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动物学实验室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滞育
  • 2篇稻蝗
  • 2篇中华稻蝗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飞行肌
  • 1篇多态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越冬
  • 1篇植物
  • 1篇若虫
  • 1篇生活史
  • 1篇生态意义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殖
  • 1篇生殖力
  • 1篇生殖器
  • 1篇种群

机构

  • 8篇湖南第一师范...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8篇朱道弘
  • 2篇曾杨
  • 2篇杨筱慧
  • 2篇赵吕权
  • 1篇崔双双
  • 1篇谭荣鹤
  • 1篇赵玲
  • 1篇张超
  • 1篇陈艳艳
  • 1篇赵琴
  • 1篇陆鹏飞
  • 1篇孙桂霞

传媒

  • 3篇昆虫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丽斗蟋翅二型雌虫飞行肌和卵巢发育间的资源分配差异被引量:5
2012年
丽斗蟋Velarifictorus ornatus具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长翅型与短翅型雌虫的卵巢和飞行肌存在着生理权衡。本研究分别应用蒽酮比色法、硫代磷酸香草醛法、考马斯亮蓝染液对羽化后10d内两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内糖原、总脂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后10d内,两型雌虫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但短翅型雌虫怀卵量明显多于长翅型雌虫,而人工脱翅能够促进长翅型雌虫怀卵量增加(P<0.05)。短翅型雌虫飞行肌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在成虫羽化后10d内无明显变化,但长翅型雌虫飞行肌内蛋白质在成虫羽化后3d时达到最大值564.4±87.5μg/♀,糖原与总脂含量分别于羽化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85.2±21.7μg/♀和5284.7±1267.4μg/♀。然后开始下降,各实验处理天数内,长翅型雌虫飞行肌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都显著多于短翅型雌虫(P<0.05)。相反,各处理天数内,短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则明显多于长翅型雌虫(P<0.05),同时虫龄对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在两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内分配也产生明显影响(P<0.05)。人工脱翅能够促进长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增加,同时诱导飞行肌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降低,其中总脂含量在脱翅后10d时降为2394.9±1461.8μg/♀,只有最大值的一半,而与短翅型雌虫相似(P>0.05),表明总脂为丽斗蟋飞行的主要能源物质。外用保幼激素Ⅲ能够促进长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增加(P<0.05),但对飞行肌内三者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外用早熟素Ⅰ对短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亦无明显影响(P>0.05)。上述结果表明,丽斗蟋长翅型雌虫首先将获得的资源用于发育飞行所需的飞行肌,短翅型雌虫则首先将所获得的资源用于发育繁殖所需的卵巢,但长翅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间的资源分配�
赵吕权朱道弘曾杨
关键词:飞行肌卵巢资源分配
基于mtDNA COI基因的系统分析表明栗属植物上隐藏瘿蜂种的存在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利用mtDNACOI基因的部分序列对11种群不同寄主的栗瘿蜂Dryocosm us kuriphilus Yasumatsu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获得的660bp的序列中,变异位点(V)80个,包括简约信息位点(Pi)15个和自裔位点(Si)65个。T、A、C、G平均含量分别为30.6%、43.3%、13.7%和12.4%,A+T平均值为73.9%,远高于G+C的26.1%,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性。为害锥栗的六步溪、大围山种群与茅栗、板栗的不同地理种群,以及为害欧洲栗的意大利Piedmont种群之间,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或者遗传距离在0.3%以内,无论是NJ系统树还是UPGMA系统树均聚合在同一分支内,亲缘关系较近。而为害锥栗的采自福建省建瓯市水源镇的水源种群、福建省周宁县纯池镇的纯池种群,与其它各栗瘿蜂种群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大,遗传距离均大于2%,在NJ和UPGMA系统树中水源种群和纯池种群均聚合为一单独的分支,与其它种群形成的分支互为姊妹分支。据此我们认为水源种群和纯池种群很有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陆鹏飞朱道弘杨筱慧LIU Zhi-Wei
