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与肿瘤介入治疗中心

作品数:36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朱桐王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消融
  • 15篇细胞
  • 14篇肝细胞
  • 11篇细胞癌
  • 11篇肝癌
  • 11篇肝细胞癌
  • 8篇消融术
  • 7篇术后
  • 7篇栓塞
  • 7篇肝动脉
  • 6篇射频
  • 6篇射频消融
  • 6篇肿瘤
  • 6篇消融治疗
  • 6篇复发
  • 5篇原发性
  • 5篇切除
  • 4篇动脉
  • 4篇动脉化疗
  • 4篇动脉化疗栓塞

机构

  • 3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广元市第四人...

作者

  • 3篇郑加生
  • 2篇李威
  • 2篇王洋
  • 1篇范卫君
  • 1篇钱智玲
  • 1篇郭丹丹
  • 1篇崔石昌
  • 1篇朱桐
  • 1篇袁春旺
  • 1篇黄朝阳
  • 1篇张永宏
  • 1篇张英华
  • 1篇胡凯文
  • 1篇高文峰
  • 1篇崔雄伟
  • 1篇赵艳
  • 1篇冉江林
  • 1篇程香普
  • 1篇尹小勇
  • 1篇叶欣

传媒

  • 9篇北京医学
  • 6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中华介入放射...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肝脏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2篇201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在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性小肝细胞癌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虽可作为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但术后患者的5年复发率仍高达70%,5年生存率不足50%。对于复发性肝癌的治疗,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由于大多数复发性肝癌是直径小于3 cm的结节,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能够达到与二次外科手术切除相似的结局,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文对RFA治疗复发性小HCC进行讨论,以期为更好地治疗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小HCC提供理论依据。
袁筑慧王洋李威
关键词:复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肝切除术
应用PDCA管理工具规范疼痛表单绘制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疼痛已作为癌症患者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被记人体温单。通过把疼痛程度量化绘制成曲线图,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患者的疼痛信息。PD-CA循环也叫“戴明环”,主要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益所实施的循环过程,包括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我们将PDCA管理工具应用于疼痛护理管理中,规范疼痛曲线绘制,有效提高表单绘制准确率,报告如下。
王璇王颖张春淼张艳霞何晶郑颖楠倪文静邢秀亚
关键词:疼痛程度管理工具PDCA表单生命体征管理质量
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3年随访结局比较
2021年
目的比较肝切除术(LR)和肝移植术(LT)两种方法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3年的随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1例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R组(n=83)和LT组(n=8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分类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之间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LR组对比,LT组的单发肿瘤比例(45.78%vs 85.23%)、直径<3 cm的肿瘤比例(15.66%vs 67.05%)、高Child-Pugh分期比例(9.64%vs 26.14%)明显偏高,LT组的肿瘤复发率明显偏低(48.19%vs 32.9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649、46.383、7.833、4.121,P值分别为<0.001、<0.001、0.005、0.042);LR治疗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是46.02%,而LT治疗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为80.71%,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6);LR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是76.44%,而LT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治疗方法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R(95%CI)分别为3.383(1.334~8.579)、0.239(0.093~0.612),P值均<0.05],而治疗方法对于总生存期的预测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32)。结论LT更倾向于选择肝功能储备较差的早期肝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较好。
平春霞张静赵伟马良房达崔石昌
关键词:肝切除术随访研究
辅助性T细胞及其特征性细胞因子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极高且发病机制复杂。辅助性T(T helper,Th)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形成了复杂的动态免疫网络调控H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HCC的预后。本文对Th细胞不同亚群及其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寻求HCC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郭丹丹张永宏
关键词:肝细胞癌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2022年
定义:实施肿瘤消融治疗的患者,符合治疗指征的例次数占同期肿瘤消融治疗总例次数的比例(见注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专家组郑加生龙江
关键词:治疗指征肿瘤消融
基于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的973例早期肝细胞癌预后分析
2022年
目的 分析早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资料,探索病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初次接受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973例早期HCC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描述肝癌患者病因谱,比较具有不同病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其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 973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中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占97.2%(946/973),非病毒相关肝癌仅占2.8%(27/973)。在乙肝相关肝癌和联合感染相关肝癌患者中,有14.8%(140/946)为HBsAg阴性,联合感染患者中HBsAg阴性情况较乙肝相关肝癌更为常见[80.2%(77/96)和7.9%(63/798)]。截止随访时间2021年7月1日,无肝炎患者(n=63)和单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n=735)总体RFS和OS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n=19)以及乙肝和丙肝病毒联合感染的患者(n=77)总体RFS和OS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4种病因(HBV、HCV、联合感染和非病毒因素)的RFS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的中位RFS为2~3年;OS存在统计学差异:非病毒相关的肝癌患者累积OS最低,中位OS为55个月;其次为HCV相关肝癌,中位OS为69个月。结论 在早期肝癌患者中,病毒感染仍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而HBsAg阳性感染占主导地位。即使患者HBsAg阴性,在接受治疗后也应该规律随访。而对于其他非病毒病因的患者,在癌变之前要加强肝癌的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癌变之后要加强随访,改善长期预后。
