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

作品数:865 被引量:4,272H指数:30
相关作者:李继峰蔡佩琴张丽银成效敏彭峰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47篇期刊文章
  • 1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9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04篇臂丛
  • 128篇神经损伤
  • 121篇外科
  • 111篇臂丛神经
  • 90篇周围神经
  • 85篇综合征
  • 82篇手术
  • 68篇神经根
  • 68篇神经移位
  • 64篇关节
  • 64篇臂丛神经损伤
  • 57篇电生理
  • 54篇手外科
  • 53篇腕管
  • 50篇腕管综合征
  • 42篇疗效
  • 38篇撕脱
  • 38篇皮瓣
  • 37篇术后
  • 35篇神经再生

机构

  • 860篇复旦大学
  • 17篇复旦大学上海...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宁波市第六医...
  • 9篇深圳市人民医...
  • 9篇卫生部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北京积水潭医...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同济大学附属...
  • 5篇上海市静安区...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复旦大学附属...
  • 4篇上海市第一妇...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293篇顾玉东
  • 95篇陈德松
  • 70篇徐建光
  • 65篇陈亮
  • 64篇劳杰
  • 55篇陈琳
  • 48篇李继峰
  • 47篇徐文东
  • 36篇史其林
  • 35篇王涛
  • 32篇徐雷
  • 32篇虞聪
  • 31篇方有生
  • 31篇胡韶楠
  • 28篇赵新
  • 26篇孙贵新
  • 25篇田东
  • 24篇杨剑云
  • 23篇朱艺
  • 22篇陆九州