关键词:MTDNACOI基因遗传多态性寄主植物栗瘿蜂
黄脊雷蓖蝗越冬卵的滞育发育特性被引量:4
2013年
黄脊雷蓖蝗Ramme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竹林的重要害虫,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为弄清其卵滞育发育特性,调查了卵期温度及低温处理对其卵孵化的影响,检测了恒温条件下胚胎的发育进度及卵粒含水量、过冷却点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卵期温度条件下黄脊雷蓖蝗卵的孵化前期均较长,且孵化不整齐、孵化期间长;低温处理30、60或90 d可显著促进其卵的孵化,低温处理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说明黄脊雷蓖蝗的卵存在滞育现象,低温能明显降低其卵滞育强度。胚胎头幅、触角长度及体长的测量结果显示,25℃温度条件下的黄脊雷蓖蝗的胚胎发育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的持续发育阶段、中期的发育延迟阶段和后期的发育恢复阶段。产卵后40 d左右卵进入滞育,40—75 d为卵的深度滞育期。黄脊雷蓖蝗的卵粒产下后水分含量较低,在25℃的温度条件下,于产卵后25 d前后有一快速的吸水过程,其后卵粒的含水量增加缓慢,可见其卵粒的吸水发生在进入滞育状态之前。在25℃的条件下,黄脊雷蓖蝗卵粒过冷却点的变化亦包含3个阶段,即胚胎发育初期的较高阶段、中期持续而稳定的较低阶段及后期的提升阶段,可以认为黄脊雷蓖蝗越冬卵耐寒性的提高与其滞育的发生密切相关。
朱道弘陈艳艳赵琴
关键词:胚胎发育过冷却点
中华稻蝗的胚胎发育及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被引量:13
2011年
为弄清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观察了其胚胎发育过程,检测了中华稻蝗铁岭、济南、长沙及儋州种群产卵后卵粒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和胚胎发育的停滞时期。根据胚胎形态,自原头与原颚胸折叠的胚胎发育阶段开始,将中华稻蝗的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11个阶段。在25℃的温度条件下,4个地理种群的卵粒均有一快速的吸水过程,但完全滞育的铁岭和济南种群在产卵12d后,含水量即无明显的增加,进入胚胎发育的停滞期。铁岭、长沙和儋州种群的卵滞育发生在胚胎发育的第Ⅶ阶段,济南种群卵滞育发生在胚胎发育的第Ⅵ~Ⅶ阶段。中华稻蝗长沙种群为1年2代和1年1代混合发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为第2代成虫的产卵期。自然条件下,长沙种群10月所产卵块发育至胚胎发育的第Ⅶ阶段,以滞育状态的卵越冬;但11月所产卵块越冬时胚胎尚未发育至滞育阶段,以胚胎发育第Ⅱ~Ⅴ阶段的卵越冬,越冬期间胚胎虽然发育缓慢,但并未完全停滞。
崔双双朱道弘
关键词:胚胎发育含水量中华稻蝗
黄脊雷蓖蝗生物学特性及若虫各龄期雌雄的区分
2012年
黄脊雷蓖蝗Ramme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的重要森林害虫,给竹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对黄脊雷蓖蝗重庆永昌、四川长宁、湖南桃江及广西桂林种群若虫发育历期、若虫各龄期虫体大小、若虫各龄期外生殖器形态特征及成虫产卵前期等进行了调查,以期为黄脊雷蓖蝗的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25℃的实验室条件下,4种群的雌、雄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介于68.3~73.6 d和60.8~64.2 d,种群间雌若虫和雄若虫的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雄若虫均为5龄,而雌若虫则为部分5龄、部分6龄,永昌、长宁、桃江和桂林种群6龄雌若虫所占比例分别为55.6%、40.0%、27.3%和17.0%。第1~4龄若虫各龄期发育历期介于10~13 d,第5龄若虫的发育历期略长,为17 d左右,第6龄雌若虫的发育历期亦较长,达17 d以上。重庆永昌、四川长宁和湖南桃江种群成虫的产卵前均在35 d前后,而纬度较低的广西桂林种群达50 d以上。同时,对各龄期雌、雄若虫的外生殖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依据外生殖器形态可对若虫各龄期及不同龄期雌、雄若虫进行区分,结合本研究测量的各龄期若虫头幅、后足腿节长等数据,可为黄脊雷蓖蝗的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孙桂霞赵琴朱道弘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若虫发育历期外生殖器
