁场
肿瘤热疗用纳米材料与相关设备被引量:1
2004年
热疗是肿瘤治疗技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存在全身热疗与病灶区局部热疗两种方式。产热的方式包括超声、射频与微波、低频电场、热水以及结合热耔的磁致热疗等。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基于纳米材料结合中低频交变磁场进行肿瘤的局部热疗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成为新近发展起来、一种有前途的新型疗法。现阶段,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包括我国,都有一些研究与开发组织在进行相关的研究,某些工作,如德国洪堡医学院的有关研究已经进入到临床实验阶段,并已经获得了比较好的进展。
顾宁马明吴亚陈琨
关键词:肿瘤热疗纳米材料医疗器械
加强纳米科技研究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03年
本文简述了纳米科技研究与发展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着重介绍了纳米科技与其相关产业近期研发的重点,特别提出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与医学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几个最重要的方向。对基于纳米科技发展促进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若干建议。
顾宁胡义东张晓兵徐晖徐丽娜夏强周健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
恶性肿瘤局部热疗用纳米磁性材料被引量:3
2004年
简要回顾了基于磁性材料热疗的发展过程,介绍了恶性肿瘤局部热疗用纳米磁性材料目前的主要研究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可能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顾宁张宇马明吴亚张东生唐萌刘岚陈琨孙剑飞端木云周洁
关键词:局部热疗恶性肿瘤纳米磁性材料
纳米科技对药学研究与发展的推动
2001年
顾宁张海黔
关键词:药学研究中药现代化
磁流体热疗设备的三维电磁场模拟被引量:4
2004年
为清楚了解磁流体热疗设备产生的电磁场的分布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自制的设备原型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了优化 ,计算了该模型在静态和谐态下产生的电磁场的分布 ,对磁极中间的气隙宽度在 2 0~ 40mm范围内变化时的磁场强度进行了对比 .选取气隙宽度为 30mm时计算电磁场的磁场强度、电感和涡流损耗 ,所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完全吻合 ,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可靠性 .
郭全忠吴亚孙剑飞孙剑飞
关键词:磁流体热疗电磁场有限元方法生物医学应用
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2
2004年
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了不同药物质量浓度的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 ,并对其进行了冷冻干燥 ;采用光子相关谱 (PCS)测定了冷冻干燥前后混悬剂中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 ;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微观形貌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对不同时间混悬剂中全反式维甲酸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测定 .结果表明 ,混悬剂中维甲酸纳米粒子 (RA NP)的粒径保持在 2 0 0~ 40 0nm之间 ,大都为完整的球形 ;与维甲酸硅油 1 0~ 1 5mg/L的药物质量浓度相比 ,纳米颗粒混悬剂中有效药物的质量浓度可显著提高至 35mg/L ;药物降解速度得到明显降低 ,4周之内能维持抑制细胞增殖的有效药物质量浓度 .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治疗用药物载体 .
段磊夏强马全红张晓佳顾宁
关键词:维甲酸PV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