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

作品数:466 被引量:2,293H指数:19
相关作者:谭喆天张晟张丹黄凯李静娟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0篇医药卫生
  • 91篇文化科学
  • 20篇化学工程
  • 18篇农业科学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理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83篇中药
  • 77篇教学
  • 42篇活性
  • 40篇药学
  • 32篇多糖
  • 28篇色谱
  • 27篇药理
  • 26篇中药学
  • 26篇相色谱
  • 25篇课程
  • 24篇指纹
  • 24篇指纹图
  • 24篇指纹图谱
  • 22篇响应面
  • 22篇教学改革
  • 21篇响应面法
  • 21篇挥发油
  • 20篇蛋白
  • 20篇学成
  • 19篇化学成分

机构

  • 462篇河北中医学院
  • 49篇河北科技大学
  • 46篇河北化工医药...
  • 29篇河北省中医院
  • 17篇河北医科大学
  • 16篇中国中医科学...
  • 12篇石家庄医学高...
  • 12篇石家庄市中医...
  • 8篇石家庄市第四...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石家庄以岭药...
  • 5篇河北省中医药...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4篇中国食品药品...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4篇景永帅
  • 35篇郑玉光
  • 27篇张丹参
  • 16篇马东来
  • 15篇吴兰芳
  • 13篇张睦清
  • 13篇刘宇
  • 13篇王乾
  • 11篇侯芳洁
  • 11篇张一昕
  • 11篇韩雪
  • 10篇张丹
  • 9篇郑开颜
  • 9篇李菁
  • 9篇杨光
  • 8篇胡巍巍
  • 8篇杜会茹
  • 6篇宋军娜
  • 6篇郝蕾
  • 6篇王茜

