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 作品数:19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非典型的越剧现代戏 评越剧现代戏《钱塘里》
- 2024年
-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历时三年打磨的首部现实题材越剧《钱塘里》自2022年5月首演以来,不仅在浙江进行演出,还相继参加了全国各种戏剧展演,进高校下社区,所到之处掀起一波越剧小热潮。它的成功演出,以非典型越剧的姿态,突破目前越剧创作的瓶颈,以积极的时代主题,时尚的舞台呈现,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为越剧新创剧目,特别是现代戏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 曾嵘
- 关键词:现代戏舞台呈现越剧现实题材
- 中国古代美学的乐感传统及其现代性启示
- 2021年
- 追求乐感、崇尚喜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大特征。有文化学者将中国传统文化概括为"乐感文化",有美学家将中国传统美学概括为"乐学"。中国古代的乐感美学诞生于中国古代乐感文化的土壤之上,与乐感文化既有同,也有异。如何系统把握中国古代乐感文化的民族特征、整体内涵及其缺失偏颇?如何准确理解中国古代乐感美学与乐感文化相通的学理基础及其特殊规定?如何从中国古代美学的乐感传统中吸取现代性的启示。
- 祁志祥
- 关键词:乐感文化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美学学理基础
- 徐中玉先生的学术历程及其文艺主张被引量:1
- 2019年
- 主持人祁志祥语:2019年6月25日凌晨,一代宗师、著名文艺理论家徐中玉先生走完了一生的历程,享年105岁。徐中玉先生逝世后,现任及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朱镕基、温家宝等进献花圈,表达了对徐中玉先生的哀思和敬慕。徐中玉先生的思想主张和理论贡献是什么?他的人格风范和生活逸事如何?这里约请先生的几位弟子撰写一组评述、回忆文章,借以表达对徐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祁志祥的演讲录全面回顾了徐先生一生的学术历程与基本的文艺主张,周锡山的论文系统总结了徐先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方法特色,吴芸茜通过一则故事的细节描写讲述了徐先生对自己首部专著出版的提携,这些文字为人们认识徐先生为学为人的风貌打开了几扇窗口。欢迎读者与作者一起,走近徐先生,一睹大师的风采。
- 祁志祥
- 关键词:文艺理论家学术历程文艺理论研究国家领导人人格风范
- 坚持网络文艺创作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新时代重视弘扬现实主义文学被引量:3
- 2019年
- 强化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荣传统和人民文艺的基本经验。网络现实主义创作作为新时代网络文学的"这一个",在题材开拓、感情基调、主体生成和写作风格方面较好体现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美学特征和精神气象。为推动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网络现实主义创作的评论与研究;要更加开放理解网络现实主义创作,警惕回到把现实主义庸俗化和窄化的老路;更要处理好顶层设计、网站管理和网络创作的三重关系,在坚持网络文艺作品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保证国家意识形态、市场运营和作家个体在社会主义文化领域里和谐共振,奏响新时代网络文化的最强音。
- 张永禄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网络文化现实主义
- 佛教美学的研究历程及其逻辑结构被引量:1
- 2020年
- 佛教美学是一个跨学科论题,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收获需要佛教与美学两方面的积累。笔者以太虚法师、严北溟、蒋述卓、王海林等学者的研究为历史坐标,回顾了佛教美学这门交叉学科的研究历程,并在权衡得失、综合取舍的基础上,就佛教美学原理的重构提出逻辑构架,对于人们全面、准确认识佛教美学原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佛教美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和参考价值。
- 祁志祥
- 关键词:佛教佛教哲学佛教艺术
- 一体两面,知行合一--蔡元培的多重社会角色及其美学美育贡献
- 身处急剧变化的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蔡元培一身兼具多重社会角色。他不仅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而且是现代知识分子和杰出的学者。作为社会活动家,他扮演的是民主革命家、现代教育家的角色;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和学者,他以启蒙思想家、美学...
- 祁志祥
- 关键词:革命家美学家
- “大银幕”还是“小屏幕”?——对当前纪录片“院线化”现象的一种媒介思考被引量:2
- 2019年
- 在当前资金、市场、人才和技术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国内纪录片产业不必过度追求“影院化”。这并非固步自封,削足适履之谈。相反,国产纪录片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专业电视频道和各种新媒体平台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 徐红
- 关键词:纪录片屏幕银幕媒介院线黄金时期
-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国古代美学关于“美”的认识有五大基本范畴,即“滋味”“文饰”“心性”“道德”“适性”。这五大范畴渗透在中国古代儒、道、佛、艺四大文化形态中,衍生出儒、道、佛、艺等本同末异、丰富多彩的美论范畴群,与五大基本范畴形成互补、相得益彰。在审美环节,“乐感”“直寻”“殊好”“正赏”“真妙”范畴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观照对象之美的完整要求,“体味”“情观”“静观”范畴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的方法论思想。于是,中国古代美学就呈现出一个主客呼应、有主有次、相互关联、气象万千的范畴体系。其中凝聚的美与有价值的乐感相联系的思想,对当下的审美实践和中国特色美学学科体系建构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祁志祥
- 关键词:中国古代美学美学范畴逻辑结构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开拓被引量:1
- 2019年
- 长期以来,陆扬教授在文化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就卓著。他最近完成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脉络的重磅成果。全书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分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理论、西方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三个阶段,并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第二国际到列宁的文化思想、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法兰克福学派文化观、伯明翰学派文化观、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六个单元加以梳理评述,范围覆盖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前后照应,左右顾盼,既一脉贯通,又多线延展。本文对该书纵横交织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相互关联作了简要的辨析、提炼和勾勒,对人们准确把握该书真谛和价值具有提纲挈领的参考意义。
- 祁志祥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 “意境”:中国古代诗学的美本体范畴被引量:4
- 2019年
- 近些年有学者将“意象”说成是美的本体范畴,提出“美在意象”或“美是意象”,这可能是对“意象”美学地位的过度抬高。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只是“意境”的初级形态,包含“意象”的“意境”只是中国古代诗学的美本体范畴,或是书画艺术和部分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范畴。“意境”是言志缘情、主文谲谏的中国古代诗歌以“象”表“意”的结晶。它虽然坚持主体的“意”与客体的“境”相融合,但重心在“意”不在“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表现主义的审美特征。与西方再现主义文学作品创造的“形象”判然有别。
- 祁志祥
- 关键词:古代诗学本体范畴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