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

作品数:351 被引量:522H指数:9
相关作者:牟雪娇徐晓阳王雪娟袁玲韩万章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1篇建筑科学
  • 102篇文化科学
  • 31篇农业科学
  • 20篇艺术
  • 14篇经济管理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生物学
  • 9篇历史地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社会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5篇教学
  • 49篇课程
  • 48篇建筑
  • 27篇城市
  • 24篇景观
  • 24篇高校
  • 22篇教学改革
  • 15篇文化
  • 15篇乡村
  • 14篇思政
  • 11篇大学生
  • 11篇园林
  • 10篇教育
  • 9篇艺术
  • 9篇石刻
  • 8篇庙会
  • 8篇建筑设计
  • 8篇传承
  • 6篇外遮阳
  • 6篇胁迫

机构

  • 334篇安徽科技学院
  • 16篇安徽财经大学
  • 8篇东南大学
  • 7篇合肥工业大学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安徽理工大学
  • 4篇郑州大学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中交水运规划...
  • 3篇河海大学
  • 2篇滁州职业技术...
  • 2篇新加坡国立大...
  • 2篇盐城工学院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安徽水利生态...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蚌埠学院

作者

  • 15篇汤龙升
  • 11篇张远兵
  • 6篇杨瑞敏
  • 6篇简兴
  • 6篇马露
  • 6篇肖晴
  • 5篇陈丽华
  • 5篇郑艺鸿
  • 5篇丁建文
  • 5篇王雪娟
  • 4篇吴伟东
  • 4篇于敏
  • 4篇陈冉
  • 4篇王寅寅
  • 4篇张伟
  • 3篇苗永美
  • 3篇缑瑞宾
  • 3篇高青海
  • 3篇张磊
  • 2篇隋益虎

