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
- 作品数:18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经正课艺》看楚雄儒生李楷材的国学指趣(上)
- 2018年
- 楚雄府在咸同兵变以后,很快便恢复了雁峰书院(旋改建龙泉书院)以期重整科举颓势,惟省城昆明新建的最高学府经正书院仍是该郡"七属三井"诸生们最理想的捷径。除姚州甘德光(甘孟贤次子)外,另一位幸运儿就是李楷材。在短短的十馀年间,李楷材能与袁嘉穀、秦光玉、李坤等住院高材生同师竞技,留下了一批很宝贵的经史辞章,时人皆谓其文"仿六朝八家",而其诗"沉郁绵丽,出入温、李、钱、刘间,可谓文字之良友"。遗憾的是李楷材未竟其学,但有部分作品因师友的呵护而得以传世。
- 朱和双曹晓宏
- 关键词:晚清时期国学教育
- 骚魂依稀酹“霜园”:词曲大师吴梅病逝的历史情境
- 2020年
- 抗战时期词曲大师吴梅为躲避日寇惨绝人寰的屠杀而一路流离西上,由湘潭辗转到桂林,随后抵滇。因经受不住长期颠沛跋涉的劳苦,吴梅的病情猛烈增剧,值及门弟子李一平邀请他到大姚李旗屯家中养病。就在病逝前两个月里,吴梅怀着无比痛苦的思绪度过了短暂而难得的平静生活,他遗留给后世的绝笔之作《赠由瑞熙》《戊寅除夕忆仲培弟》《水龙吟·古微丈挽词》及【羽调·四季花】《题卢前〈楚凤烈传奇〉》都是到云南期间创作或最终改定的。此外,吴梅遗嘱及大量信札透露的狂狷风骨能够折射出他在弥留之际的精神面貌。为了告慰他生前的遗憾,吴梅遗体的措置及最终归葬经历了漫长的集体期待。
- 朱和双卜其明
- 关键词:抗战时期历史记忆
- 作为“阳明后学”的陶希皋、陶珽与陶珙交游新证(上)
- 2020年
- 浙江黄岩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学、历史学家陶宗仪的故乡,其后裔在明嘉靖间被充军到云南姚安军民府。作为“阳明后学”流播到云南(以罗汝芳、李载贽为代表)的捍卫者,陶希皋、陶珽与陶珙最终以科举世家的强大惯性改变了晚明时期“滇学”(尤其是蒙学、禅宗及书法)的整体面貌。因姚安“三陶”的落款常见有“台中”“台山”“天台”“黄岩”和“西南”“滇南”“姚阳”诸郡望,说明他们对自己不得不屈身边徼蛮夷之地流露出了消极的情绪,进而借助于《径山藏》摆脱其家族的“内地化”禁锢。
- 朱和双曹晓宏
- 彝族“同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念与传统精神家园建构被引量:4
- 2017年
- 我们所说的民族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特有的传统、习惯、风俗、精神、心理、情感等,也就是一种精神归属。精神家园作为彝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彝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思想基础,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保障群体的繁衍生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 杨甫旺张玫
- 禅韵霅溪幻姚巂:清初高奣映题刻的地方性遐想
- 2018年
- 就可以确信的明代史料而言,清初学者高奣映的身上流淌着"僰人"(姚安高氏)、"麽些"(丽江木氏)和"罗罗"(武定凤氏)先祖的血液,但他终归还是以一个"汉化之人"的身份建构了自己的文化使命。毫无疑问,高奣映的前半生因父亲的影响而纠结于"无明不清"的历史漩涡,但他的后半生却彻底实现了"非汉不夷"的自我超越,他将元代高僧清珙撰《闲咏》诗题刻于昙华寺附近即最好的例证。楚雄地方文化界近一百年来除将"题""撰"搞混淆外,还敷衍出各种具有"反话语"性质的禅林别趣。
- 朱和双卜其明
- 楚雄张家湾“张氏墓志”集释
