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作品数:3,672 被引量:17,728H指数:48
相关作者:张虎才胡志丁王平常凤琴梁海艳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29篇期刊文章
  • 29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05篇经济管理
  • 517篇天文地球
  • 37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4篇文化科学
  • 227篇农业科学
  • 186篇历史地理
  • 14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7篇社会学
  • 89篇生物学
  • 86篇水利工程
  • 82篇建筑科学
  • 56篇政治法律
  • 35篇医药卫生
  • 17篇语言文字
  • 13篇哲学宗教
  • 12篇理学
  • 10篇电子电信
  • 10篇自然科学总论
  • 8篇矿业工程
  • 8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56篇旅游
  • 210篇地理
  • 184篇城市
  • 170篇生态
  • 110篇民族
  • 106篇教育
  • 99篇旅游业
  • 93篇教学
  • 91篇文化
  • 89篇土地利用
  • 87篇遥感
  • 83篇乡村
  • 82篇气候
  • 81篇旅游资源
  • 81篇可持续发展
  • 76篇土壤
  • 68篇地理学
  • 65篇旅游发展
  • 64篇乡村旅游
  • 59篇滇中

机构

  • 3,524篇云南师范大学
  • 135篇云南财经大学
  • 105篇云南大学
  • 101篇中国科学院
  • 85篇昆明理工大学
  • 69篇西部资源环境...
  • 51篇楚雄师范学院
  • 39篇南京师范大学
  • 36篇华东师范大学
  • 36篇保山学院
  • 3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5篇曲靖师范学院
  • 26篇红河学院
  • 25篇云南省基础地...
  • 24篇云南省水文水...
  • 21篇黔南民族师范...
  • 20篇玉溪师范学院
  • 16篇福建师范大学
  • 16篇兰州大学
  • 14篇教育部

作者

  • 313篇明庆忠
  • 205篇李庆雷
  • 190篇王金亮
  • 172篇史正涛
  • 154篇骆华松
  • 140篇武友德
  • 133篇潘玉君
  • 108篇吴映梅
  • 97篇杨昆
  • 90篇角媛梅
  • 81篇李伟
  • 63篇王平
  • 56篇李玉辉
  • 56篇胡志丁
  • 54篇张虎才
  • 52篇王嘉学
  • 51篇熊理然
  • 49篇陈亚颦
  • 46篇丁文荣
  • 41篇周智生

