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54 被引量:877H指数:16
相关作者:贺玮韩冰张清梁峥贾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食品
  • 6篇降解
  • 5篇杀菌
  • 4篇响应面
  • 4篇抗氧化
  • 4篇活性
  • 4篇超高压
  • 3篇多糖
  • 3篇色谱
  • 3篇苹果汁
  • 3篇相色谱
  • 3篇香蕉
  • 3篇密瓜
  • 3篇花色
  • 3篇花色苷
  • 3篇果汁
  • 3篇哈密瓜
  • 3篇褐变
  • 2篇蛋白
  • 2篇电子舌

机构

  • 54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中国标准化研...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抚州职业技术...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 1篇海南省农业厅
  • 1篇北京市农业环...

作者

  • 27篇胡小松
  • 23篇廖小军
  • 15篇吴继红
  • 12篇陈芳
  • 10篇张燕
  • 8篇沈群
  • 5篇孙志健
  • 4篇李文浩
  • 4篇孙建霞
  • 4篇倪元颖
  • 4篇李全宏
  • 4篇李淑燕
  • 4篇张名位
  • 4篇陈芹芹
  • 3篇张甫生
  • 3篇张媛媛
  • 3篇徐贞贞
  • 3篇胡雪芳
  • 2篇刘凤霞
  • 2篇甘芝霖

传媒

  • 15篇食品工业科技
  • 7篇食品科学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科技
  • 4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油脂
  • 1篇色谱
  • 1篇饮料工业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2
  • 14篇2011
  • 16篇2010
  • 13篇2009
  • 1篇200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形势下如何讲好食品安全教学课程被引量:6
2010年
国内外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国家、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提高高校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正确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开设了《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这门课程,并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方法。
陈芳沈群
关键词:食品安全日常饮食教学方法
花生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被引量:17
2010年
为提高花生粕的综合利用水平,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料液比(x1),时间(x2),温度(x3)等因素对花生粕中提取花生多糖的工艺参数。用Design Expert和statistic6.0分析程序分析得到3个因素的回归方程,且结果显著,拟合良好。结果表明,水提最佳参数是料液比1∶41(g/mL),温度96℃时提取1.93 h,所得产物得率预测值为10.41%,实际值为10.24%。并对75%、80%醇沉的花生多糖抗氧化活性做初步研究。
韩冰李全宏
关键词:响应面优化抗氧化
FD-GC-O和OAV方法鉴定哈密瓜香气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49
2012年
为探究关键香气成分的不同鉴定方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频率检测-气相色谱-嗅闻技术(frequency detection-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FD-GC-O)分别对哈密瓜的香气活性组分(odor-active compound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哈密瓜中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碳酸二乙酯、异氟尔酮、薄荷醇、α-松油醇首次鉴定为瓜类香气组分。采用OAV法和FD-GC-O法分别确定了23种和20种关键香气成分。在频率分析法中嗅闻频次最高的8种物质在OAV法中的活性香气值较大。两种方法在鉴定哈密瓜关键香气组分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各具特点与不足。本研究为食品香气研究者选择不同基质中活性香气物质的鉴定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庞雪莉胡小松廖小军孙志健张名位吴继红
关键词:哈密瓜
高压脉冲电场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建立了葡萄糖/甘氨酸(Glu/Gly)模拟体系,从模拟溶液pH、电场强度、脉冲数、贮藏期四方面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对葡萄糖/甘氨酸模拟溶液美拉德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强为28kV/cm,pH为7.96时,PEF处理对葡萄糖/甘氨酸模拟溶液的美拉德反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与其热效应无关,若电场强度小于24kV/cm,PEF处理对美拉德反应无显著影响。不同脉冲个数对于反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EF处理后的模拟溶液美拉德反应程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且比未处理组显著。
徐茜廖小军胡小松梁峥张燕
关键词:高压脉冲电场美拉德反应
橙汁品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被引量:7
2009年
橙汁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果汁饮料。就国内外橙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主要的国际标准及国内标准,重点阐明了橙汁品质评价及鉴伪分析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感官评价与其特征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实现定性和定量综合描述,是未来研究工作以及产品标准制定的发展趋势。
贾恺牛丽影赵镭胡小松吴继红
关键词:橙汁
鸡肉中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PhlP)前处理条件优化及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检测PhlP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09年
对PhIP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了不同NaOH浓度、NaOH处理温度和时间对PhIP的提取效果,最终确定5mol/LNaOH浓度,40℃处理2h的最佳方案,有效地提高了PhIP从复杂基质的释放。样品的净化处理采用硅藻土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对PhIP进行分析检测。质谱检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m/z225~210作为定量离子。此方法线性范围为5~50ng/mL,相关系数r=0.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
蒋智赵广华胡小松
关键词:PHIP杂环胺鸡肉
酸浆法沉降淀粉机理研究现状被引量:7
2010年
酸浆法沉降淀粉是我国生产淀粉的传统工艺,而对于其机理的研究比较缺乏。目前研究表明:酸浆中乳酸乳球菌细胞壁上的凝集素具有沉淀淀粉的能力,酸浆的酸度、部分金属离子、有机酸也影响淀粉的沉淀及性质,利用酸浆法沉降的淀粉和利用此淀粉生产的粉丝结构和性质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李文浩沈群
关键词:酸浆淀粉粉丝金属离子有机酸
热敏性果蔬香气特征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新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传统热加工过程中热敏性果蔬特征香气成分极易发生劣变,文中以此现象为分析切入点,在综合比较非热敏性及热敏性代表果蔬香气组分构成的基础上,总结了热敏性果蔬的香气构成特点、分析了热加工过程中香气劣变的原因;进一步以哈密瓜为热敏性果蔬代表,综述了适用于热敏性果蔬香气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分析了不同非热加工技术对其香气的影响。
庞雪莉胡小松廖小军张名位吴继红
关键词:特征香气劣变
非热加工在鲜切果蔬安全品质控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8
2011年
鲜切果蔬由于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清洁卫生等特点,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但由于鲜切果蔬在实际生产中极易发生微生物污染、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降低等不良变化,严重阻碍了鲜切果蔬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非热加工技术是目前鲜切果蔬加工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探讨臭氧、电解水、辐照、紫外、脉冲物理场、超声波、高静压及高压二氧化碳等非热加工技术,在鲜切果蔬安全性与品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甫生李蕾陈芳廖小军胡小松
关键词:非热加工鲜切果蔬
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绿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研究了16个不同品种和8个不同产地的绿豆样本的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保水性最强的是河南黑绿豆和内蒙古种植样本;吸油性较强的有河南黑绿豆和郑03-94及陕西和河北种植样本;晋绿1号和冀绿9239-8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都较强;乳化性最强的是苏绿1号,地区种植样本之间相差不大;溶解性较强的有保942-34、广东种植样本、冀绿9309-22、晋绿1号、中绿2号。
成珊沈群
关键词:绿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