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洋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教育
  • 1篇道德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思想史
  • 1篇遗址
  • 1篇议题
  • 1篇责任感
  • 1篇章太炎
  • 1篇政治
  • 1篇中国学术思想
  • 1篇中国学术思想...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素养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结构
  • 1篇社会科学哲学
  • 1篇社会责任感
  • 1篇史观
  • 1篇思想史
  • 1篇农民

机构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赵亚夫
  • 1篇江湄
  • 1篇金寿福
  • 1篇张天虹
  • 1篇吴洋洋

传媒

  • 2篇史学月刊
  • 1篇教育研究与实...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洛阳考古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蒙森与德国的古典学被引量:3
2015年
蒙森曾长期担任普鲁士科学院历史一语言分部主席一职,同时又是柏林大学罗马史教授,在德国罗马史研究领域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角色。蒙森不仅在罗马史尤其是罗马法领域进行了许多开拓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而且凭借所担任的职务为德国古典学的发展和壮大争取到大量资金和编制。本文从学术研究、学术组织和提携后人三个方面介绍蒙森对德国古典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作者试图说明,蒙森的学术地位和组织能力及号召力促成了多个里程碑式的科研项目,为德国古典学研究问鼎世界奠定了基础。
金寿福
关键词:罗马史
历史教育人格论的两个重要议题被引量:7
2004年
成熟的历史教育,以完善人格为最高目标。因为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它对学生的作用体现在信仰、观念、精神、智慧和思维能力方面。所以古人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赵亚夫
关键词:人格教育历史教学人文素养
李丹《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评介
2009年
张天虹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农民SCIENCE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本质是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被引量:4
2004年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将该课程的性质定位在公民教育上。据此,本文重点剖析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理应明确的基本理念和任务。提出了“学习和领会先进文化”、“提高公民的行动能力”、“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四大理念,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具体的课程内容,将其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
赵亚夫
关键词:课程本质课程改革公民教育社会责任感
忻州游邀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认识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通过对游邀遗址进行聚落形态分析,结合环境考古学方面的材料,来阐释该遗址先秦时期的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结构的演变,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这种演变的背景原因。
吴洋洋
关键词:聚落形态社会结构自然环境
“齐物”世界中的学术、道德、风俗与政治——章太炎的“学术”观念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释
2011年
在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章太炎是倡导求真求是之现代学术观念的重要人物。然而,他一方面自觉超越了兼知行而言之、以成德经世为旨趣的儒学式"学术"观念,另一方面又突破了现代学术以"真理"为职志而独立于"致用"的教义。章太炎以"齐物"论为理论根据,重新界定学术、政治、道德、社会之间的分界和关联,给出一套独特的关于社会领域分化的学说。章太炎的思想学说很难用"现代"与"传统"、"激进"或"保守"的现成框架来认知和解说,那将是对其人其学的极度简化。
江湄
关键词:章太炎齐物学术道德政治
怎样认识10至13世纪中华世界的分裂与再统一被引量:14
2019年
从唐王朝名义上统一的最终结束,到元世祖再次统一,10至13世纪是中国再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一个完整的历史周期。从元朝直至今日,对于10至13世纪发生的中华世界的分裂、重组与再造,始终存在着多元立场、多种角度的叙事和建构,存在着牵动现实情感和思想分歧的争论。对这些观点和叙述框架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检讨,以充分面对和理解中国历史的"叙述之难",以及这种"叙述之难"所呈现出的中国历史和文明内部的多元性、丰富性、异质性,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才能在今天的时代重新叙述和解释"中国"作为一个政治、文化共同体的历史形成,重新建立适于时合于势的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中国"认同。
江湄
关键词:全球史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