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328 被引量:316H指数:7
相关作者:黄淑琴陈芝国袁素华谭海生梁文宁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9篇文学
  • 62篇文化科学
  • 48篇语言文字
  • 19篇历史地理
  • 16篇艺术
  • 10篇哲学宗教
  • 8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5篇文学
  • 27篇教学
  • 25篇文化
  • 25篇小说
  • 15篇教育
  • 14篇语文
  • 12篇叙事
  • 11篇诗歌
  • 11篇汉语
  • 10篇代文
  • 10篇高校
  • 9篇作家
  • 8篇写作
  • 8篇美学
  • 7篇当代文学
  • 6篇身份
  • 6篇晚清
  • 6篇话语
  • 5篇语义
  • 5篇知识

机构

  • 300篇广东第二师范...
  • 14篇华南师范大学
  • 11篇苏州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 3篇西安文理学院
  • 3篇广东行政职业...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广东白云学院
  • 1篇湖南女子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李杰玲
  • 20篇徐世中
  • 13篇陈芝国
  • 12篇陈涵平
  • 12篇郝朝帅
  • 10篇黄淑琴
  • 9篇周会凌
  • 8篇罗宇
  • 7篇周朔
  • 7篇单昕
  • 7篇郑国岱
  • 6篇葛立斌
  • 5篇刘兴晖
  • 5篇周根飞
  • 5篇夏令伟
  • 5篇陈立峰
  • 5篇余新明
  • 4篇董洪杰
  • 4篇杨昊鸥
  • 4篇聂春华

传媒

  • 72篇广东第二师范...
  • 8篇艺苑
  • 6篇广东技术师范...
  • 5篇泰山学院学报
  • 5篇课程教学研究
  • 4篇暨南学报(哲...
  • 4篇图书馆理论与...
  • 4篇文教资料
  • 4篇师道(教研)
  • 4篇美育学刊
  • 4篇创作与评论
  • 3篇世界华文文学...
  • 3篇文艺争鸣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写作
  • 3篇海外华文教育
  • 3篇当代教育理论...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文艺评论

