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作品数:2,893 被引量:12,743H指数:40
相关作者:李婧陈建先徐则荣丁冰王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49篇期刊文章
  • 16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15篇经济管理
  • 89篇文化科学
  • 76篇政治法律
  • 59篇社会学
  • 4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历史地理
  • 9篇哲学宗教
  • 8篇理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6篇语言文字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军事

主题

  • 230篇实证
  • 224篇经济增长
  • 169篇金融
  • 158篇企业
  • 104篇实证分析
  • 102篇资本
  • 101篇经济学
  • 100篇货币
  • 99篇实证研究
  • 90篇产业结构
  • 85篇城市
  • 84篇出口
  • 77篇中国经济
  • 75篇博弈
  • 63篇零售
  • 60篇制造业
  • 56篇对外直接投资
  • 56篇政府
  • 55篇城乡
  • 53篇财政

机构

  • 2,715篇首都经济贸易...
  • 5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9篇中国人民大学
  • 42篇北京物资学院
  • 41篇北京师范大学
  • 35篇对外经济贸易...
  • 30篇中央财经大学
  • 23篇清华大学
  • 18篇北京大学
  • 17篇北京财贸职业...
  • 12篇南开大学
  • 1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数...
  • 10篇河北农业大学
  • 10篇河南财经政法...
  • 10篇中国商业经济...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6篇李婧
  • 95篇王文举
  • 65篇王少国
  • 64篇徐则荣
  • 59篇周明生
  • 49篇丁冰
  • 48篇郎丽华
  • 45篇祝合良
  • 39篇田新民
  • 39篇王军
  • 36篇赵家章
  • 35篇刘宏
  • 33篇张连城
  • 33篇杜雯翠
  • 32篇闫云凤
  • 29篇杜军
  • 29篇邓阳
  • 28篇沈宏亮
  • 27篇廖明球
  • 25篇王佃凯

传媒

  • 123篇首都经济贸易...
  • 118篇环渤海经济瞭...
  • 98篇现代商业
  • 80篇经济与管理研...
  • 58篇商场现代化
  • 56篇时代经贸
  • 44篇商业经济研究
  • 30篇统计与决策
  • 30篇经济社会体制...
  • 29篇商业时代
  • 29篇管理世界
  • 25篇经济纵横
  • 24篇合作经济与科...
  • 23篇中国市场
  • 23篇河北企业
  • 22篇商业研究
  • 21篇中国流通经济
  • 21篇人口与经济
  • 20篇价格理论与实...
  • 19篇技术经济与管...

