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林业大学保护生物学学院

作品数:120 被引量:530H指数:11
相关作者:朱静郭兴焱文灿刘恺池雅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42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群落
  • 9篇物种
  • 7篇叶猴
  • 7篇英文
  • 7篇黑叶猴
  • 7篇百花
  • 6篇瓢虫
  • 6篇群落结构
  • 6篇繁殖
  • 5篇生物学特性
  • 4篇蚁科
  • 4篇山羊
  • 4篇生境
  • 4篇生物学
  • 4篇物种多样性
  • 4篇昆虫
  • 4篇放养
  • 4篇保护区
  • 3篇地形
  • 3篇鱼类

机构

  • 116篇西南林业大学
  • 11篇云南省森林灾...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云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西华师范大学
  • 4篇大理学院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国烟草总公...
  • 2篇北京深华科交...
  • 2篇云南省烟草公...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昆明学院

作者

  • 9篇周伟
  • 8篇和秋菊
  • 8篇张真
  • 8篇朱家颖
  • 7篇张培毅
  • 7篇韩联宪
  • 7篇吴国星
  • 7篇吴伟
  • 6篇高熹
  • 5篇周汝良
  • 4篇王秋华
  • 4篇郭爱伟
  • 4篇徐正会
  • 4篇李世友
  • 4篇陈玉惠
  • 4篇朱静
  • 4篇杨丽萍
  • 4篇李旭
  • 3篇伍建榕
  • 3篇龙春林

