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东喜玛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作品数:14 被引量:114H指数:7
相关作者:袁胜东周艺段兴波陈见斌迟焕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洱海
  • 3篇长臂猿
  • 2篇无量山
  • 2篇鸣叫行为
  • 2篇黑冠长臂猿
  • 1篇地理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 1篇钉螺
  • 1篇动物
  • 1篇叶猴
  • 1篇英文
  • 1篇照料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效应
  • 1篇配合物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驱动力
  • 1篇种群

机构

  • 14篇大理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肖文
  • 5篇范朋飞
  • 3篇崔亮伟
  • 3篇向左甫
  • 3篇蒋学龙
  • 2篇唐涛
  • 2篇杨力权
  • 2篇蔡庆华
  • 1篇王应祥
  • 1篇杨顺益
  • 1篇莽朝永
  • 1篇刘宁
  • 1篇张岛
  • 1篇李凤清
  • 1篇吴克琛
  • 1篇万韬
  • 1篇李德品
  • 1篇赵霞
  • 1篇唐佳
  • 1篇霍晟

传媒

  • 4篇兽类学报
  • 3篇大理学院学报...
  • 2篇Zoolog...
  • 2篇四川动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洱海周边福寿螺分布调查被引量:10
2009年
初步对洱海周边水域及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三条河进行福寿螺分布调查。结果:洱海周边水域均有福寿螺分布,其中茈碧湖和西湖分布密度最大,江尾、沙坪、海东、双廊、挖色和上关水域次之;大理、喜洲、下关、湾桥和银桥水域有少许分布;洱海东侧的河道、水沟等浅水区域是多发地段。三条河福寿螺分布最多的为永安江,其次是罗时江,弥苴河未发现其分布。
闫家国马晓波杨力权肖文
关键词:福寿螺洱海
灵长类习惯化研究——以灰叶猴(Trachypit hecus phayrei)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为开展行为生态学研究工作,有必要对野生动物进行习惯化。尽管投食等方法能有效加速习惯化的进程,但会对灵长类的行为造成影响,导致研究结果偏歧。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直接跟踪法对高黎贡山保护区灰叶猴群进行习惯化研究,试图了解习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其他研究者快速有效地开展习惯化工作提供指导。随着习惯化的进行,调查者与猴群跟踪总时间从2009年1月平均0.05h增加到2009年12月平均9h,平均跟踪距离从2009年1月份54m减少到2009年8月份15m,猴子对研究者的行为反应也从逃避变成忽视。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高度人为干扰的条件下,只要方法适当,也能在1年内对灰叶猴实现初步习惯化。
张忠员向左甫崔亮伟肖文
关键词:灰叶猴习惯化
中国长臂猿科动物的分类和保护现状被引量:45
2012年
根据最新的长臂猿科分类系统和近年来开展的多次长臂猿调查,本文对我国长臂猿科的分类和保护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综述,将为以后中国长臂猿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长臂猿科(Hylobatidae)分为4个属(Nomascus,Symphalangus,Hylobates,Hoolock)17个种,其中我国分布有3属6种:西黑冠长臂猿(N.concolor)、东黑冠长臂猿(N.nasutus)、海南长臂猿(N.hainanus)、北白颊长臂猿(N.leucogenys)、东白眉长臂猿(Hoolock leuconedys)和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长臂猿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猎杀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长臂猿仅分布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我国长臂猿的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可能已经从中国消失;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的数量都不足30只,接近灭绝边缘;东白眉长臂猿的数量不足200只;即使是数量最多的西黑冠长臂猿,其数量也仅有1 000至1 300只。严格执法、意识教育、科普宣传、长期的科学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的长臂猿保护。
范朋飞
关键词:长臂猿
滇西北紫水鸡的分布及其种群现状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解滇西北紫水鸡的分布及其种群现状,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点法,对大理西湖及其邻近湖泊的紫水鸡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同时收集以往有关紫水鸡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的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滇西北紫水鸡的分布范围南起大理市,北至香格里拉县,共7个湖泊有紫水鸡分布的记录。其中洱源西湖和鹤庆母屯海是滇西北紫水鸡的主要栖息地,其余5个湖泊的种群数量较少。西湖冬季和春季的种群密度分别是32.67只/km2和18.33只/km2;母屯海春季的种群密度为50.77只/km2。紫水鸡分布的湖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调查期间,紫水鸡主要见于水草丰富的浅水区域、沼泽和芦苇丛生境。针对紫水鸡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李德品唐涛蔡庆华段兴波陈见斌周艺刘宁肖文
关键词:种群数量滇西北
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无量山大寨子3群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监测。于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其二重唱进行了录音,对录音效果最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0软件进行声谱分析。对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西黑冠长臂猿的声音由起始音节、简单的重复音节和调节音节组成。根据频率变化的强度,可以将调节音节分为弱调节音节和强调节音节。强调节音节的特征是第二个音节具有非常明显的频率变化,有时第三个音节有类似变化,变频时的最高频率可达到5828Hz。雌性长臂猿一般只会发出一种类型的声音,即固定而刻板的激动鸣叫。根据激动鸣叫是否完整可以分为成功的激动鸣叫和失败的激动鸣叫。典型的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通常由成年雄性发起,并占主导地位,且一般由雄性结束。雌性激动鸣叫结束后,雄性马上发出调节音节与之配合,雄性调节音节与雌性激动鸣叫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s。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53%。如果发生鸣叫,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09次。91.5%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h至日出后3h之间,其中48.6%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h内。在一次鸣叫中,雌性平均发出成功的激动鸣叫4.6次,两次成功的激动鸣叫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15s。群体间均未显示鸣叫频次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异,但激动鸣叫次数和激动鸣叫时间间隔具有显著差异。