传媒

  • 18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49篇云南师范大学...
  • 102篇资源开发与市...
  • 91篇云南师范大学...
  • 55篇中学地理教学...
  • 46篇世界地理研究
  • 35篇环境科学导刊
  • 34篇热带地理
  • 33篇经济问题探索
  • 32篇旅游研究
  • 31篇学术探索
  • 30篇安徽农业科学
  • 30篇城市地理
  • 29篇经济地理
  • 28篇昆明大学学报
  • 27篇水土保持研究
  • 27篇乐山师范学院...
  • 26篇地域研究与开...
  • 24篇人文地理
  • 24篇旅游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37篇2021
  • 216篇2020
  • 260篇2019
  • 232篇2018
  • 281篇2017
  • 237篇2016
  • 286篇2015
  • 189篇2014
  • 178篇2013
  • 172篇2012
  • 182篇2011
  • 198篇2010
  • 141篇2009
  • 180篇2008
  • 159篇2007
  • 144篇2006
  • 90篇2005
3,6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咸宁市土地整理工程模式及其差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分析土地整理工程模式的影响因素,结合成宁市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等条件,进行了土地整理类型分区;根据区域土地整理工程的主要内容、目标,提出了成宁市土地整理主要工程模式有:水网圩田平原工程模式和低丘岗地工程模式。从工程建设内容的角度分析了各工程模式的差异性,以实现对土地整理活动的空间合理安排和分区分类指导,为区域土地整理的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吴威
关键词:土地整理
云南省二道河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分析及改进被引量:3
2016年
维西县城区地质灾害长期以来均以二道河泥石流最为突出,自二道河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以后,泥石流的治理就一直未间断过,但泥石流灾害危险并没有根除,依然威胁着沟口居民的安全。通过对泥石流已有治理工程进行调查,分析其治理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治理措施,消除泥石流危害。
杨在月王邦阳
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流治理措施
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被引量:8
2006年
大香格里拉地区丰富而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强劲的市场感召效应,使之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但作为一个区域整体进行旅游开发,不得不考虑其优势的整合与劣势的限定。从区域的整体性视角全面分析资源和市场,确定其开发的指导思想,并提出战略思路,明确开发的目标和驱动机制,探讨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不仅是现实旅游开发中科学决策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该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理论实践。
李伟周智生
关键词:大香格里拉旅游开发
配电网络重构的FPT-算法
2009年
将地区电网停电恢复问题转化为顶点覆盖问题,针对规模巨大的实际配电系统,将FPT-算法的思想引入配电网络重构,提出一种配电网络重构的FPT-算法,通过用图的多划分方法来化简配电网络重构问题的核心及对划分后子图的限定搜索树方法两个步骤对问题求最优解,这具有实用前景,也为人们对此问题寻找新方法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沈树梅
关键词:配电网络图论
滇中城市群发展的SWOT矩阵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新时期的经济竞争,转向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综合实力的竞争。在运用SWOT分析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用QSPM矩阵,对影响滇中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内外条件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初期阶段。在其影响因素中,优势与劣势都很明显,机遇胜过威胁。从总体作用效能来看,滇中城市群发育的内部动力需要得到进一步强化,外部动力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正在或将会成为滇中城市群成长的助推剂。
李正吴映梅
关键词:滇中城市群SWOT分析QSPM矩阵
干旱胁迫对莫莫格湿地芦苇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机理,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快速叶绿素荧光仪,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芦苇叶片光合生理以及芦苇生长状态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干旱5d后,芦苇叶片光合速率小幅下降,干旱15d后,其光合速率明显下降,芦苇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干旱胁迫下,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芦苇叶片光系统II(PSII)对干旱胁迫反应较敏感,在干旱20d后,其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和光合性能指数下降,热耗散增加。在干旱胁迫初期,芦苇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以气孔限制为主;在干旱胁迫后期,非气孔限制与气孔限制都起作用,其中非气孔因素主要是指光系统II活性的下降,活性反应中心减少,电子传递能力下降,降低了光系统II的整体光化学性能,进而降低了芦苇叶片的光合速率,抑制了芦苇的生长。
邓春暖章光新潘响亮
关键词:芦苇干旱胁迫光合速率光系统II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研学活动设计--以“千年盐都”黑井古镇为例
2021年
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发现并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教育范式,而研学旅行的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与STEAM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从研学旅行与STEAM教育理念的共通之处出发,总结出在STEAM教育理念下研学活动设计的步骤,并以“千年盐都”黑井古镇丰富的资源为依托试图设计出一系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研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杨鲜赵文栋陈亚颦梁霞
关键词:STEAM
民族村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主要旅游资源之一,文化旅游业是其重要产业。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发扬,有助于民族村寨脱贫致富,发展村寨经济。按照全域旅游、乡旅一体、统筹发展、圈层共进等原则,依据产业融合...
明庆忠余晓兰
关键词:民族村寨
资源型旅游产品科学内涵提升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资源型旅游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产品的资源依赖性,只有对资源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对旅游产品的科学内涵进行提升,达到改造及创新旅游产品的目的,实现旅游产品的深开发和资源的持续利用。关于资源型旅游产品科学内涵的提升,国内目前尚没有做过系统性研究。本文从信息学和资源信息学的角度,给出了资源型旅游产品科学内涵提升的含义,强调了资源型旅游产品科学内涵提升的关键,最后,从资源,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三个层面构建了资源型旅游产品科学内涵提升的逻辑框架。
仇文洁
关键词:资源信息
民族旅游:文化变迁与族群性被引量:15
2013年
瓦伦·史密斯(Valene Smith)将民族旅游、文化旅游、历史旅游、环境旅游、娱乐性旅游并列在一起,视为五大旅游形式。实际上,民族、文化、历史旅游是不能截然三分的,这样的分类无疑是出于人类学家对人文知识的谙熟和偏爱。具体到民族旅游,虽然它与历史、文化、环境、娱乐旅游都有重叠或牵涉,
赵红梅
关键词:民族旅游文化变迁族群性旅游形式人文知识人类学家
共3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