王琦刘博君袁春旺扈彩霞郑加生张永宏
关键词:早期肝细胞癌乙肝表面抗原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影响肝动脉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期肝细胞癌的预后
2022年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接受肝动脉栓塞(TA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的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TAE联合MWA治疗的中期HCC患者139例,收集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计算患者CAR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AR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CAR组(CAR≤临界值,n=65)及高CAR组(CAR>临界值,n=74),分析CAR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TAE联合MWA治疗的中期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ROC曲线,确定CAR临界值为0.26,结果显示低CAR组与高CAR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t=2.254)、肿瘤数目(χ^(2)=9.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消融状态(HR 4.437,95%CI 2.687~7.327,P<0.001)、CAR(HR 3.913,95%CI2.514~6.092,P<0.001)、肿瘤数目(HR 3.461,95%CI 1.873~6.393,P=0.001)、肿瘤最大径(HR 1.975,95%CI 1.316~2.965,P<0.001)是中期HCC患者TAE联合MWA治疗后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AR是影响中期HCC患者TAE联合MWA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玉张洪海袁春旺龙江郑加生张永宏
关键词:肝细胞癌C反应蛋白白蛋白微波消融预后
中国肿瘤消融治疗的现状与未来被引量:12
2017年
肿瘤消融(tumor ablation)属于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是直接将化学物质或能量作用于肿瘤病灶以根除或实质性毁损肿瘤的局部疗法:包括化学消融(chemical ablation)和能量消融(energy-based ablation).前者主要利用无水乙醇、乙酸等毁损肿瘤,后者包括通过热效应灭活肿瘤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 Cryo-A)、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 LA)、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和通过非热效应灭活肿瘤的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IRE).
郑加生叶欣
关键词:肿瘤消融消融治疗化学消融局部疗法肿瘤病灶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针道转移再消融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针道转移危险因素及消融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4例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发生针道转移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与肿瘤介入治疗中心行消融术再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危险因素、消融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例患者肝内肿瘤病灶均临近肝包膜,低分化肝细胞癌2例,中分化肝细胞癌1例,高分化肝细胞癌1例。消融术后发生针道转移时间间隔为3. 6~14. 3个月,针道转移病灶数目均为单发,3例位于前腹壁,1例位于右侧侧腹壁。后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3例,射频消融术治疗1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发热及暂时性疼痛加重,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显示3例患者转移灶完全消融,随访2~19个月无复发。1例患者局部病灶残余,但疼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随访3个月残余灶无明显增大。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AFP及异常凝血酶原值均明显下降。结论消融治疗尤其是氩氦刀消融术治疗腹壁针道转移灶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耐受性好的优势,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鹿宁宁王海燕张英华孙斌张永宏崔雄伟郑加生
关键词:消融术
CT引导下微波消融对肝癌术后复发应用价值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对肝癌术后复发应用价值以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患者30例(复发组),同时选取肝癌切除术术后未复发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复发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微波消融,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复发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差异。结果:30例患者经消融治疗后1个月复查,CR患者25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主要为疼痛伴低热、乏力等;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5个月,1年、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00%和22.70%;治疗后CD4^+水平为(40.03±6.2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8^+和α-L-岩藻糖苷酶分别为(25.59±4.12)%和(25.20±5.11)U/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复发组首次手术肿瘤数量>1个、邻近大血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手术肿瘤数量>1个、邻近大血管是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2.330和3.357,P<0.05)。结论: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数量,是否邻近大血管。
冉江林袁春旺尹小勇李昊
关键词:微波消融原发性肝癌复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