范朋飞蒋学龙刘长铭罗文寿
关键词:二重唱无量山
东黑冠长臂猿鸣叫特征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鸣叫是长臂猿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并且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气象因子)的影响。为了解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栖息在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3个东黑冠长臂猿野生群体的鸣叫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东黑冠长臂猿倾向于在早晨鸣叫,有91.4%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h至日出后3h之间,其中53.1%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h内。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69.7%,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24次,鸣叫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8.3min。一次二重唱中,雌性平均激动鸣叫4.4次。长臂猿鸣叫的起始时间在光照强度的影响下差异显著,阴天和雾天鸣叫的起始时间延后,且雾天最迟;降雨致使长臂猿体能的损失和光照强度减弱,从而引起鸣叫起始时间的延后和持续时间缩短;温度对长臂猿鸣叫的影响并不显著。
费汉榄范朋飞向左甫马长勇张文黄涛
关键词:鸣叫气象因子
洱海周边钉螺分布调查
2009年
于2008年7月15日至21日对洱海周边水域钉螺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洱海东岸的3个镇(海东、挖色和双廊)所属水域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南岸水域未发现钉螺分布;洱海西海岸水域除了仁里邑、作邑、州体育馆和才村码头外,其它地方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北岸的上关镇水域钉螺分布范围最广,平均密度最大。对照相关资料,钉螺在大理地区分布范围已成扩大趋势。建议应对上关镇和洱海东岸水域着重治理,迅速予以消灭,同时对其它有钉螺分布的地方亦不能忽视。
寸德平杨琳杨力权迟焕国张海波肖文
关键词:钉螺洱海
白尾鼹(鼹科:哺乳纲)下颌骨几何形态测量分析及地理分化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白尾鼹属为东洋界单型属,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阿萨姆地区、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和老挝等地。由于白尾鼹分布区范围内地形、气候和生境十分复杂,很可能导致物种的地理分化。为此我们查看了分布区之内18个地区的49号标本的下颌骨,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所有的标本按照地理分布可分为3组(滇东北、横断山南段以及印度)。3组标本间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枝上,其中下臼齿齿列的长度、下颌骨水平枝下缘的弯曲度以及水平枝中部高度差异最为明显,而上升枝对3个地理居群的区分能力较弱。其中滇东北标本的下颌骨最为平直,下臼齿列长度最短;而横断山居群的下颌骨弯曲度最大,下臼齿列最长。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推测3个下颌骨形态有明显差异的地理居群可能代表了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或是不同的种。但这仍需要结合上颌骨的形态差异和遗传结构分析加以证实。
何锴白明万韬李权王应祥蒋学龙
关键词:下颌骨主成分分析
云南高黎贡山大塘东部白眉长臂猿鸣叫行为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监测高黎贡山大塘的3群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收集了10个月(200d)的数据,发现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主要发生在黎明后4h内;平均每次鸣叫持续14min59s,不同群体间鸣叫持续时间不同。天气情况影响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开始时间(相对黎明)和持续时间,在雨天鸣叫相对黎明开始时间较晚,持续时间也较长。东部白眉长臂猿鸣叫频率在10月和11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可能与食物(果实)的丰富度有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对东部白眉长臂猿的调查最好集中在10月或11月;每天监测时间至少持续至黎明后4h,以覆盖长臂猿90%以上的鸣叫;如果出现下雨天气,应适当延长调查时间。
张岛袁胜东崔亮伟范朋飞
关键词:鸣叫行为
Ph_3PAuX和Ph_3AsAuX(X=Cl,Br)的最低三重激发态(英文)
2009年
分子水平上的激发态理论研究能够用来解释分子材料的多色发光机理.采用单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研究了四种二配位的Au(I)配合物Ph3PAuCl,Ph3PAuBr,Ph3AsAuCl和Ph3AsAuBr的分子结构限制的三重激发态(T1a)和分子结构松弛的三重激发态(T1b)的分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由于θ(PAuX)/θ(AsAuX)从180°扭曲到120°左右,T1b态的能量在单线态组态相互作用(CIS)水平上降低了0.805-1.124eV,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水平上降低了0.820-0.947eV.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居数分析表明,在T1a态中两个单电子主要分布在一个苯基上,而在T1b态中两个单电子分布在PAuX/AsAuX上.因此,在晶体中观察到的较高能磷光归属于T1a态的苯基之间的3π*→1π电子跃迁,而较低能磷光主要起源于T1b态的Au的3σ*→1σ电子跃迁.
莽朝永自俊青赵霞吴克琛
关键词:金配合物激发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