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研究所

作品数:100 被引量:436H指数:13
相关作者:朱影孟毅闫凤亭余敏蔡立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研究室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细胞
  • 27篇免疫
  • 13篇流产
  • 13篇补肾
  • 12篇免疫耐受
  • 11篇宁心
  • 11篇趋化
  • 11篇小鼠
  • 11篇母-胎界面
  • 11篇HCGΒ
  • 11篇补肾宁
  • 11篇补肾宁心
  • 11篇补肾宁心方
  • 10篇妊娠
  • 10篇趋化因子
  • 10篇自然流产
  • 9篇母胎
  • 9篇耐受
  • 9篇分子
  • 8篇信号

机构

  • 99篇复旦大学上海...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上海市第一妇...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计划生...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江苏康缘药业...
  • 1篇中药制药过程...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晶泰生物...

作者

  • 92篇李大金
  • 42篇朱影
  • 38篇王明雁
  • 33篇袁敏敏
  • 27篇孟毅
  • 15篇朱晓勇
  • 11篇金莉萍
  • 11篇王秀丽
  • 10篇郝群
  • 10篇杜美蓉
  • 8篇王玉东
  • 7篇吴霞
  • 7篇余敏
  • 7篇孙晓溪
  • 6篇姚晓英
  • 6篇严缘昌
  • 4篇周跃华
  • 3篇余江
  • 3篇赵欣荣
  • 3篇袁敏敏

