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
- 作品数:39 被引量:183H指数:8
- 相关作者:全彩娟汤彦黄雄吉春风徐俊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居家自我管理的干预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居家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PCI术后患者,护理团队采用集中健康指导、电话随访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定期用药、饮食、运动、生活行为及危险因素控制等居家自我管理干预,通过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比较患者饮食、用药、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康复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后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40例研究对象干预前患者PCI康复知识的知晓率为65%,干预后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遵医行为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同期未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自我管理的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康复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明显。
- 夏丽芳徐春芳王融融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干预
- COPD并呼衰急性发作期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临床分析
- 2003年
- 目的:测定COPD并呼衰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分析呼衰、右心衰与低蛋白血症的相互关系及治疗要点。方法:将COPD并呼衰急性发作组20例、COPD并呼衰急性发作组、右心衰组30例,分别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与同期健康老年人作比较。结果:COPD并呼衰急性发作期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OPD并呼衰、右心衰组较COPD并呼衰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更显著。结论:低蛋白血症与COPD呼衰急性发作关系密切,从而显示营养支持在COPD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 钱进周明浩陈百华
- 关键词:COPD急性发作期白蛋白前白蛋白
- 中学校园普及心肺复苏的重要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心肺复苏(CPR)培训教育使中学生对心搏骤停者做出迅速反应,完成现场CPR急救,提高CPR知识的普及范围。方法:采用急救知识进校园的现场培训方式,以2010年颁布的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为教材,开展多媒体讲座和现场操作示范教学培训活动,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受训学生学会院前急救知识。结果: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接受培训的学生一次通过考核合格率为98.4%。结论:现代心肺复苏术是最为简单有效、易于学习、易于掌握的救命技术,急救培训是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的一个好方法,具有可行性,通过对中学生进行CPR培训,进一步在公众中推广CPR急救知识和技能。
- 卢士云周明浩吉春风胡立志徐俊黄星张玉荣汤彦
-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中学生
- 大黄素对脓毒症小鼠肠道microRNA表达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利用microRNA(miRNA)表达谱芯片探索大黄素对脓毒症小鼠肠道mi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42只c57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Sepsis组)和大黄素干预组(Emodin组),每组各14只。Emodin组术前0.5 h以及术后每12 h给予大黄素(40 mg/kg)腹腔注射治疗一次。所有小鼠均于手术后48 h处死并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的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肠组织损伤程度。应用miRNA芯片检测小鼠回肠组织mi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并用q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最后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明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做进一步的GO和Pathway分析。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Sepsis组相比,Emodin组小鼠镜下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血清TNF-α、IL-6和I-FABP水平出现明显降低(P<0.05),miRNA芯片分析获得23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17个上调,6个下调。实时qRT-PCR验证mmu-miR-183-5p、mmu-miR-155-5p、mmu-miR-32-5p表达的情况与芯片结果相符。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取得3402个靶基因,显著富集于2072个GO生物学过程条目、246个GO细胞组成条目和277个GO分子功能条目(P<0.05);KEGG分析结果则显示,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参与了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个传导通路的调控。结论大黄素通过调控多个miRNA的表达,多靶点、多途径地发挥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 雍陟江智军章美元范志文孙维兰汤彦
- 关键词:大黄素脓毒症肠黏膜MICRORNA表达谱
- 急诊低血糖误诊分析及观察护理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低血糖的常见误诊原因,及早救治,加强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急诊低血糖症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低血糖症误诊病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7例,药物过敏4例,癫痫3例,心绞痛2例,急性酒精中毒2例,癔症1例。均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差,经综合分析,手指血糖测定明确诊断,予救治和护理。结论预检护士接诊应详细询问既往史及用药史,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诊断辨别能力.加强医护配合,减少或避免低血糖症的误诊,提高急诊医疗护理水平。
- 徐勤
- 关键词:低血糖症误诊护理
- 有机磷中毒患者CD39/ATP轴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患者CD39/ATP轴表达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65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巨噬细胞CD39表达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TP的表达水平,评价有机磷重度患者的病情,并随访患者预后,探讨CD39/ATP轴表达水平与有机磷中度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9表达比例为(28.5±4.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2);而观察者患者血清中ATP水平为(24.9±5.8)ng/L,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4.5±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3)。随着中毒程度的增加,患者CD39水平增高(P=0.02),ATP水平降低(P=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9(P=0.04)、ATP(P=0.02)是有机磷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CD39/ATP轴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陆伟荣吴先正
