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雪肖霄乔敏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2篇蛋白参与
  • 2篇荧光
  • 2篇细菌清除
  • 2篇小鼠
  • 2篇耐受
  • 2篇巨噬细胞
  • 2篇呼吸道上皮
  • 2篇呼吸道上皮细...
  • 2篇BLP
  • 1篇多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炎症
  • 1篇炎症调控
  • 1篇荧光强度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酶
  • 1篇荧光素酶报告...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2篇罗海华
  • 2篇姜勇
  • 2篇李煜生
  • 1篇刘亚伟
  • 1篇蔡军伟
  • 1篇张梦雯
  • 1篇倪淑媛
  • 1篇李雪
  • 1篇项静
  • 1篇刘靖华
  • 1篇刘爱华
  • 1篇王达
  • 1篇赵舒祺
  • 1篇杨勤
  • 1篇黄林
  • 1篇乔敏
  • 1篇李翠
  • 1篇肖霄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强度对重症中暑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NE-SFI)强度对重症中暑(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HS患者34例,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布的显性DIC评分标准,将34例患者分为HS未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23)与HS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1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E-SFI,以及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标志物dsDNA、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的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SFI对HS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最高核心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合并DIC组3 h内核心温度降至38.5℃以下患者比例、GCS评分低于HS未合并DIC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ISTH评分、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3天,HS合并DIC组的NE-SFI值均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合并DIC组患者的血清dsDNA、MPO、CitH3水平[分别为(372.93±135.77) ng/ml、(108.32±38.58) pg/ml、(600.18±183.74) ng/μl]明显高于HS未合并DIC组[分别为(30.14±7.01) ng/ml、(56.39±34.64) pg/ml、(320.26±89.60) ng/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发病第1~3天的NE-SFI值与发病第1天的dsDNA、MPO、CitH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病第2天的NE-SFI值对HS合并DIC的诊断效能最高,其AUC为0.921(95%CI0.820~1.000,P<0.001)。结论 NE-SFI可作为早期诊断HS并发DIC的有效指标。
陈文达彭娜刘帅童华生唐柚青刘靖华苏磊
关键词:重症中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SETD4对脂多糖诱导的AML12细胞IL-6转录的调控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SETD4(SET-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ML12(小鼠肝脏细胞系)细胞IL-6的转录调控作用。方法构建SETD4表达质粒和IL-6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小鼠肝脏细胞系AML12,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LPS刺激后IL-6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单独转染SETD4表达质粒上调AML12细胞SETD4表达,检测LPS刺激后IL-6 mRNA水平变化。结果双酶切鉴定及核酸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cDNA3.0/HA-SETD4、pGL3.0/IL-6 promoter的构建成功。pcDNA3.0/HA-SETD4与pGL3.0/IL-6 promoter共转染AML12细胞,LPS刺激后SETD4对IL-6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没有影响;上调SETD4表达后,可以促进LPS诱导的IL-6 mRNA转录。结论成功构建SETD4真核表达质粒和IL-6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SETD4对LPS诱导的AML12细胞IL-6的转录发挥正调控作用。
孙江李月牛世贤黄梦怡钟玙沄赵舒祺罗海华姜勇刘靖华
关键词:LPS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Rab7蛋白参与了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清除能力增强的过程
赵舒祺姜勇刘靖华
腺病毒5型和7型感染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黏蛋白1表达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为探讨人类呼吸道腺病毒感染自限性的分子机制,对人类常见呼吸道腺病毒5型(AdS)和7型(Ad7)感染对呼吸道上皮细胞抑炎分子——黏蛋白1(MUC1)表达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两者差异性。方法分别用Ad7和AdS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A549构建感染模型。q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MUC1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Ad5感染A549细胞后MUCImRNA转录水平及MUC1蛋白表达水平均可见上调,且呈一定的时间效应;而Ad7感染后未观察到此现象,延长Ad7感染时间后,仍未观察到MUC1mRNA转录上调。结论人类呼吸道AdS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初期,可诱导上调抑炎分子MUC1表达,提示MUC1全部或部分参与到Ad5感染的自限性过程。但Ad7感染不能诱导上调MUC1表达,其感染的自限性来源于其他机制。
张梦雯倪淑媛李煜生
关键词:腺病毒5型呼吸道上皮细胞黏蛋白1炎症调控
小鼠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新方法被引量:3
2011年
