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4 被引量:4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翠张雷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植物
  • 7篇细胞
  • 6篇基因
  • 4篇小蜂
  • 4篇胁迫
  • 3篇生物胁迫
  • 3篇系统发育
  • 3篇小蜂科
  • 3篇棉铃
  • 3篇棉铃虫
  • 3篇基因组
  • 3篇非生物
  • 3篇非生物胁迫
  • 3篇测序
  • 2篇蛋白
  • 2篇动态特征
  • 2篇多环芳烃
  • 2篇信号
  • 2篇盐穗木
  • 2篇药理

机构

  • 44篇新疆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农科院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阿勒泰戈宝茶...

作者

  • 4篇马媛
  • 3篇马纪
  • 2篇刘小宁
  • 2篇刘宁
  • 2篇吕光辉
  • 1篇黄丽娜
  • 1篇常巧英
  • 1篇赵洁
  • 1篇张富春
  • 1篇刘忠渊
  • 1篇窦君
  • 1篇李强
  • 1篇兰海燕
  • 1篇耿小芳
  • 1篇王新绘
  • 1篇王翠
  • 1篇程婷婷
  • 1篇张雷
  • 1篇张帅
  • 1篇张晓旭

传媒

  • 11篇新疆大学学报...
  • 3篇生命科学研究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四川动物
  • 2篇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2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圣草酚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2022年
为探讨圣草酚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多个数据平台获得圣草酚对DC、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并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不同浓度(210μM、280μM和350μM)圣草酚单独或与细菌脂多糖(LPS)联用处理D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MMP9的表达.获得圣草酚作用靶点96个,DC相关72个,免疫抑制相关14个,炎症反应相关48个,共有核心靶点包括AKT1、SRC、MMP9及MMP2等,主要关联氧化应激及细胞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涉及癌症的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性、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圣草酚与MMP9具有更强的结合作用.体外实验显示,圣草酚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DC表面分子CD40(P<0.01)和CD86(P<0.001)、细胞因子TNF-α(P<0.001)及IL-6(P<0.00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P<0.01)的表达.圣草酚通过抑制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和CD86、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及MMP9等抑制DC成熟及迁移.
刘晓颖阿力木·艾麦尔樊栩王为兰王新绘李金耀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网络药理学免疫抑制
艾比湖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分析
2022年
艾比湖(Ebinur Lake)是中国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面急剧萎缩,水体污染愈发严重,湖水中的微生物资源亟待研究和保护.通过多点采集艾比湖水样,提取总DNA,用细菌16S rRNA和真菌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BLAST、USEARCH、QIIME等软件和在线工具分析艾比湖微生物的多样性并预测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成.结果显示:从艾比湖水体样品中获得细菌和真菌的有效读序分别为80290条和80117条,聚类为486个细菌OTUs和391个真菌OTUs.细菌分属25个门158个属,其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为玫瑰变色菌属、盐单胞菌属和嗜冷弯菌属.真菌分属6个门94个属,其中: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菌属为芽枝孢属、散尾鬼笔属和隐球菌属.另外,艾比湖含有多种特有的嗜盐或耐盐的细菌和真菌.功能基因预测分析表明:艾比湖菌群多种代谢功能相关基因的丰度较高,并含有多种异源生物降解相关基因.艾比湖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资源,富含的嗜盐和耐盐微生物,其菌群含有的芳香族和有机氯等化合物降解相关基因,在湖泊污染物的降解和生物修复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地丽胡玛·阿吉常娜娜杜菲马正海
关键词:艾比湖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
黄花草木樨种子形成的传粉生物学被引量:1
2023年
在有花植物中,因传粉、资源限制或者母本选择,植物常存在“花(胚珠)多果(种子)少”的现象。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具多枚胚珠,但仅形成1~2粒种子,在传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种子形成的因素仍不清楚。为此,对其传粉系统及种子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为混合式交配系统类型,无孤雌生殖现象。自交亲和,但不能自动自花授粉,需要借助传粉昆虫。居群5月下旬进入初花期,花期40 d左右,单花期为1~1.5 d。该植物为泛化的传粉系统,蜂类、蝇类和食蚜蝇为其主要传粉者。自然状态柱头花粉数为18.19粒,去雄后柱头花粉数为6.04粒,不存在花粉限制。在人工异花授粉条件下,从基部开始,1号位有80%、2号位有21.8%的胚珠可以发育并形成种子;3~7号位的胚珠基本不发育,在授粉后第4天开始大量败育。说明黄花草木樨在传粉方面(花粉来源和数目)不存在制约种子产量形成的因素。黄花草木樨这种通过败育绝大多数胚珠而保留个别种子的现象,可能是为了增加种子适合度或种子扩散强度的一种生殖对策,通常是一种由母本调控的种子选择性败育类型。
梁珍才韩佳玲古丽斯旦·艾尼瓦尔张爱勤
关键词:传粉生态交配系统胚珠发育种子形成
吴氏拟牛毛藓(Ditrichopsis wui):中国新疆牛毛藓科一新种
2023年
迄今为止,拟牛毛藓属(Ditrichopsis)在全世界共有3个种.作者近年在中国新疆天山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新物种――吴氏拟牛毛藓(Ditrichopsis wui M.Sulayman),其主要特征为:(1)叶卵形至椭圆形,具长中肋和扭曲叶尖;(2)叶细胞长方形至长形,薄壁;(3)孢蒴圆柱形,闭蒴,具长喙;(4)蒴帽大,兜形,被覆整个孢蒴;(5)孢子小,直径为9~12μm.该种生境显示极端气候对其生理和形态上的适应特征产生影响.
买买提明·苏来曼地力胡马尔·阿不都克热木尚帅斌祖丽米热·买买提依明
miR169/NFYA模块响应植物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2022年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通过剪切m RNA或抑制翻译调控与其互补的靶基因。近年来,已发现miRNA及其靶基因组成的调控模块广泛且深度地参与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植物miR169及主要靶基因Nuclear Factor Y-As(NFYAs)家族会通过脱落酸介导的激素信号通路参与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本文阐述了miR169/NFYA模块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为抗性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季洁韵李强曾幼玲