传媒

  • 315篇中华手外科杂...
  • 3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9篇复旦学报(医...
  • 29篇中国修复重建...
  • 28篇国外医学(骨...
  • 18篇中国矫形外科...
  • 17篇实用手外科杂...
  • 16篇中华创伤杂志
  • 15篇中华医学会手...
  • 14篇中国临床解剖...
  • 13篇现代电生理学...
  • 13篇中华创伤骨科...
  • 13篇国际骨科学杂...
  • 1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中国医学计算...
  • 9篇骨科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20篇2023
  • 22篇2022
  • 35篇2021
  • 22篇2020
  • 17篇2019
  • 17篇2018
  • 20篇2017
  • 35篇2016
  • 28篇2015
  • 54篇2014
  • 35篇2013
  • 34篇2012
  • 39篇2011
  • 63篇2010
  • 48篇2009
  • 45篇2008
  • 44篇2007
  • 58篇2006
  • 66篇2005
  • 44篇2004
8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计算其潜伏期及波幅.对1例肩外展、屈肘功能正常而手部无功能的C7脊髓损伤患者,在右侧上肢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术中将肱肌肌支移至骨间前神经,以恢复手指屈曲功能.结果10名行健侧C7移位者术中刺激C5~C7均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而刺激C8T1则无CMAP出现.C5~7CMAP的潜伏期为[(6.32±1.50)ms,±s,下同]、(6.51±1.36)ms和(6.99±1.33)ms,波幅为(2.81±3.17)Mv、(3.01±3.20)Mv和(1.55±1.9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提示C6支配肱肌的纤维数可能最多,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神经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第2天检查屈肘功能正常,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为单纯相.术后1年半随访,术侧拇示指出现屈曲动作.结论肱肌同时接受来自C5~7神经纤维的支配,该肌支移位至C8T1为主支配的正中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
胡韶楠顾玉东陈亮徐建光张凯莉朱艺
关键词:肌皮神经电生理神经纤维屈肘功能臂丛神经
第五届分娩性臂丛损伤暨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招生通知
2021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将于2021年9月4日—5日举办"分娩性臂丛损伤暨周围神经损伤诊治新进展"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授予国家级Ⅰ类学分10分,采用腾讯会议平台网络授课。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院士将亲自授课。学习班内容包括分娩性臂丛损伤及成人周围神经损伤诊治和功能重建、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诊治新进展学习班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变,病因诊断困难,普通X线平片、CT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无法清晰显示周围神经的形态和病变,故临床应用价值不大.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过去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神经肌电图等,缺乏神经形态学等方面的直观诊断.近年来,随着MRI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相控表面线图的应用,组织分辨率明显提高,尤其是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的应用,使周围神经病变在直视下诊断成为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贵新顾玉东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
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疼痛的临床随访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外份性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疼痛的临床特征、相关影响因素及手术对疼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入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改良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一2)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调查表(NPSI)填写并比较,进行疼痛相关因素分析,评估手术方式对疼痛的影响。结果总的研究对象为100例,术后SF—MPQ一238.33±30.38和NPSI15.62±14.84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SF~MPQ-250.13±36.55和NPSl20.24±16.84。SF—MPQ-2分量表中,情感描述的评分最高;NPSI量表的5个分类中,感觉异常评分最高。深感觉痛、诱发痛和感觉异常的术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前疼痛与神经连续性与否相关(SF—MPQ-2:r=-0.2198,P=0.0280;NPSI:r=-0.2322,P=0.0201)。摩托车车祸和重物压砸伤患者SF—MPQ-2和NPSI术后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全臂丛损伤组术前术后的SF—MPQ-2和NPSI评分均为最高。全臂丛、上干或上中干损伤组术后的SF—MPQ-2和NPS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神经移位和松解组术后的SF—MPQ-2和NPS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结论外伤性臂丛损伤患者的疼痛表达中,情感描述和感觉异常占最大比例,臂丛移位和松解对疼痛改善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手术对于深感觉痛、诱发痛和感觉异常可能有缓解作用。
刘宇洲庄永青熊洪涛刘靖波周英杰高凯鸣赵新劳杰
关键词:臂丛
健侧颈_7移位术移植神经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健侧颈_7神经根移位术的移植神经,为临床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用陈旧尸体8具16侧、新鲜尸体3具6侧。模拟健侧颈_7移位术,以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移植神经,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与尺神经、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均发自臂丛神经下干,相邻位置恒定。其中9具18侧前臂内侧皮神经在肱骨内上髁上[(7.68±3.4)cm,(?)±s,下同]分为两支,即前外支和后内支。2具4侧表现为单干型,即一条主干,无明显分支。在上臂中段前臂内侧皮神经所含神经束为4~8个,平均4.8个,尺神经为6~11个,平均8.1个。前臂内侧皮神经从前臂中段至起始处可供游离长度为(25.8±2.1)cm,尺神经为(59.2±6.4)cm,同一手术切口内易于与尺神经一起逆转移位作为移植神经。结论从解剖学角度证实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健侧颈_7神经根移位术的移植神经,可增加桥梁神经的神经纤维含量,其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孙贵新顾玉东王欢史其林
关键词:臂丛神经移位解剖学前臂内侧皮神经
肌皮神经损伤后屈肘肌力与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研究肌皮神经损伤者的屈肘肌力变化及其与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单侧臂丛神经损伤(累及肌皮神经)致屈肘肌力降低案例30例,根据Lovett肌力分级标准进行徒手肌力评定,并将30例受试者分为A组(伤侧徒手肌力1级和2级,16例)和B组(伤侧徒手肌力3级和4级,14例)。对所有受试者的伤侧和健侧肱二头肌行针极肌电图检测。记录肱二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的潜伏期和波幅。受试者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记录募集反应类型以及募集电位的平均转折数和平均波幅,并采用microFET 2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检测屈肘定量肌力。计算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伤侧与健侧定量肌力的比值)。比较各针极肌电图指标、定量肌力、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在两组之间和组内伤侧与健侧之间的差异。分别分析屈肘徒手肌力分级、定量肌力与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肌皮神经损伤后B组的伤侧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为23.43%,A组的伤侧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为4.13%。伤侧徒手肌力分级与募集反应类型相关,相关系数为0.886(P<0.05)。伤侧定量肌力与CMAP潜伏期、波幅以及募集电位的平均转折数和平均波幅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8、0.588、0.465、0.426(P<0.05)。结论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可作为肌力分级的依据,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综合分析可用于推断屈肘定量肌力。
高东卓佩佩田东冉聃夏晴夏文涛
关键词:针极肌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肱二头肌
颈外侧区淋巴结活检致副神经损伤的治疗被引量:1
2003年
严旭庞锡琴邵擎东江伦发魏延云陈德松
关键词:淋巴结活检副神经损伤肌电图手术方法
1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
胡晶晶劳杰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防止鸡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聚-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3周、6周、2月、3月、5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2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膜组和对照组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膜组3月后以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月后可吸收膜组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
刘宇洲劳杰赵新
关键词:肌腱粘连肌腱断裂可吸收膜胶原纤维
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老年腕骨骨折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将多学科快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应用于老年腕骨骨折手术及术后康复护理,以期减少老年腕骨骨折围术期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收治的老年腕骨骨折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n=132)。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功能锻炼和疼痛知识等常规健康宣教。术前基础镇痛,禁食6 h、禁饮2 h,局麻。术后去枕平卧6 h,禁食、禁饮6 h,指导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自身疼痛程度,VAS≥4分者予镇痛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ERAS。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康复耐受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结果 2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2 d、3 d,观察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07;t=2.72,P=0.004;t=2.92,P=0.002),且术后1 d、2 d、3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第3天康复耐受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1),但2组力量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ERAS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老年腕骨骨折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吴海菁翟耶俊乐荣荣胡晶晶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腕骨骨折
共8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