传媒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四川动物
  • 6篇西南林学院学...
  • 4篇Zoolog...
  • 4篇林业调查规划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4篇第六届全国野...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Plant ...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昆虫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 2篇森林防火
  • 2篇大理学院学报...
  • 2篇中国安全生产...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8篇2012
  • 56篇2011
  • 37篇2010
  • 6篇2009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高性能集群计算平台的林火监测算法被引量:2
2012年
为能在森林火灾发生后快速获取火情信息和共享异地资源,提出一种基于高性能集群计算平台的林火监测算法。介绍基于多处理器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以及卫星图像火点识别算法的并行化实现方法,对影响运行效率的各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已选择合理并行任务数的情况下,该算法可有效提高执行效率。
杨飞覃先林周汝良邓广李增元
关键词:遥感技术集群并行化运行效率林火
森林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文章阐述了森林林火行为的概念、研究的意义,分析、总结了森林火行为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可燃物、地形、气象条件和人为措施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不仅对单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还要深入研究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耦合机制等,并进行长期的定位研究。
王秋华李小川王振师李兴伟吴泽鹏周宇飞
关键词:影响因素可燃物地形气象条件
红梨园梨二叉蚜种群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与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红梨园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 Matsumura)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调查期间内,红梨园梨二叉蚜均呈聚集分布,且种群处于扩散和聚集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中。利用Iwao法确定了红梨园梨二叉蚜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田间理论抽样数。
周玖璇杨松
关键词:梨二叉蚜红梨抽样技术
1株生防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中助剂的筛选被引量:5
2010年
继初步研究酷绿木霉TR1与多种常用载体和润湿分散剂的生物相容性后,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和孢子萌发率法进一步对与TR1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稳定剂、紫外保护剂和保水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4种稳定剂中,CMC-Na对TR1菌丝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在低浓度下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5种紫外保护剂中,糊精和黄原胶对TR1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没有影响,与TR1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保水剂在碳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可给菌丝的生长提供碳源,在含保水剂的培养基上,空气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较小。
程立君陈玉惠彭述敏李永艳胡志芳
关键词:可湿性粉剂稳定剂保水剂
麻阳河黑叶猴主要食物及采食部位的冬季水份、粗蛋白含量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30种主要食物的相应采食部位进行采集。对各独立样本通过烘干、称重测定其水份含量,并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粗...
李雯刘宁郭爱伟胡刚
关键词:黑叶猴物种生态学食物选择粗蛋白含量
云南洱海水生鞘翅目昆虫区系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弄清洱海水生鞘翅目昆虫特征,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洱海水生鞘翅目昆虫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洱海共有水生鞘翅目昆虫4科23种,水生鞘翅目昆虫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东洋区分布种22种,其中仅在东洋区分布的有8种,分别占95.65%和34.78%。但也有较多古北区成分,东洋-古北共有种有10种,占43.48%;同时在其他区也有一定的分布。在中国动物区系中,西南区均有分布,但华中、华南和西南区共有种也较丰富,表明3个分布区关系密切。
和秋菊易传辉杨宇明李旭王琳
关键词:昆虫区系洱海
蝶蛹金小蜂寄生对菜粉蝶血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基因的转录调控被引量:5
2010年
为揭示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抑制寄主菜粉蝶Pieris rapae血细胞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克隆了菜粉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及微管蛋白cDNA,并研究了蝶蛹金小蜂寄生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菜粉蝶肌动蛋白cDNA ORF为1131bp,编码377aa,预测分子量为41.78kDa,pI为5.29,与其他昆虫肌动蛋白的相似性非常高,在90%以上。氨基酸组成特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克隆到的菜粉蝶肌动蛋白基因属细胞质型肌动蛋白。菜粉蝶肌动蛋白解聚因子cDNA全长为1243bp,ORF为447bp,编码149aa,预测分子量为16.97kDa,pI为7.11,与家蚕Bombyx mori、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和桑粉介壳虫Maconellicoccus hirsutus肌动蛋白解聚因子的相似性分别为97%,87%,89%和72%。菜粉蝶微管蛋白cDNA全长为1757bp,ORF为1344bp,编码448aa,预测分子量为50.38kDa,pI为4.86,与家蚕β型微管蛋白1,2,3和4的相似性分别为97%,97%,87%和9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克隆到的菜粉蝶微管蛋白基因属β型微管蛋白。RT-PCR分析表明,蝶蛹金小蜂寄生能抑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及微管蛋白基因在菜粉蝶蛹血细胞中的转录水平。由此推断蝶蛹金小蜂调控寄主血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基因的转录是该蜂抑制寄主血细胞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朱家颖叶恭银方琦李艳敏胡萃
关键词:蝶蛹金小蜂菜粉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微管蛋白转录调控
云南怒江河谷栗喉蜂虎营巢地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2010年4~5月,对云南省保山市怒江河谷栗喉蜂虎营巢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营巢地18个。对巢洞深度、断崖面积、巢区面积、坡度、裸露度、断崖与水域及公路的直线距离、巢区最上巢与崖顶距离、最下巢与地面距离、海拔、坡向等11个生态因子进行了测量。通过访谈法对营巢地所在断崖的形成年限进行了调查。此外还收集巢区和非巢区土壤18份,在实验室用沉淀法测量巢区和非巢区土质含沙量。结果表明,影响栗喉蜂虎营巢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巢区沙土含沙量、断崖新旧、巢区面积、裸露度、最下巢与地面距离、坡度。在营巢地选择时,栗喉蜂虎主要考虑掘巢难易程度和防御天敌等方面的因素。
程闯韩联宪
关键词:营巢地生态因子含沙量
科技文献检索作为农林院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究
2011年
针对新时期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信息丰富的特点,通过改善科技文献检索的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对农林院校学生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促进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学设置、教材选用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目前科技文献检索课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
李娅韩长志
关键词:农林院校公共课
三尾褐凤蝶的分布现状、濒危原因与保护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三尾褐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 Blanchard)是一珍稀濒危物种。通过查阅文献和标本记录、咨询专家与实地考察,弄清该物种的分布历史、现状和濒危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结果表明,三尾褐凤蝶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栖息地数量下降,很多原记录分布地现已没有发现该物种或情况不明,但同时也发现少数原无记录新栖息地;造成目前该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栖息地和寄主植物破坏、减少及非法采集。
易传辉和秋菊王琳陈友易伟
关键词:栖息地濒危原因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