关键词:非生物胁迫植物
赤琥珀螺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与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2024年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赤琥珀螺(Succinea erythrophan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对其结构及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NCBI数据库已公布的琥珀螺科及柄眼目物种序列,以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①赤琥珀螺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023 bp(GenBank No.ON533899),由37个基因和一段富含AT的非编码控制区组成,有20处基因间隔,13处基因重叠。A+T平均含量为77.3%,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性。基因的排列顺序、结构与组成、密码子使用情况与琥珀螺科已报道种类相似。②除tRNA-Phe、tRNA-His、tRNA-Ser1、tRNA-Ser2外,其余tRNAs呈典型三叶草结构。③Ka/Ks选择压力分析显示其受到纯化选择作用。④系统发育研究揭示赤琥珀螺与同属的腐败琥珀螺(Succinea putris)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与同科其他物种形成姐妹群关系。
马蕊张卫红郭阳阳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乙二醛酶Ⅰ在肝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甲基乙二醛(MG)可通过乙二醛酶系转化成非毒性物质D-乳酸。再生肝等正常生理性增生以及肝癌等病理性增生组织中,乙二醛酶Ⅰ(GLO1)的表达和活性增加,可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和应激反应能力,促进肝细胞存活和增殖,保护肝脏细胞免受凋亡。
耿小芳张富春马纪徐存拴
关键词:肝再生甲基乙二醛
金属硫蛋白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高巯基含量、能结合金属离子等独特性能的蛋白质.金属硫蛋白具有参与体内微量元素储存、运输和代谢,解重金属中毒,清除自由基和参与应激反应等生物学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其通过不同的表达模式以及不同的信号通路在细胞的分化、增殖、癌变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分析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作为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一个生物标志物.本文就金属硫蛋白作为人类消化系肿瘤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孟红恩刘忠渊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消化系肿瘤生物学标志
中国大棒缨小蜂属Litus Haliday一新种记述(膜翅目:缨小蜂科)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进一步发掘中国缨小蜂科寄生蜂资源、补充大棒缨小蜂种类。[方法]采用马来氏网诱集的方法获取标本,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依据传统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标本进行准确鉴定。[结果]记述了采自西藏林芝市大棒缨小蜂属(Litus Haliday)一新种——长大棒缨小蜂(Litus longitus Aishan sp.nov.),对种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形态特征图;提供了中国大棒缨小蜂属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首次报道了长大棒缨小蜂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结论]本研究为中国大棒缨小蜂属分类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快速准确鉴定提供分子数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沙仁高娃李子聪朱丽得孜·艾山
关键词:小蜂总科缨小蜂科
棉铃虫BR-C Z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23年
为明确转录因子广泛锌指复合物(broad-complex,BR-C)Z4亚型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基于2-十三烷酮(2-tridecanone,2-TD)处理的棉铃虫幼虫中肠转录组数据克隆获得BR-C Z4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对其氨基酸序列和编码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分析BR-C Z4基因在棉铃虫不同龄期、不同组织和2-TD处理6龄幼虫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其和Ⅳ型几丁质酶(chitinase IV,CHT4)编码基因在4~6龄初、末期幼虫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棉铃虫BR-C Z4基因的ORF为1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49.8 kD和7.75,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棉铃虫BR-C Z4与家蚕Bombyx mori和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的BR-C Z4亲缘关系最近。BR-C Z4基因在棉铃虫整个生长期均有表达,在3龄期的相对表达量最低而在预蛹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该基因在棉铃虫6龄幼虫的脂肪体、中肠、体壁和头部均有表达,在头部的相对表达量最低,在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BR-C Z4和CHT4基因在棉铃虫4~6龄末期幼虫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4~6龄初期幼虫;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R-C Z4和CHT4的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2-TD处理浓度的增加,棉铃虫BR-C Z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5 mg/g浓度处理20 h时BR-C Z4基因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而20 mg/g浓度处理6 h时BR-C Z4基因相对表达量降到最低,为对照的22.73%。推测BR-C Z4基因在棉铃虫变态发育和应对2-TD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静张连军胡得琴张亚林刘小宁
关键词:棉铃虫克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