传媒

  • 23篇中国免疫学杂...
  • 8篇生殖与避孕
  • 6篇现代免疫学
  • 5篇生殖医学杂志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海峡两岸中西...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实验生物学报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第六届全国生...
  • 2篇全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免疫学会...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3篇2006
  • 9篇2005
  • 32篇2004
  • 17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4,RBP4)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孕妇血清中的浓度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1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和212例健康孕妇血清中RBP4的表达,分别于孕18周、孕20周、孕28周及产后8周空腹收集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RBP4的表达。用HOMA-IR(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所有孕妇血清RBP4水平在产前各时间点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产后8周(中位数,15.35μg/mL;四分位数,11.32~27.85μg/mL)孕妇血清RBP4水平均下降。孕20周(中位数,45.72μg/mL;四分位数,33.34~58.69μg/mL)、孕28周(中位数,52.34μg/mL;四分位数,42.65~73.54μg/mL)时,GDM患者血清RBP4水平高于健康孕妇(孕20周:中位数,19.13μg/mL;四分位数,15.23~22.65μg/mL;孕28周:中位数,42.54μg/mL;四分位数,24.56~55.21μg/mL)。孕18周(中位数,16.80μg/mL;四分位数,14.58~28.67μg/mL)和产后8周(中位数,15.35μg/mL;四分位数,11.32~27.85μg/mL),GDM患者血清RBP4水平和健康孕妇无显著差异(孕18周:中位数,15.78μg/mL;四分位数,10.23~19.35μg/mL;产后8周:中位数,13.54μg/mL;四分位数,9.21~18.35μg/mL)。孕20周时血清RBP4水平和HOMA-IR(相关系数r=0.872;P=0.002)、体质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和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孕20周血清RBP4水平可能成为GDM的早期诊断指标。
王丹丹周琳陈菊萍戴海燕赵一鸣罗晓红刘玲朱泰来羊伟瑾周洁杨玲周圆张炜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妊娠期糖尿病血清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被引量:28
2007年
陈巧英李大金
关键词:CD8^+T细胞生物学特性CD4^+T细胞免疫抑制效应自身抗原
17D_3pZP单克隆抗体对卵透明带及卵巢等组织的免疫学反应
2004年
目的: 观察单克隆抗体17D3pZP对猪卵透明带,人卵透明带及人卵巢等组织的免疫学反应。方法: ABC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17D3pZP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猪卵透明带及人卵透明带抗原,而与人卵巢及其他各重要脏器组织无反应。结论: 17D3pZP单克隆抗体能识别卵透明带抗原,而与机体其他组织抗原无交叉反应。有望通过它进一步提取并纯化相应靶抗原,为制备卵透明带免疫避孕疫苗奠定基础。
袁敏敏李大金李超荆葛柏青朱影王明雁
关键词:卵透明带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补肾宁心方对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灌服补肾宁心方浓缩液(简称补肾方组),并以17β-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简称E2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简称模型组)。12周后处死,取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取椎骨(L3-4)和左股骨测骨密度(BMD);取右股骨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胫骨提取总RNA,半定量RT-PCR分析护骨素(OPG)的mRNA表达。计算子宫对体重的比值,并行子宫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补肾方组的IFN-γ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IL-4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补肾方组与E2组小鼠的BMD均改善,骨小梁面积增加,OPG mRNA表达增加;但补肾方组小鼠的子宫明显小于E2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补肾方能够选择性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对子宫无或仅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的偏移及提高OPG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有关。
王玉东李大金王文君朱影
关键词:补肾宁心方绝经后骨质疏松护骨素TH1/TH2MRNA表达
孕早期干预CD80/CD86协同刺激信号对自然流产模型免疫活性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孕早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免疫活性细胞MHC Ⅱ类抗原和协同刺激分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自然流产模型组CBA×DBA 2和协同刺激信号干预组CBA×DBA 2 (CBA小鼠在孕 4天腹腔注射CD80及CD86mAb各 0 1mg)。分别于孕第 14天计数两组的胚胎吸收率 ,于孕第 9天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孕鼠脾细胞MHC Ⅱ类抗原与协同刺激分子CD80 (B7 1)、CD86 (B7 2 )、CD2 8和CD15 2 (CTLA 4 )的表达。结果 :孕早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后 ,孕第 14天的胚胎吸收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孕第 9天免疫活性细胞CD80、CD86和CD2 8的表达显著下降 (P <0 0 1) ;CTLA 4的表达则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MHC Ⅱ类抗原的表达无显著改变 (P >0 0 5 )。结论 :孕早期体内干预协同刺激信号使免疫活性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CD2 8表达下调和CTLA 4表达上调 ,及母胎界面Th2型免疫偏离 ,从而诱导系统性母
周跃华朱晓勇李大金朱影王明雁袁敏敏孟毅
关键词:协同刺激分子自然流产模型胚胎吸收率
先兆子痫患者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46例先兆子痫患者和105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Q-DP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1基因表型、16种HLADQB1基因表型、6种HLADPA1基因表型。先兆子痫患者HLA-DQ-B10301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显著性(Pc=0.032,RR=2.43,AR=0.30),其余各基因表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LADQB10301基因可能是一种先兆子痫发病的易感基因。
侯磊张曦李大金张展贾莉婷熊平常彩虹王雪梅龚非力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先兆子痫等位基因
分子佐剂C3d3与hCGβ基因融合增强hCGβ基因疫苗体液免疫应答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提高hCGβ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观察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基因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构建带有增强目的基因表达效率的狗胰岛素前原信号肽(DPPISS)的高效真核表达质粒pCMV4hCGβC3d3、pCMV4hCGβ和pCMV4C3d3。分别用pCMV4DPPISShCGβC3d3、pCMV4DPPISShCGβ和pCMV4DPPISShCGβ联合pCMV4DPPISSC3d3免疫BALBc小鼠,各组免疫剂量分别为5、10、50、100、500pmol,间隔3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间接ELISA法分析免疫小鼠外周血抗hCGβ抗体动态变化以及IgG亚型。结果:含有DPPISS的pCMV4hCGβC3d3较无DPPISS的pCMV4hCGβC3d3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效率明显提高。50pmol是BALBc小鼠hCGβ基因免疫的最佳免疫剂量。C3d3使得BALBc小鼠hCGβ的免疫原性增强了400倍。hCGβC3d3免疫组IgG1IgG2a比值明显高于hCGβ免疫组和hCGβ与C3d3联合免疫组。结论:分子佐剂C3d3与hCGβ基因融合能够显著增强hCGβ基因避孕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及抗体类型转换。
余敏赵欣荣李大金王秀丽袁敏敏姚晓英
关键词:体液免疫
脱氢表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是成人体内最为丰富的来源于肾上腺的甾体激素,文中探讨DHE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ox-LDL或在试验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HEA,测定人单核细胞系U937与HUVEC的黏附,检测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E-选择素的表达。将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U937细胞,应用RT-PCR检测U937细胞CCR2、LFA-1以及VLA-4 mRNA的表达。结果 DHEA可明显抑制单核U937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明显促进内皮细胞NO合成,抑制MCP-1分泌,降低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的表达,且经DHEA作用后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可明显抑制单核U937细胞CCR2、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LFA)-1以及非常晚期抗原(very late antigen,VLA)-4 mRNA的表达。结论 DHEA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下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的趋化及相互黏附,据此认为DHEA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郝群梁元姣张承李大金汪灏
关键词:脱氢表雄酮内皮细胞趋化因子细胞黏附分子
环孢素A对自然流产小鼠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本文探讨了着床期应用环孢素A对小鼠自然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并解析了其分子机制。文章分别使用CBA/J×DBA/2及CBA/J×BALB/c作为妊娠失败模型和正常妊娠模型,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了孕鼠外周脾脏免疫细...
杜美蓉李大金
关键词:妊娠流产免疫细胞环孢素A
文献传递
补肾宁心方对去势高脂血症家兔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调节被引量:10
2004年
为了探讨补肾宁心方对去势雌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将26只3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和治疗组(卵巢切除并灌以补肾宁心中药复方),除正常对照组外均于术后2周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同时灌胃给药,连续3个月。12周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与去势对照组比较,补肾宁心方对血脂变化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降低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与动脉内膜比值,降低内膜中膜厚度比,减轻主动脉病理损害,抑制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结果提示,补肾宁心方可能通过抑制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郝群李大金朱影袁敏敏王明雁孟毅
关键词:中药学补肾宁心方卵巢切除术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