现有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系大多来源于肿瘤组织或成系时与肿瘤细胞融合,其生物学行为与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差异较大。为更准确反映呼吸道疾病条件下该类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对小鼠呼吸道上皮细胞分离的新技术和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索。利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小鼠呼吸道上皮细胞,利用特殊的完全培养基和I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皿进行原代培养。镜下可观察到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毛节律性的定向摆动,证明本法所获得的细胞较完整地保留了其原有生理功能。本实验所建立的分离技术和培养方法简单、稳定、有效、可靠,为研究呼吸道疾病的细胞模型创造了条件。同时,此法可为其它实验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提供借鉴。
王达李煜生
关键词:呼吸道上皮细胞小鼠
FAT10双甘酸突变体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FAT10的碳末端双甘酸缺失突变体对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宫颈原位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各5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组织中FAT10蛋白的表达。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c DNA3.0-flag-FAT10?GG质粒,分别将野生型FAT10、FAT10?GG及空载体(阴性对照)瞬时转染至He La细胞中,以野生型Hela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转染24h后,各组细胞经顺铂诱导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FAT10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过表达野生型FAT10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但FAT10发生双甘酸突变之后,该作用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22.7%±4.2%)和阴性对照组(24.1%±3.8%)相比,过表达野生型FAT10组的细胞凋亡率(10.9%±2.0%)明显降低(P<0.05),而FAT10?GG组的细胞凋亡率(25.7%±5.1%)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FAT10可通过其碳末端双甘酸结构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减少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李翠刘亚伟肖霄刘爱华罗海华姜勇
关键词:宫颈肿瘤细胞增殖
SETD4敲除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及免疫细胞分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SETD4(SET-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4)基因敲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φ)分化成熟、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外周血、脾脏免疫细胞分化,胸腺和脾脏发育的影响。方法(1)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灌洗液中pMφ表面CD31分子的表达情况;(2)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和比较SETD4^-/-和SETD4^+/+小鼠pMφ在受到脂多糖(LPS)刺激后对细胞因子TNF-α、IL-6释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ETD4基因敲除对巨噬细胞吞噬细菌能力及Transwell检测对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3)流式细胞术分析和比较两组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主要免疫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的差异;(4)HE染色对比两组小鼠胸腺和脾脏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1)与SETD4^+/+小鼠相比,SETD4^-/-小鼠pMφ受到LPS刺激后TNF-α、IL-6的释放明显减少,但是两组小鼠pMφ的比例及分化成熟程度无明显差异;(2)吞噬细菌能力和迁移能力两组无明显差异;(3)两组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主要免疫细胞的数量及比例无明显差异;(4)SETD4基因敲除对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结构无明显影响。结论(1)SETD4能促进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产生,但对pMφ的分化成熟及细菌吞噬、迁移能力无明显影响;(2)SETD4基因敲除对小鼠外周血及脾脏免疫细胞的分化没有明显影响,对胸腺和脾脏组织的发育无明显影响。
牛世贤黄穗李山蔡军伟常若水郑肇萍姜勇刘靖华
关键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Rab7蛋白参与了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清除能力增强的过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Rab GTP酶是否参与了对细菌脂蛋白(BLP)耐受的骨髓诱导分化巨噬细胞(BMDMs)杀菌能力增强的过程。方法:首先利用real-time PCR比较BLP耐受巨噬细胞和非耐受细胞中Rab5a、Rab5b、Rab7、Rab9、Rab9b、Rab11a、Rab11b、Rab12、Rab32和Rab34的表达变化,筛选出水平升高的Rab7分子;进一步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ab7的mRNA和蛋白表达是否在BLP耐受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继续升高;接下来用RNAi技术下调BLP耐受巨噬细胞Rab7表达,观察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及杀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检测的10个Rab GTP酶中,Rab7在BLP耐受BMDMs的mRNA水平升高,是非耐受细胞的1.4倍;进一步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ab7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BLP耐受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随着时间延长均明显升高;下调Rab7表达不影响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但是显著降低其对细菌的杀灭能力。结论:BLP耐受通过上调巨噬细胞Rab7的表达,在增强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杀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赵舒祺蔡军伟李雪杨勤黄林罗海华项静乔敏姜勇刘靖华
关键词:耐受细菌清除RABGTP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