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作品数:3,691 被引量:17,287H指数:46
相关作者:雷宏振周晓唯睢党臣张萍王琴梅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065篇期刊文章
  • 2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25篇经济管理
  • 225篇文化科学
  • 181篇社会学
  • 121篇政治法律
  • 8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5篇医药卫生
  • 23篇哲学宗教
  • 19篇农业科学
  • 11篇建筑科学
  • 10篇理学
  • 7篇语言文字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电子电信
  • 4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46篇金融
  • 244篇实证
  • 216篇企业
  • 165篇农村
  • 156篇经济增长
  • 141篇资本
  • 135篇银行
  • 127篇经济学
  • 110篇实证研究
  • 106篇实证分析
  • 95篇农业
  • 93篇城市
  • 85篇绩效
  • 82篇养老
  • 82篇农民
  • 81篇教育
  • 70篇融资
  • 68篇政府
  • 65篇货币
  • 64篇人力资本

机构

  • 3,290篇陕西师范大学
  • 145篇西安交通大学
  • 74篇西北大学
  • 36篇西安财经学院
  • 32篇商洛学院
  • 30篇西北农林科技...
  • 25篇西安理工大学
  • 24篇清华大学
  • 23篇西安外国语大...
  • 23篇西安电子科技...
  • 22篇中央财经大学
  • 20篇厦门大学
  • 18篇西安石油大学
  • 17篇西北政法大学
  • 16篇长安大学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数...
  • 14篇北京科技大学
  • 14篇吉首大学
  • 13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52篇李忠民
  • 144篇周晓唯
  • 123篇雷宏振
  • 105篇王琴梅
  • 100篇睢党臣
  • 71篇姚宇
  • 69篇孔祥利
  • 66篇张映芹
  • 53篇尹海员
  • 53篇胡秋灵
  • 48篇丁越兰
  • 47篇何炼成
  • 45篇张淑惠
  • 41篇王兆萍
  • 36篇刘湖
  • 36篇许军
  • 35篇邢丘丹
  • 32篇王怡
  • 32篇王文军
  • 30篇刘新华

传媒

  • 77篇陕西师范大学...
  • 77篇西安财经学院...
  • 63篇统计与决策
  • 46篇知识经济
  • 44篇统计与信息论...
  • 44篇西安邮电学院...
  • 43篇经济与管理
  • 39篇商场现代化
  • 33篇西安电子科技...
  • 32篇科技进步与对...
  • 30篇西北农林科技...
  • 29篇商情
  • 26篇商业研究
  • 26篇科研管理
  • 25篇技术经济
  • 24篇生产力研究
  • 22篇品牌
  • 21篇软科学
  • 21篇经济经纬
  • 20篇理论导刊

年份

  • 2篇2024
  • 93篇2023
  • 108篇2022
  • 119篇2021
  • 139篇2020
  • 133篇2019
  • 144篇2018
  • 148篇2017
  • 210篇2016
  • 251篇2015
  • 220篇2014
  • 220篇2013
  • 226篇2012
  • 242篇2011
  • 234篇2010
  • 146篇2009
  • 142篇2008
  • 131篇2007
  • 126篇2006
  • 99篇2005
3,6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竞争态势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3
2021年
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础,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与先导性产业。中美贸易摩擦在加剧产业竞争态势的同时也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会窗口。文章运用产业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当前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坚持系统观念与原创导向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实践的技术发展路线、完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突破薄弱环节、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引领创新链发展进而形成现代化创新网络体系等策略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卡脖子"困境,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杨道州苗欣苑邱祎杰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
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的四重批判
2022年
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尽管对基于个体自利性的市场效率理论和企业家理论有所贡献,但其意识形态上的根本错误性和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攻击都要求必须对它进行坚决的批判。通过从居民行为、厂商行为以及社会分配中利息直接表现和长期利率变化原因4个视角对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的逐一批判可以发现,自由主义者对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不遗余力地称赞并非因为这一理论有多么普遍的解释力,而是因为它给自由主义空洞的宣传口号披上了一件学术的外衣。
姚宇苗静云
关键词:庞巴维克
试论西部地区乡土化人才的培养被引量:1
2004年
西部地区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充分适应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西部地区人才流失极为严重。因此,必须调整西部地区的教育结构和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培养扎根深、用得上、用得起、留得住的乡土化人才,同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为乡土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张毅梁克荫
关键词:教育结构
市场导向型教学模式对营销专业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对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分析,找出当前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并尝试性的提出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适合当前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办法,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专业人才培训办法,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和实际价值。
肖春兰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市场营销教学管理
玉米金融化、价格形成机制及政策选择被引量:16
2018年
日趋明显的玉米金融化和能源化趋势改变着玉米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本文基于2004年9月-2017年7月玉米集贸市场价格月度数据,利用ARDL模型,从供求基本面、进出口贸易、行业政策及金融化因素视角对我国玉米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供求基本面和行业政策在玉米价格形成过程中作用显著,但金融化力量中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玉米期货价格、原油价格及汇率在玉米市场定价机制中作用更加明显和直接。同时敏感性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的新变化使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仅要关注供求等基本面的变化,还需完善玉米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体系,强化对国际市场、期货市场和汇率市场的监管。
吴海霞葛岩史恒通
关键词:玉米金融化ARDL模型
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文章利用我国1978年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和出口的数据,按东、中、西三个地区分类,对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口增长、出口增长分别采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汤向俊
关键词:经济增长
社保基金投资绩效研究现状
2010年
本文对社保基金投资绩效研究进行总结。在国内和国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和归纳,对我国当前对社保金投资绩效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予以分析。最后文章指出结合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绩效评估研究,通过确立我国社保基金运作管理的原则,筛选和组建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规范社保基金管理人的行为,提高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水平与经营业绩,对于促进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和制度完善,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王阿林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绩效
基于货币需求的我国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区别于以往对流动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流动性定义,从货币需求角度对货币流动性需求的形成、货币流动性供给限制和货币流动性实现机制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即: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缺乏有效风险防控机制,形成了当前社会财富总值和流动性货币需求的互为因果、互为促进的恶性循环。从这一结论出发指出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姚宇
关键词:流动性流动性过剩货币需求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国际比较及启示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体、研发活动的界定、研发费用的内容、研发费用抵扣模式四个方面总结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演变的过程和趋势。并从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和口径、加计扣除的比例、适用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类型、加计扣除的确定标准等四个方面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做法进行了比较,得出相关启示,为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改进提出对策建议。
任海云张旎
关键词:加计扣除政策税收优惠
绿色债券发行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路径和机制研究
2023年
深入探究绿色债券发行的经济效应对于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勾勒发行绿色债券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质增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PSM-DID模型对发行绿色债券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二者存在何种关系、有何作用机理以及异质性影响展开系统性分析,解构绿色债券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逻辑,并采用多重稳健性检验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发现:第一,发行绿色债券支持债券创新效应假说,有助于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质增量,从实质效果来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漂绿”问题尚不严重;第二,基于绿色债券发行特征的剖析显示绿色债券的发行额度越高、发行期限越长,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效果越强;第三,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及增强投资者关注等三条路径作用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第四,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发行绿色债券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西部地区的样本中更显著。文章研究结果在理论上丰富了企业绿色债务融资经济后果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上不仅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和“构建以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了政策参考,而且为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研判当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成色”,防范绿色债券“漂绿”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李博阳张嘉望沈悦杜强
关键词:融资成本投资者关注
共3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