-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炎症因子预后
- 乳果糖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果糖联合四磨汤口服液对于老年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我辖区内,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遴选60例便秘老年人,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乳果糖组、四磨汤组和联合组,在基础疾病治疗上加乳果糖、四磨汤口服液和2个药物联合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3组有效率各为79%、71%和96%,总有效率85%,且各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乳果糖、四磨汤口服液均对老年性便秘有效,联合治疗结果最佳且安全性可靠。
- 朱慧琼左晓华章美元
- 关键词:老年人便秘乳果糖四磨汤口服液
- 妊娠期多个心电指标的改变及对P—R间期的不同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妊娠体表心电图(ECG)多个心电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P—R间期的影响。方法收集20—40岁妊娠早期(妊早期组172例)、中期(妊中期组105例)、晚期(妊晚期组111例)女性及对照组女性(同年龄阶段健康非妊娠者194名)的心率、电轴、心脏转位、P—R间期(在V3导联上测量)、P波宽度(在Ⅱ导联上测量)等ECG数据,进行组间及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心率:对照组与妊早期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随妊周增加,心率逐渐加快,妊中期及妊晚期组心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率分别为对照组(77.76±14.75)次/min,妊早期组(78.12±11.24)次/min,妊中期组(84.21±11.91)次/min,妊晚期组(88.15±15.05)次/min]。电轴:电轴逐渐变小,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早期电轴虽变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轴分别为61.11°±25.84°、56.97°±25.17°、50.11°±21.78°、41.72°±28.36°)。P波宽度:妊中期及妊晚期较对照组缩短[分别为(0.100±0.015)、(0.099±0.012)、(0.095±0.013)、(0.093±0.01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R间期:妊娠3期较对照组均缩短[分别为(0.145±0.021)、(0.138±0.019)、(0.133±0.020)、(0.131±0.01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转位构成比情况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妊娠因素(t=-4.607,P=0.000)和P波宽度因素(t=9.339,P=0.000)对P-R间期产生影响。结论妊娠期P—R间期与妊期负相关,与P波宽度正相关,与心率、电轴等无关。
- 马桢黄雄孙爱军邹云增
- 关键词:妊娠心电图
- 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D-二聚体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D-D)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1年3月就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成脓毒症非休克患者(3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2例),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浆TAT、D-D水平,统计6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浆TAT、D-D水平,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法探讨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入院时血浆TAT、D-D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TAT、D-D水平高于脓毒症非休克患者(P<0.05);6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15例,病死率为26.67%,剩余45例均存活。死亡组年龄、入院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降钙素原、乳酸、血浆TAT、D-D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入院时TAT、D-D水平均为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TAT、D-D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874、0.884、0.920(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TAT、D-D水平关系密切,二者在预测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范志文胡立志汤彦
- 关键词:D-二聚体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预后
- 亚低温下超长心肺脑复苏成功救治体会
- 2024年
- 目的报告1例2次心搏骤停J波综合征患者的救治经过,探讨亚低温治疗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2021年9月30日收治1例院外心搏骤停J波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亚低温脑保护措施,院内再次发生心搏骤停,在亚低温状态下持续进行了长达230 min的心肺复苏(CPR)后恢复窦性心律,最终患者救治成功,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现介绍临床诊治过程,分享救治体会。结果患者女性,17岁,因跑步后突发意识丧失30 min于2021年9月30日入院。既往曾有运动后或紧张后晕厥3次。此次晕厥后立即进行徒手CPR,10 min后救护车到达现场,给予电击除颤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患者持续强直性抽搐,给予镇静、抗癫痫、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控制体温在34~36℃,夜间强直抽搐逐渐缓解。10月1日11:40心电监护提示心室纤颤(室颤),立即给予CPR、电除颤、升压等抢救。因反复室颤,反复行电击除颤,同时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胸外按压,给予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90次/min以上,15:30左右心律趋于稳定,血压逐渐改善。复苏成功后继续亚低温等脑保护治疗,10月4日意识转清,10月6日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拔除气管插管。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V1~V3 ST段抬高,结合患者反复晕厥病史,既往心电图提示早期复极,考虑J波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可能,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出院。结论本例患者2次心搏骤停均复苏成功,其中院内心搏骤停后CPR在亚低温状态下进行超长时间心肺脑复苏成功,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其救治经验为临床心肺脑复苏提供了参考。
- 范远华叶志梅李晓汤彦
- 关键词:心搏骤停亚低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