传媒

  • 28篇中国中医药现...
  • 22篇中国药房
  • 19篇广州化工
  • 19篇教育教学论坛
  • 17篇河北中医药学...
  • 17篇中药材
  • 16篇中国中药杂志
  • 15篇时珍国医国药
  • 14篇广东化工
  • 14篇亚太传统医药
  • 12篇中成药
  • 1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0篇中草药
  • 9篇中国现代中药
  • 8篇中国药学杂志
  • 7篇卫生职业教育
  • 7篇中国现代应用...
  • 7篇中国医药导报
  • 6篇食品与机械
  • 6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46篇2023
  • 77篇2022
  • 70篇2021
  • 57篇2020
  • 62篇2019
  • 53篇2018
  • 36篇2017
  • 24篇2016
  • 34篇2015
  • 3篇2014
4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初级代谢产物探究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的质量差异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初级代谢产物的差异,并进行代谢通路的富集,探讨初级代谢产物的差异代谢机制。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GC-MS法测定样品,并结合聚类热图、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的初级代谢产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根据VIP>1.0,P<0.05的原则,筛选得到3个高度相关的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天冬酰胺、柠檬酸和L-脯氨酸;通过MetaboAnalyst、KEGG等工具及代谢数据库进行代谢路径分析显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是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的主要差异代谢通路。结论:该研究探讨了不同生长年限地骨皮的初级代谢产物,为确定地骨皮最佳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李新蕊吴萌贾毓欣司明东郑玉光马东来
关键词:地骨皮GC-MS不同生长年限L-脯氨酸
二维薄层色谱法在苦参生物碱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建立可用于苦参的二维薄层色谱方法。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快速获得苦参提取液,在硅胶薄层板上,以氯仿和甲醇(4:1,v/v)为第一维展开剂,以乙腈和水(9:1,v/v)为第二维展开剂,分别对苦参提取液、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溶液进行二维展开,通过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标准品的二维展开对比,并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二维展开的定性分析能力进行评价。二维薄层色谱可以提供多维度的分离和Rf信息,适用于中药等复杂体系的初步分离和定性分析。
张潇晗郑秋涵支雅静杨梦婷牛丽颖毕晓东
关键词:苦参生物碱
新冠疫情下药用植物学的云实习设计与实施
2022年
在疫情背景下,河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学教研室以中药学专业的药植实习网络课程建设为例,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创新,开创了云实习的自助式教学方式。从总体设计、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改革,成功克服了疫情影响,达到了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预期教学目标,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兄弟学院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严玉平刘钊宋军娜吴兰芳韩晓伟朱若嘉孙会改古军霞王欣彤常鑫鑫
关键词:疫情药用植物学
白芍水煎液中固体微粒对白芍总苷肠吸收的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选择白芍为研究对象,通过灌胃法测定腹主动脉血药浓度,分析水煎剂中微粒体系对白芍总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白芍按照常规水煎煮后过滤,滤液以9 000 r/min转速离心,蒸馏水洗涤后,离心分离,收集固体微粒。将分离的固体微粒以蒸馏水重悬超声分散30 s,采用纳米粒度仪测定微粒的粒径分布。分别取适量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加甲醇溶解定容得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分别检测样品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含量。以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灌胃法分析白芍水煎剂中固体微粒对大鼠肠吸收白芍总苷的影响。结果:采用纳米粒度仪测定9 000 r/min离心分离微粒的粒径分布,测得结果平均粒径为265.9 nm。芍药内酯苷在0.171 2~0.599 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6 6),芍药苷在0.276 8~0.968 8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5 8),精密度、稳定性试验RSD值都低于2%。大鼠灌胃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固体微粒组大鼠体内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无固体微粒混悬液组(P<0.01)。结论:中药白芍在水煎煮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微粒可促进难吸收活性成分白芍总苷的肠吸收,从而增强药效。
李冬云曹秀莲任艳青何颖娜刘姣
关键词:白芍水煎液白芍总苷高效液相色谱法固体微粒
中医学专业《中药学》形成性评价应用模式初探被引量:3
2018年
《中药学》是中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其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临床水平。初步构建中医学专业《中药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模式,为《中药学》教学评价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石铖郝蕾刘宇韩雪王茜曹丽静郭秋红张一昕
关键词:中医学《中药学》
藏药余甘子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藏药余甘子药材中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安石榴苷B、没食子酸甲酯、老鹳草素、柯里拉京、诃子林鞣酸、诃黎勒酸和鞣花酸含量的方法,为余甘子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2%冰醋酸水;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余甘子药材中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安石榴苷B、没食子酸甲酯、老鹳草素、柯里拉京、诃子林鞣酸、诃黎勒酸和鞣花酸分别在0.094-1.87,0.10-2.51,0.047-1.49,0.12-3.84,0.28-8.80,0.055-1.75,0.042-1.34,0.0090-2.88μg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5,102.04,101.20,99.94,99.75,100.69,100.30,100.3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同时测定余甘子药材主要成分的含量,为余甘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吴玲芳梁文仪梁文仪
关键词:鞣质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史视域下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3年
将“四史”教育融入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客观要求,也是通过专业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内在需要。中药学专业课程融入“四史”教育,必须把握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原则,同时结合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燕赵中医药文化。此文全面梳理“四史”和燕赵中医药文化在中药学专业课程中引入内容,包括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而实现“四史”教育与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宋永兴姜建明张亚京刘惠娴厉博文李菁马东来
祁白菊基原考证及道地药材成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祁白菊是河北省的道地药材,具有优良的品质,但现今不被大众所熟知。本文采用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现代研究及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祁白菊的基原及道地性成因进行考证和探讨。系统考证结果表明,祁白菊移植栽培于亳菊,特定的自然环境、优良的种质、药农的精心培育和选择以及独特的加工方式,造就了祁白菊的优良品质,在燕赵名医的广泛临床使用中提高了知名度。亳菊的特定基因是祁白菊产生优良表型的基础,安国适宜的生态环境推动了祁白菊表型的发展。本文有利于促进河北道地药材祁白菊的稳定发展,加强对祁白菊种质资源的保护、研发和临床应用。
杨雅坤崔清卓韩伟陈健肖彤郑玉光李爱英赵京山
关键词:道地药材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的知母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2023年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法综合分析不同产地知母质量差异,根据质量标志物的理论依据,进一步结合网络药理学对知母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 采用HPLC建立6个产地20批知母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组间主要差异成分;基于质量标志物“五原则”,对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知母药材成分的相关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知母药材的质量标志物。结果 建立了20批知母药材的指纹图谱,标定10个共有峰,共指认出7个共有峰,分别为新芒果苷、芒果苷、异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Ⅰ、知母皂苷AⅢ,相似度均>0.934。HCA、PCA和OPLS-DA将20批样品分为2类,河北、内蒙古为一类,山西、安徽、陕西、山东为一类。OPLS-DA筛选出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AⅢ为不同产地知母药材的差异性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AⅢ可能通过NFKB1、TNF、PPP1CC、IL1B、ATP1A3、ATP1A2、ATP1A1等靶点,调控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缝隙连接、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作用。结合质量标志物理论分析,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AⅢ可作为知母药材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建立的知母药材指纹图谱能够直观反映出不同产地知母化学成分信息,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AⅢ3个化学成分可作为知母的质量标志物。
常鑫鑫陈香茗李倩崔文华薛紫鲸许晴郑玉光宋军娜
关键词:知母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芒果苷
基于3D技术的常见中药材鉴别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将3D技术应用于中药真伪优劣鉴别,为快速准确、低成本确定中药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用显微以及景深合成软件,对常见中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3D拍摄和鉴别。结果通过3D技术能够将正品与混淆品快速区分开来,并能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适合基层推广。
郭利霄申亚君苏畅侯芳洁孙宝惠郑玉光郑倩
关键词:3D技术中药材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