- 2018年
- 楚雄市张家湾"张氏墓志"凡六篇,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建威将军"张士进及其祖父母、父母、夫人的墓志,撰文者为同时代云南名流尹建中、李维述、杨春富。这六篇墓志在一定程度反映了18世纪中下叶云南农民起义的历史,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因楚雄彝族自治州档案局编《楚雄历代碑刻》未收录张士进及其家族墓志,故借此公之于众,以推动楚雄地方文化研究的缓慢步伐。
- 张海平
- 关键词:家族墓志史料价值
- 数百年“楚雄风教根性”及“楚雄文脉”律动的轨迹——以“楚雄雁塔山”为至高点的人文精神论纲
- 2019年
- 在楚雄旧城的结构中存在过一条纵贯南北的“文化中轴线”(即“文脉”),楚雄文庙与雁塔就位于该“文脉”的两端。作为旧时“楚雄八景”中唯一没有倒下的真正的文物,雁塔是楚雄历史文化、古代地方治理传统与教育事业的高标,也是世世代代楚雄老百姓从未稍弃的精神象征。在新、旧学制改革的过程中,源于雁塔山的传统教育启迪了楚雄的现代文化,雁塔山以及山巅的学府成为楚雄文化教育的根脉和至高点。正是楚雄流官土署的倾力导引和楚雄各族人民的悉心护持,雁塔山的“文脉”才能够常驻于楚雄人心,作为“楚雄文脉”标志的雁塔山和楚雄师范学院的文化高度仍需要楚雄各界的精心呵护。
- 曹晓宏
- 关键词:现代教育
- 汉籍所见“楚雄雁塔山”根性预设的精神图景(上)
- 2019年
- 作为“威楚故郡”最神秘的金矿硐与“碧霞神泉”相为盈缩的传闻很难再说清楚,但汉族移民对楚雄雁塔周边区域的战略性开发却经历了一个从“军用”到“民用”的转换过程。明初在雁塔山巅修筑城墙、扩建“军仓”并增设“风云雷雨山川坛”等措施保障了汉族移民的顺利安置,而改建“武庙”“武侯祠”“三皇庙”“祗园寺”等祭祀场所迎合的都是武官阶层的精神诉求。随着楚雄世居族群对科举制度的深度认同,楚雄府、县的儒学规模逐渐突破了限制,最终呈现出向雁塔山及其周边区域靠拢的趋势。
- 朱和双
- 关键词:儒学精神科举制度集体记忆
- 作为“阳明后学”的陶希皋、陶珽与陶珙交游新证(下)
- 2021年
- 浙江黄岩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学、历史学家陶宗仪的故乡,其后裔在明嘉靖间被充军到云南姚安军民府。作为“阳明后学”流播到云南(以罗汝芳、李载贽为代表)的捍卫者,陶希皋、陶珽与陶珙最终以科举世家的强大惯性改变了晚明时期“滇学”(尤其是蒙学、禅宗及书法)的整体面貌。因姚安“三陶”的落款常见有“台中”“台山”“天台”“黄岩”和“西南”“滇南”“姚阳”诸郡望,说明他们对自己不得不屈身边徼蛮夷之地流露出了消极的情绪,进而借助于《径山藏》摆脱其家族的“内地化”禁锢。
- 朱和双曹晓宏
- 云南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的主要内容及文化内涵被引量:2
- 2015年
- 流传于云南小凉山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集史诗、神话、故事于一炉,分18个标题叙述:万物初始、阿鲁降生、阿鲁成长、离父寻母、阿鲁射日月、阿鲁喊日月、打蚊子、蟒蛇和石蚌、除妖救母、试儿、降雷、平地、驯动物、降马、收妖婆、降妖怪、斩邪龙、阿鲁之死、龙鹰大战。它是彝族古代哲学思想、远古民族历史和彝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反映。这部英雄史诗在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上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是研究《阿鲁举热》的重要文本。
- 杨甫旺
- 关键词: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