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作品数:717 被引量:7,669H指数:41
相关作者:涂建军张美华徐茂其杨晓霞何丹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师范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7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2篇经济管理
  • 146篇天文地球
  • 9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8篇农业科学
  • 35篇文化科学
  • 27篇生物学
  • 21篇建筑科学
  • 21篇历史地理
  • 12篇水利工程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哲学宗教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主题

  • 82篇城市
  • 49篇土地利用
  • 48篇生态
  • 39篇地貌
  • 38篇旅游
  • 37篇灾害
  • 35篇农业
  • 33篇土壤
  • 29篇岩溶
  • 29篇可持续发展
  • 24篇地理
  • 24篇石流
  • 24篇土地资源
  • 24篇泥石
  • 24篇泥石流
  • 23篇气候
  • 23篇库区
  • 22篇三峡库区
  • 19篇地价
  • 18篇小城

机构

  • 706篇西南师范大学
  • 3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云南师范大学
  • 7篇西安建筑科技...
  • 6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内江师范学院
  • 4篇清华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西安科技学院
  • 4篇重庆市人民政...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云南省地理研...
  • 3篇济宁第十三中...

作者

  • 73篇邱道持
  • 70篇刁承泰
  • 54篇况明生
  • 37篇杨庆媛
  • 34篇王建力
  • 34篇徐刚
  • 29篇谢世友
  • 27篇廖和平
  • 26篇张明举
  • 26篇杨兴礼
  • 23篇石辉
  • 21篇李林立
  • 21篇蒋勇军
  • 21篇黄京鸿
  • 17篇钟章成
  • 17篇周廷刚
  • 17篇王力
  • 13篇张美华
  • 13篇田永中
  • 12篇涂建军

传媒

  • 153篇西南师范大学...
  • 20篇经济地理
  • 17篇地域研究与开...
  • 17篇资源开发与市...
  • 13篇国土与自然资...
  • 12篇灾害学
  • 1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中国地质灾害...
  • 9篇水土保持研究
  • 9篇人文地理
  • 8篇中国岩溶
  • 8篇山地学报
  • 8篇世界地理研究
  • 7篇生态学报
  • 7篇贵州师范大学...
  • 7篇重庆环境科学
  • 7篇热带地理
  • 7篇西南农业大学...
  • 7篇重庆工学院学...

年份

  • 4篇2007
  • 48篇2006
  • 107篇2005
  • 113篇2004
  • 78篇2003
  • 77篇2002
  • 42篇2001
  • 34篇2000
  • 14篇1999
  • 30篇1998
  • 39篇1997
  • 16篇1996
  • 11篇1995
  • 13篇1994
  • 11篇1993
  • 12篇1992
  • 17篇1991
  • 27篇1990
  • 8篇1989
  • 1篇1988
7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师GIS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结合GIS专业的特点,探讨了高等师范院校GIS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提出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参考方案,以利于高师学科建设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周廷刚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GIS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
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生态治理措施被引量:23
2006年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征:潜力大、面蚀为主、差异性明显。在详细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突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地位、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支撑点生态治理措施。
熊平生谢世友莫心祥
关键词: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生态治理生态环境
川西北山地的泥石流活动与水土流失被引量:6
1991年
本文论述了川西北山地泥石流的分布规律、类型、规模及危害状况,分析了该区域形成泥石流和因泥石流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该区域主要泥石流的活动状况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泥石流在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拦蓄泥沙、稳定沟床和保护山坡等水土保持功效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唐晓春
关键词:泥石流土壤侵蚀
川中半自然型防护林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被引量:9
2002年
四川中部绵阳官司河流域的半自然型林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一个较典型类型 .本文以它为研究对象 ,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结合影响多样性的几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 :( 1)现阶段该防护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均较简单 ,松、柏、栎混交的针阔叶林占绝对优势 ,其物种多样性较小 ,但随着群落次生演替的进展 ,各层次的多样性趋于增加 ;( 2 )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是可行的 .经测定 ,研究区的土壤 pH值、外界干扰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对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 .图 2表 3参
阳小成钟章成叶志义
关键词: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
泥石流防治模式初探被引量:17
1991年
泥石流防治是泥石流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防治泥石流所采用的原则、方案和措施不同,亦即采用的防治模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五种泥石流治理的分析研究,指出了这些模式中的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各主要泥石流区的不同类型泥石流的全面防治模式,并就如何运用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此作为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实际的泥石流防治模式的引玉之砖。
唐晓春
关键词:泥石流
缙云山四川大头茶树木年轮生长动态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4
1999年
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数字滤波以及功率谱方法对四川缙云山四川大头茶年轮生长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学模型滤除树木本身生长的遗传因素及定年后,建立了缙云山青龙寨和香炉峰的树木年轮年表.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年轮中保存的信息量较大,两地点年轮年表与其生长环境重庆地区的年降水量相关密切,可以用该年表表征重庆地区的降水情况.气象因子与四川大头茶年轮宽度间的统计数学模型为:Y=-2.19+0.00747J1+0.00612J2+0.00140J3+0.00384J4+0.00371J5+0.0731T1+0.0564T5,年轮的功率谱密度值随波数的分布不均匀,由年轮宽度变异的功率谱周期分析揭示了树木生长环境2、11~12、22年左右的降水波动周期.树木年轮表的建立与分析。
孙凡钟章成
关键词:四川大头茶气候滤波功率谱
金刀峡山水景观成因初探被引量:2
1999年
简要介绍了重庆市新近开发的自然风景旅游区─—金刀峡的山水景观,在分析峡区地质构造、地貌、组成物质、气候和生物背景的基础上,就其山水景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刀峡的形成是内力和以流水作用为主的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谭青刁承泰刘宗群葛永军陶陶
关键词:山水景观
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的气候学基础被引量:3
1999年
水分不足是半干旱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农田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节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造成夏粮作物的“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在该区发展集水农业,雨季蓄积雨水,于次年5~6月间干旱季节进行补偿性灌溉,充分利用两季雨水,消除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从而达到增产目的。因此,从气候学角度讲。
魏虹王建力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农业自然降水气候学
初探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15
2004年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库长约650km,平均水面宽1 500m,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及其多功能性的特征;分析了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3个问题:水污染现状及新污染问题的预测、泥沙淤积及其发展态势、生物多样性危机及其增多的趋势;提出了保证三峡水库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制定三峡湿地地方性保护法、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三峡湿地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及搞好长江上游生态恢复重建等。
熊平生谢世友谢金宁
关键词:湿地生态恢复重建水污染现状三峡水库
重庆城市综合环境功能分区中层次权重解析法的应用被引量:9
1998年
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现有方法推广应用存在一定困难。环境功能区划分本质上属决策行为,运用系统决策技术中层次权重解析法(AHP)能较好的予以解决。依据重庆城市组团结构和环境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筛选出形成和影响环境功能的4类14个主要特征因子为指标,将14个地域划分为5类环境功能区。划分结果符合重庆城市特征,对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指导性强,该方法优点显著。
陈年
关键词:环境功能分区城市环境保护
共7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