年份

  • 10篇2021
  • 17篇2020
  • 19篇2019
  • 23篇2018
  • 28篇2017
  • 30篇2016
  • 32篇2015
  • 49篇2014
  • 31篇2013
  • 30篇2012
  • 28篇2011
  • 3篇2010
3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焦虑与虚妄的“自我”建构——米兰·昆德拉小说《身份》细读
2016年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身份》,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人对于"自我"身份的建构可能。小说在一对中年情侣的情感聚散中,阐明了个人既无法自外于整个世界来建构起自己的身份,也不可能躲进心设的爱情中证明自身的存在,而在来自"他者"的目光凝视下,独立的"自我"身份更是脆弱无比。由此小说中也弥散着昆德拉创作中一贯的虚无感。
郝朝帅
关键词:《身份》自我
杜诗中的“虚”“实”——从范温论杜诗中的“虚字”说起
2013年
宋人范温评杜诗时举了四个"全虚而意味无穷"的例子,虚,即虚字。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显然无法分析其所谓"虚字"。论文结合大量古人论杜诗中"虚字"和"实字"的例子,分析归纳,发现古人诗论中所说的"虚字"和"实字"与今天语法的界定不同。论文认为不能用今天的语法去分析、界定古人所说的"虚字"和"实字",并指出古人所说的"虚字"和"实字"的具体含义。
李杰玲
关键词:虚字实字仇兆鳌
从阳山土话完结义表达式看广州话谓词后的“完”和“晒”
2016年
阳山土话中,位于谓词后表示行为、事件完成或结束的词主要有三个,分别是[ε51]、"完"和[hε51]。其中[ε51]相当于广州话的"咗",是完整体标记。阳山土话的"完"和[hε51]都是准完成体标记,用于谓词后,表示行为或事件已经发生并且达到了完成或有结果的阶段,语义上具有现时相关性,且二者分工明确。阳山土话中动词后的"完"仅表示行为或事件的完成或结束,与广州话动词后的"完"相比,其语义功能更纯粹,在向完成体标记演变的过程中其语法化的程度更高;而[hε51]除了表示行为事件的完结外,还兼有总括事物数量的语义功能,与广州话的"晒"在语义功能上具有一致性。
严丽明苏露思
关键词:广州话完成体
诗歌里会说话的鸟——析诗歌创作中的代言手法
2013年
诚如南朝梁钟嵘在《诗品》序中所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籍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歌是诸种文学体裁中最能抒发情怀、感动人心的。而且,诗人常常是由物感兴.即由外界之物引发的感触而“摇荡性情”,继而“形诸舞咏”。诗歌创作,至今仍然如此。
李杰玲
关键词:诗歌创作手法代言《诗品》文学体裁性情
清代粤越两地汉籍交流与诗歌唱和
2016年
借助便利的水运交通条件,清代广州和佛山的商业贸易飞速发展,与邻近的越南产生了大量的文化交流与商贸活动,粤刻书籍颇受欢迎。广、佛两地书坊多,雕刻精良,价格便宜,而越南雕刻印刷业相对滞后,不少汉籍都来自粤刻。这与广州港口开放,海外贸易繁荣,以及清代的佛山作为木鱼书重要刊刻地有着密切联系。在这一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明末清初的政治移民、文人唱和、书籍流通等方式,促进了粤、越两地的文化与商业交流。
李杰玲
关键词:清代书籍文化
明代史学转向与《史记》的文章学接受——以宋濂和归有光为中心被引量:3
2013年
明代是中国史学史上叙事史学衰落的阶段,被视为中国史学的转向期之一。这样的时代学术背景导致了《史记》接受史上的重大变化,《史记》作为叙事史学典范的史学价值被大大削弱,继而在文章学领域得到了深入的发掘和继承。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史记》对明代文章写作的实际影响也发生了改变,最具代表性的是明初文臣宋濂和明中晚期散文家归有光同样在学习《史记》过程中产生的写法和风格上的重大区别。
杨昊鸥
关键词:明代《史记》文章学
清代禁教与吴历、王晕绝交公案——来自一位海外学者的评论被引量:1
2014年
在中国画史上,清代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晕合称'四王',又与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六家',其中王翚和吴历的关系渊源极为密切,同庚同里,且同出王时敏师门,终生交情不渝。但在他们逝世后,张庚《画征录》诬蔑吴历借王翚所摹《陡壑密林图》不还,两人因此绝交,不但损害吴历声誉,而且误导世人,使此事越传越讹,如吴修指出两人绝交。
李杰荣
关键词:HUI
网络热词“坑爹”语义走向及认知理据被引量:3
2013年
"坑爹"是2011年以来的网络热词,和其他年度热词不同的是它到目前为止仍被广泛使用,并表现出强大的衍生能力。随着使用群体和领域的不断扩大,"坑爹"的义项也迅速扩展,这些不断衍生的义项之间存在比较强的规律性。义项扩展是语境因素和内在认知机制推动的结果。
蔡晓
关键词:认知理据
从文本语义学到文本媒介学——论艾斯本·亚瑟斯的遍历文学理论被引量:7
2019年
挪威学者艾斯本·亚瑟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遍历文学"这一概念,用来指那种在文本的物理层需要读者做出并非毫无意义的思想外操作的文学作品。亚瑟斯认为,文学作品的遍历性有古老的历史,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新的文本技术的出现使文学作品的遍历性越发突显。遍历性之所以长期为传统文学研究所忽视,是因为它被线性叙事的强大惯例遮蔽住了,亚瑟斯因此严格区分了遍历和叙事,认为两者分别作用于文本的媒介层和语义层,不可相互混淆。与传统文学研究基本上只关注文本语义层不同,遍历文学理论主要聚焦于文本媒介层的形态变化及其对审美过程的决定作用,并把读者的媒介行为作为关注的焦点,这让遍历文学理论特别适用于以交互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和数字文学领域。
聂春华
关键词:叙事
美国大学初级汉语教材汉字的选取与呈现被引量:1
2013年
教材汉字的选取与呈现,会影响汉字教学效果。该研究考察了五部美国大学初级汉语教材汉字的选取与呈现情况。考察发现,美国大学初级汉语教材选字合理;共选教材越多的字,使用频率越高;教材都比较重视部件教学,但部分教材忽视了笔画教学。
罗宇
关键词:汉语教材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