传媒

  • 26篇安徽建筑
  • 20篇安徽科技学院...
  • 10篇淮阴工学院学...
  • 10篇长春工程学院...
  • 9篇安徽农学通报
  • 7篇赤峰学院学报...
  • 5篇艺术生活
  • 5篇山西建筑
  • 5篇科教导刊
  • 5篇黑河学院学报
  • 5篇安徽建筑大学...
  • 4篇新技术新工艺
  • 4篇重庆建筑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牡丹江大学学...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西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9篇2023
  • 41篇2022
  • 40篇2021
  • 45篇2020
  • 50篇2019
  • 44篇2018
  • 38篇2017
  • 22篇2016
  • 4篇2015
3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土壤总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采取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测定了湿地、由湿地转变而成的林地、不同开垦年限的耕地和由耕地转变而成的果园土壤中TOC和DO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湿地在开垦为耕地3 a后,土壤0~30 cm土层TOC含量显著(P<0.05)下降,开垦30 a后,只有0~10 cm的土壤表层TOC含量得到积累并恢复到与湿地相当的水平,表明湿地围垦后,土壤碳的丧失与积累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对等,碳的损失发生期短,且集中在0~30 cm土层,碳的积累所需时间较长,且主要积累于0~10 cm土层。湿地、由湿地转变而成的新生耕地、林地DOC含量在土壤剖面上未表现出随土层增加而变化的趋势,DOC分配比例在除新生耕地外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表现为随土层增加而逐渐升高,说明DOC分配比例较DOC含量对土层深度变化更敏感,更适于表征DOC在土壤剖面方向上的变化。0~20 cm土层的DOC分配比例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湿地在转变为耕地初期,20 cm以下土层的DOC分配比例下降,耕作30 a后显著(P<0.05)升高;耕地再转变为果园的3 a后,DOC分配比例在30~50 cm土层显著(P<0.05)降低;湿地在转变为林地后,各土层DOC分配比例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简兴翟晓钰王喻蔡阳阳
关键词:湿地土壤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
手稿设计学习的作用与教学策略
2016年
文章阐述手稿设计教学策略,综合分析手稿设计教育的几个重要因素,以手稿设计应用结合课堂教学策略的各方面影响元素进行发掘与创新。文章分析通过"移动课堂"实施手稿学习教学、手稿应用在设计中的积极作用、手稿设计在视觉艺术中的练习方法和精微手稿学习的作用,指出手稿设计可使学生深入地感受设计产物关于思想与文化构建中那些释放过能量的个体单元,从而突破设计理论式教学中的困境。
王寅寅
关键词:手稿艺术教学
普通本科高校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2022年
文章选取9所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普通高校进行调研,以研究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首先,对师资进行分析,研究了专业教师的性别和学历构成;其次,通过对各学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了设计类课程的安排,并对教师数量和安排课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对主要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本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师资严重短缺,平均每校不足8人;开设课程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专业教师,每增设1门设计课程至少要增加2名专业教师;主要教学模式的效果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直接传授、分组讨论、智慧课堂。
曹稳张琴义吴伟东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普通高校
“一带一路”格局下高校土木类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引量:3
2016年
论述了"一带一路"格局下国内BIM技术发展及人才培养现状,并从建设BIM课程体系、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和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对高校土木类BIM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高校BIM人才旨在将BIM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及有效提升土木类学生的BIM工程应用能力。
杨瑞敏章振宁张远兵
关键词:一带一路土木工程BIM
基于SCH-SPOC的测量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索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解决传统的测量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课堂教学需求的问题,本文阐述了SCH-SPOC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当前测量学教学中的不足,从课程设计、教学评价两个方面,提出了基于SCH-SPOC的测量学教学模式,并指出了SCH-SPOC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如何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如何搭建基于SCH-SPOC的测量学网络教学平台、如何构建评价体系并设置考核标准。
韩意吴伟东简兴肖昕迪
关键词:测量学教学设计
堆场疏浚泥颗粒分选特性初步量化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准确评估堆场存储能力和合理选择疏浚泥处理工艺,以泥沙运动学为理论基础,将疏浚泥颗粒分为d<0.005 mm、0.005 mm≤d≤0.01 mm和d>0.01 mm 3个粒组,分析了各粒组相对含量的沿程变化规律,明确了堆场疏浚泥分选的主要原因是d>0.01 mm粒组与0.005 mm≤d≤0.01 mm粒组的相对运动;以分选系数量化堆场疏浚泥分选的显著程度,以偏离系数量化原泥颗粒组成对堆场疏浚泥分选的影响,分析了分选系数、偏离系数分布与堆场疏浚泥土性分布的关系,提出了堆场疏浚泥分选特性的初步量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离吹填口距离的增大,分选系数沿程减小,呈幂函数分布,堆场疏浚泥分选性沿程减弱,吹填口附近分选系数最大,颗粒分选显著,粒度差异大,退水口附近分选系数趋近于零,分选不明显,颗粒分布均匀;偏离系数沿程先减小后增大,呈勺形分布,反映堆场前、后段疏浚泥土性与原泥相差较大,而堆场中段疏浚泥土性与原泥接近;分选系数、偏离系数的沿程分布与堆场疏浚泥土性分区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杨瑞敏丁建文周志彦徐桂中张远兵
关键词:疏浚泥堆场
疫情期间园林树木学课程开展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
2021年
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对高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总结了园林树木学线上教学过程中的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旨在探索适宜园林树木学线上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深入学习。
王雪娟陈鸿吴燕
关键词:疫情园林树木学线上教学
安徽省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及园林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木兰科植物在安徽省的分布及园林应用状况,对安徽省木兰科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方法:通过查找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查获取数据,掌握木兰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在安徽省的地理分布状况,并对该科植物的观赏价值及在安徽省的园林应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分布的木兰科植物现共有6属34种(含1亚种1变种1杂交种)。结论:木兰科在安徽省树种种类分布较多,但在园林应用方面的树种却比较单一。从地理分布情况看,木兰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偏南的地区,如江淮丘陵区和皖南山地丘陵区,而在安徽省北部地区分布较少。
徐晨田红申晴陈鸿成彦丽张远兵
关键词:木兰科种质资源园林应用
翻转课堂、微课及慕课的探讨被引量:6
2016年
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十三五"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培养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校教学来实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几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微课及慕课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瑞敏章振宁张远兵
关键词:教学改革
明代帝陵石刻云禽纹饰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云禽"是明代帝陵石刻群中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次数最多的装饰图样,仅在明皇陵一陵中就刻于12件人物石刻之上,占整个神道石刻总数的六分之一多,在明祖陵中也刻于12件石刻之上,占四分之一多,明十三陵刻有云禽纹饰的为8件石刻,明孝陵、明显陵则各有4件,均占各陵石刻总数较大比重,体现了该纹饰的重要地位,成为明代帝陵石刻的一个特例。而作为具有多重象征性的装饰图样,"云禽"纹饰揭示了古代官员等级、帝王意志等不同含义,同时起到了验证明代民族服制相关记载的"活化石"的作用,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考古等价值。
郑艺鸿
关键词:石刻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