中华稻蝗长沙种群的生活史及其卵滞育的进化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为重要的水稻害虫,在我国除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等未见报道外,南起海南北至东北均有分布,在许多的分布区域1年发生1代。为探索中华稻蝗长沙种群的生活史及其季节适应特征,通过野外和实验室的研究,调查了其发生代数、孵化率和卵滞育率的季节变化及越冬卵的存活率。结果显示,中华稻蝗长沙种群为1年2代和1年1代混合发生:第1代卵产卵后大部分孵化为若虫而1年完成2代,但亦有19.4%—4.1%的卵不孵化而1年只能完成1世代。第1代成虫于6月上旬至8月上旬羽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第2代若虫于7月初开始孵化,9—10月羽化为成虫,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产卵。在室外自然条件下,中华稻蝗长沙种群6—8月(第1代)和10—11月(第2代)所产卵块均为部分滞育,滞育率为30%左右,皆无显著差异。然而,其卵滞育率在12月以后显著降低,仅为6.6%或以下,卵滞育快速地得以解除。因此,包括非滞育卵和滞育解除卵,中华稻蝗长沙种群的越冬卵皆以非滞育状态度过其后的寒冷季节。即使是遭遇长江流域2007年末至2008年初异常寒冷的冬季,在长沙地区越冬后其卵的存活率亦在98%以上。非滞育状态的中华稻蝗长沙种群越冬卵完全能安全地越冬,其滞育的发生并非是为了提高其耐寒性而安全度过不适环境。并探讨了中华稻蝗长沙种群卵滞育的进化意义。
朱道弘张超谭荣鹤
关键词:中华稻蝗生活史越冬
长颚斗蟋长翅和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发育、生殖力及寿命的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为探讨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es(Walker)翅型分化的生态学意义,对室内饲养获得的长翅和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和卵巢的发育,以及长、短翅型雌成虫的生殖力和寿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羽化当日,长翅型雌成虫飞行肌重38.68±9.15mg,显著高于短翅型的17.53±4.44mg(P<0.05);而二者卵巢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4.69±1.04mg和4.88±0.97mg。羽化后8d内,长翅型雌成虫飞行肌重量增加了48.9%,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重量无明显增加;而短翅型雌成虫卵巢的重量增加至93.5±11.7mg,约为长翅型雌成虫的4.5倍。短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显著短于长翅型,其早期产卵量及总产卵量亦显著高于长翅型;而两翅型雌成虫中后期产卵量及寿命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长翅型雌成虫在羽化后12d开始发生飞行肌的降解,飞行肌降解个体的卵巢重量显著高于未降解个体,与短翅型相似。结果提示,飞行肌与生殖系统的发育之间存在资源分配的权衡关系(trade-off),且这种资源分配的差异可能会导致长翅型与短翅型个体在生活史策略上出现分化,即长翅型个体具有飞行能力,而短翅型个体则在生殖方面获得更高的收益,且飞行肌的降解可能是长翅型个体由飞行转向生殖发育的生理信号。
曾杨朱道弘赵吕权
关键词:生态意义飞行肌生殖力
湖南三地区麦氏安瘿蜂体内Wolbachia的感染及其wsp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检测麦氏安瘿蜂Andricus mairei Kieffer有无Wolbachia感染,本研究对其岳阳、长沙和邵阳3种群雌、雄成虫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了PCR检测,进而对获得的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麦氏安瘿蜂岳阳、长沙及邵阳种群雌、雄成虫均有Wolbachia感染,除邵阳种群雌成虫的感染率为80%之外,其他均为100%。3个种群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长度皆为561bp,且序列完全一致。麦氏安瘿蜂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与已知瘿蜂族(Cynipini)Neuroterus macropterus、Biorhiza pallida及Andricus solitarius(strain1)以及Synergini族Synergus crassicornis感染的Wolbachia的一致性达95%。除Synergini族Ceroptres cerri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群(B group)之外,瘿蜂感染的Wolbachia均属于A群(A group)。在NJ系统树中,麦氏安瘿蜂与瘿蜂族Neuroterus macropterus、Biorhiza pallida和Andricus solitarius(strain 1)及Synergini族Synergus crassicornis感染的Wolbachia聚合在同一分支。此外,麦氏安瘿蜂岳阳、长沙和邵阳种群均获得了雌、雄成虫,其雌性率分别为15.3%,12.1%和19.8%,表现出明显的雄性比偏高。结果提示与瘿蜂族的其他已报道的种类一样,Wolbachia与麦氏安瘿蜂的共生并不诱导其营产雌孤雌生殖。
杨筱慧朱道弘刘志伟赵玲
关键词:WOLBACHIAWSP基因系统发育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