年份

  • 37篇2024
  • 178篇2023
  • 173篇2022
  • 167篇2021
  • 181篇2020
  • 147篇2019
  • 102篇2018
  • 129篇2017
  • 142篇2016
  • 135篇2015
  • 175篇2014
  • 124篇2013
  • 146篇2012
  • 152篇2011
  • 147篇2010
  • 160篇2009
  • 56篇2008
  • 82篇2007
  • 77篇2006
  • 60篇2005
2,8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产分割、区域间贸易与CO_2排放:基于IRIO模型的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当前,国际生产分割快速发展,传统的生产者责任污染排放核算面临挑战,消费者责任核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一国内部地区间的生产分割程度较之国际更高,地区间贸易隐含碳研究却相对较少。数据可得性较差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利用半官方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辅以海关数据,调整加工贸易影响;并基于改进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生产分割下地区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而,提出拓展的"碳排放要素"HOV模型,预测隐含碳的净流向。模型证实,各区域"生产碳排放"与"消费碳排放"之差,等于各区域"隐含碳净流量",生产碳排放可由消费碳排放与隐含碳净流出加总得到。实证结果显示:京津区域、东部沿海区域等经济发达区域的消费碳排放大于生产碳排放,它们是隐含碳净流入地区;而东北区域、西南区域等地区是隐含碳净流出地区,即地区发展中高排放产业转移造成的污染转移多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表明地区间碳排放转移差异巨大,这增加了碳排放交易的难度和不确定性。2002年和2007年"碳排放要素"HOV模型的预测成功率分别为75%和89%,该结果与以往对于国家层面研究相比,理论与实证相符程度更高,说明一国内部各区域更接近HOV模型的经典假设。对各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结果显示,多数地区的资本形成是消费碳排放的主因,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2002年和2007年两个时点的比较发现,各地区的消费碳排放本地市场效应明显,但随着时间在逐步减弱,意味着地区环境政策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区际贸易。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赵忠秀闫云凤裴建锁
关键词: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贸易隐含碳消费者责任
基于CAS的多主体寡头竞争仿真平台被引量:6
2007年
经济仿真反映了经济学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但是其理论体系发展还不完善,没有统一的研究范式。在复杂适应系统(CAS)这一理论基础上建立多主体寡头竞争仿真平台的方法可以为寡头竞争这一类研究课题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仿真平台,在建立经济仿真统一的研究范式方面做出一点探索。
任韬王文举
关键词:CAS寡头竞争经济仿真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被引量:9
2010年
2009年,本轮经济周期已完成筑底,2010年,中国将进入下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根据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的特点,未来的扩张期将长达7—8年之久。但是,未来的经济扩张很可能是缓慢的、在波动过程中完成的。排除随机因素的冲击和错误货币政策的影响,根据中国物价水平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关关系,在未来3—5年内,中国爆发通货膨胀的概率很小,经济较快增长和低通胀是经济运行的主旋律。为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扩张期内稳定健康地发展,应当确定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并根据适度增长区间随时调整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张连城
关键词:经济周期通货膨胀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区域性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使用2001-2017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商贸流通业效率区域性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技术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商贸流通技术效率由东向西递减,具有显著区域性差异;商贸流通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中部流通效率提升最高,东部其次,西部最低。为提升商贸流通业运行效率,大力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建议应着重促进发展中西部地区流通业;注重区域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提高流通技术创新水平。
蒋锋
关键词:商贸流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
供给引领需求,信心叠加补偿,消费复归长期增长轨道——2021年第2季度(4-6月)中商消费指数(CCI)发布
2021年
2021年8月15日,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对外发布了2021年第2季度(4-6月)中商消费指数(CCI)及其6个子指数。2021年,我国消费呈现低开高走的整体走势。在全球疫情防控未达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盈利预期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消费指数在年初连续三个月以近四年最低指数水平开局;进入二季度,疫情防控成果得以巩固,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信心有所修复,消费指数触底反弹,城乡居民消费向着疫情前的长期增长轨道逐步靠拢。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商消费指数”课题组李智李智崔光野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消费信心
影响我国旅游业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2年
【摘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以1994年到2010年的数据,利用计量工具.得出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农村居民旅游花费、旅游人数、铁路长路四个变量是影响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因素;其中,运输路线的长度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程度明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赵双玲
关键词:旅游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以银行业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体来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银行业,国有大型银行的国际排名位于前列。本文通过TC和RCA指数以及构建的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指数(STC)从定量的角度结合我国银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指出新常态下传统银行应与"互联网+"时代特征相结合,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王也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信息化能否降低城市环境污染?被引量:7
2016年
以2003—2012年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效应模型与分位数回归等方法检验信息化与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SO_2)、工业烟尘等三种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工业SO_2与工业烟尘的排放强度,对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当污染排放强度较低时,信息化对降低污染排放强度的作用十分明显;当污染排放强度较高时,信息化的作用不再显著。
杜雯翠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污染城市分位数回归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效益及环境效应分析被引量:21
2018年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表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测算对比了各主要经济体从中、美两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中获取的实际经济利益和为此承担的隐含碳排放。测算结果表明,在过去十余年间,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渐将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原材料生产转移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将高附加值、低污染的高端元器件生产留在本国内部,在从电子信息产业全球贸易中获得绝大部分经济利益的同时,将大量污染留给了中国。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产值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我国只是较多的参与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劳动密集型的环节而已,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并不高,仍需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蒋雪梅刘轶芳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电子信息产业隐含碳排放
热钱涌进冷车市
2005年
2004年中国车市一冷再冷不景气的情况,让很多人追忆着2002—2003年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井喷”式增长热潮的情景,伴随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海外投资、民营投资、国家投资、企业自主投资在内的众多资本纷纷加入这一行业。即使在2004年车市“回暖无望”的情况下,也难挡住投资的热潮。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对这一状态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投资过热,如何控制汽车行业投资。现在的问题不应集中在讨论是否投资过热,而应更多地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投资,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窦佳
关键词:车市投资过热汽车产业汽车行业热钱情景
共2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