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抗战时期重庆出版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 2021年
- 文章研究抗战时期重庆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抗战时期重庆出版机构的状况,如报纸、期刊、图书等出版情况,分析抗战时期重庆出版业的特点:政治性读物多、学术性读物多、文艺性读物多和“丛书热”;突出“时代主题”与“爱国己任”;寻求“夹缝生存”与“民众需要”的契合等。可以说,重庆战时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确立,在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付冬生
- 关键词: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出版业
- 鲁迅:“平生功业尤拉化”——郭沫若对鲁迅的盖棺之论及其认知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平生功业尤拉化旷代文章数阿Q"是鲁迅逝世后郭沫若手书的挽联,初刊于1936年11月10日出版的《质文》第2卷第2期,落款为"质文社同人哀挽"。这幅挽联,与该期封面上的两幅插图——《鲁迅素描》(陶元庆)、《鲁迅死后》(孟克),"编辑室"栏目中M所写的文字,以及"追悼鲁迅先生"专辑一起,营造了浓厚的感伤、哀恸氛围,实现了质文社群体在鲁迅去世后对其形象的一次集体塑造。"追悼鲁迅先生"专辑的诗文——郭沫若的《民族的杰作》、刑桐华的《悼鲁迅先生》、任白戈的《悼鲁迅先生》(诗)、北鸥的《纪念我们的鲁迅》(诗)、林焕平的《巴比塞·高尔基·鲁迅》、代石的《悼鲁迅先生》、孟克的《写在烦躁里》以及郭沫若手书的挽联已收入相关研究资料集,受到或多或少的关注。
- 杨华丽王静
- 关键词:阿Q
- 恶性通胀的文学显形与民族国家的必要性--重读沙汀长篇小说《淘金记》
- 2022年
- 关注抗战时期蔓延大后方的恶性通货膨胀,显形这一现代经济灾难,是沙汀长篇小说《淘金记》未被注意到的独特之处。小说凝聚着战时经济生活中的生存体验,揭示了人退化为“经济人”、丧失主体性的境遇,呈现出整体层面的反讽并带上一些现代主义色彩。在政治关切上,《淘金记》表现出对恶性通胀加剧独立王国状态、地方无法被整合进现代中国的嘲弄,而对经济困境中人人相互为敌的自然状态的展示,又从反面证明了通过革命建立真正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必要性。
- 廖海杰
- 关键词:通货膨胀
- 李劼人小说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1年
- 李劼人作为一个大作家,其文学史的地位日益得到提高,他的价值透过历史的尘埃,重新得到认可。目前学术界对其小说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作品的文学史地位研究;小说与传统文化、区域文化影响的研究;小说与外来文化、文学影响的研究;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及其他类研究等方面。研究视野日益开阔,但还有未开垦的处女地。
- 李先宇
- 关键词:小说研究
- 战时“下江人”的情感内蕴之变被引量:3
- 2021年
-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导致了各级各类学校、厂矿、机关,以及包括精英阶层在内的大量下江人的西迁。这种历史大迁徙,使得曾经的偏僻之地--西南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广西,以及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绥远、青海、新疆六省,因接受了下江人带来的先进文明观念,而在文化、社会心理、生物、地境①等方面缓慢开启了现代化的帷幕,或快或慢地踏上了现代化征程。
- 杨华丽
- 关键词:情感内蕴精英阶层大迁徙抗日战争
- 碧野小说《乌兰不浪的夜祭》的批评史研究
- 2020年
- 碧野小说《乌兰不浪的夜祭》自1941年发表以来,有着曲折的批评史。1940年代,该小说屡次受到文艺评论家的批评,主要原因在于文艺评论家秉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时代主题,而忽视了作品的其他艺术成就;1950-1970年代,该小说在继续受批评之余甚至被打成“汉奸文学”,几乎处于沉寂、消失的状态,而这与彼时的特殊性密切相关;1980年代至今,该小说逐渐受到肯定,这主要得益于文艺发展摆脱了此前一段时期文艺政策的束缚,精英知识分子的研究得到突破与延伸,小说的战时意义获得重视,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得到开掘。本文旨在全面考察《乌兰不浪的夜祭》的批评史,在探究小说被批评与肯定的原因之余,发掘其被忽视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 王静
- 关键词:碧野批评史
- 抗战文学研究之我见
- 2016年
- 抗战文学研究至今已历七十余年,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推动抗战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首先应当厚植根本,做到资料先行,从中发现学术生长点,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其次,要从国内外的前沿理论中,广泛吸取滋养;与此同时还须注重学术研究与现实的关联。
- 熊飞宇
- 关键词:抗战文学学术生长点
- 伪满时期的女性文化及其外来影响因素——从《麒麟》《新满洲》杂志女性话语空间看殖民性别文化构建
- 2016年
- 《麒麟》和《新满洲》是伪满时期两份重要的官方杂志。通过对这两个媒体的女性专栏和特辑的梳理与分析,进而考述伪满时期的女性文化。从媒体报道的女性家庭婚恋生活、职场时代女性、銃后增产报国等几个视角,总结出《麒麟》和《新满洲》女性话语的特点——协调与粉饰、发现与引导、胁从与趋同,并从"五四"新文化以及外来文化、日本女性文化的影响加以剖析,揭示出日本军国主义对殖民地妇女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渗透。
- 王劲松
- 关键词:《麒麟》女性文化
- 夏衍抗战戏剧中的“日本人”形象
- 2016年
- 本文以夏衍的《冬夜》《法西斯细菌》《离离草》这3部抗战戏剧为例,归纳出作品中"日本人"形象的几种类型——残暴伪善的日本军人形象、可怜的日本士兵形象、苦难的日本平民形象以及具有双重身份的日本女性形象。夏衍笔下呈现出来的"日本人"形象,既是对特定时期之现实的再现与刻画,是作家自身的感知与认识,也蕴含着整个中华民族对"日本人"这一他者的集体想象。
- 金安利
- 关键词:抗战戏剧他者
- 集腋何以成裘?——《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与现代文学文献研究的深化
- 2022年
- 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文献研究是一个热门领域,建立“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呼声亦不断高涨。自然,文献学或曰文献研究,意义重大。对一手材料的重视,有利于学科基础的夯实;新材料的发掘,能给学科带来新的视野。特别是在文学史研究中,不论多么天马行空的论述都应以扎实的文献工作为基础。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文献热”也是学科内部研究者因“过密化”(involution)而不得不展开精耕细作所演化出的现象,如果沦为一种追求学术资本增值的取巧行为,其意义就存疑了。
- 廖海杰
- 关键词:文学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资本增值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