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中医药大学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作品数:46 被引量:450H指数:13
相关作者:车玲艳王泽锋郑璐杨雯李玄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药物研究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2篇缺血
  • 12篇川芎
  • 12篇川芎嗪
  • 11篇注射
  • 11篇葛根素
  • 9篇丹红
  • 8篇丹红注射液
  • 8篇血管
  • 8篇缺氧
  • 8篇脑缺血
  • 8篇内皮
  • 8篇内皮细胞
  • 6篇蛋白
  • 6篇血管内皮
  • 6篇血管内皮细胞
  • 6篇血性
  • 6篇乳鼠
  • 6篇微血管
  • 6篇微血管内皮

机构

  • 46篇浙江中医药大...
  • 6篇浙江大学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山东步长制药...
  • 3篇山东步长制药...
  • 2篇浙江省新华医...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中医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上城区...

作者

  • 41篇万海同
  • 28篇张宇燕
  • 21篇周惠芬
  • 13篇何昱
  • 9篇李金辉
  • 8篇郭莹
  • 8篇王玉
  • 7篇周鹏
  • 7篇韩进
  • 6篇朱振洪
  • 4篇葛立军
  • 4篇潘远江
  • 4篇余勤
  • 3篇虞立
  • 3篇张国平
  • 3篇刘华
  • 3篇张莉
  • 2篇别晓东
  • 2篇樊守艳
  • 2篇汪兴宇

传媒

  • 11篇中国中药杂志
  • 9篇中草药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生理学报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第八届博士生...
  • 1篇第四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体积、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探讨3′-甲氧基葛根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3′-甲氧基葛根素2个剂量组(5,10 mg.kg-1.d-1)和尼莫地平组(5 mg.kg-1.d-1)。观察行为学的改变,脑梗死体积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3′-甲氧基葛根素具有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梗死体积,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其中10 mg.kg-1的3′-甲氧基葛根素作用尤为显著。结论: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韩进万海同葛立军朱振洪郭莹张宇燕李金辉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谷红注射液抗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7
2014年
为探讨谷红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本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谷红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尼莫地平注射液组,每组10只。在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比,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含量、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表明谷红注射液能显著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缩小大鼠手术后的脑梗死体积,显著提高脑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同时还可显著提高血清中t-PA的含量,降低PAI含量,降低TXB2的含量,提高6-keto-PGF1α含量。说明谷红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血栓的作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舒明春万海同周惠芬杨洁红赵涛付巍何昱
关键词:谷红注射液脑缺血再灌注
虎杖苷对脑出血性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大鼠脑出血性损伤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建立脑出血模型,观察虎杖苷对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水平,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结果与脑出血模型组相比,虎杖苷(25、50、100 mg/kg)可显著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脑组织SOD活力、降低MDA水平,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血清中IL-1β水平,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虎杖苷通过对抗自由基损伤,抗凋亡及抗炎等作用,发挥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
刘铭刘华张国平张宇燕万海同杨洁红
关键词:虎杖苷BCL-2蛋白白细胞介素-1Β
丹参素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为探讨丹参素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与抗脑缺血作用的相关性,该文建立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静脉注射丹参素(40 mg·kg-1)后,采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丹参素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绘制时-效曲线;用DAS 3.2.6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相同剂量的丹参素给药后在模型及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以及模型大鼠给药后的药效学指标变化,评价丹参素在治疗脑缺血疾病中的作用。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及正常大鼠体内丹参素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0.267±0.026),(0.148±0.020)h,t1/2β分别为(1.226±0.032),(1.182±0.082)h,AUC0-∞分别为(42.168±4.007),(26.881±1.625)mg·L-1·h,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浆中SOD活性降低,LDH活性升高,丹参素在一定时间内能抑制SOD活性下降,LDH活性上升。表明丹参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在体内较正常大鼠体内滞留时间更长,消除减慢,反映了丹参素临床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合理性;丹参素抗脑缺血损伤作用可能与其在体内水平有关,其血药浓度与血浆中SOD活性呈正相关,LDH活性呈负相关。
艾进超周惠芬舒明春戴柳玲郑璐张宇燕杨洁红伍宪彬万海同
关键词:丹参素药动学药效学抗脑缺血损伤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纯化甘草有效部位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提取纯化甘草有效部位。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并以甘草酸和甘草苷的提取率为指标,优化提取纯化工艺。结果: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性能优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上样7倍树脂柱体积的0.6倍原液浓度的样品液,流速2.5BV.h-1,吸附时间6h;12BV的70%乙醇洗脱。结论:甘草活性部位的得率为4.18%,其中含甘草酸78.40%,甘草苷17.51%。
张宇燕杨洁红万海同王玉李金辉
关键词:甘草酸甘草苷大孔吸附树脂纯化
体外血脑屏障的构建及川芎嗪与葛根素合用对P-gp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葛根素合用对糖氧剥夺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通透性增高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星型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葛根素组、葛根素川芎嗪合用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测定TEER、γ-GT、AKP活性及LDH含量等方法比较和鉴定BBB的特征,RT-PCR检测各组P-gp的基因表达。结果:与单层细胞模型相比,BMECs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电阻抗可达到(252.61±13.14)Ω·cm2,γ-GT、AKP均显著增加(P<0.01),各用药组较模型组均能下调P-gp基因表达(P<0.01),川芎嗪与葛根素合用组较川芎嗪、葛根素单用显著下调P-gp基因表达(P<0.05)。结论:体外BBB构建成功。川芎嗪、葛根素合用下调P-gp的表达,减少对药物泵出外排,其机制可能与其协同增效治疗BBB损伤有关。
李金辉朱振洪葛立军张宇燕杨洁红万海同
关键词:血脑屏障川芎嗪葛根素P-糖蛋白
大孔树脂吸附法优化分离纯化黄芪总皂苷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优化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芪中总皂苷工艺的实验研究。方法: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通过树脂型号、吸附时间、最佳pH、上样流速、洗脱体积等条件考察,优化黄芪皂苷的纯化工艺。结果: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黄芪总皂苷的较佳工艺是,DA-201型树脂,静态吸附8 h,上样样品pH5,上样流速0.5 mL/min,洗脱溶剂4BV的50%乙醇。结论:优化的黄芪总皂苷分离纯化工艺相对稳定,成本较低,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为含有黄芪的相关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金乾兴李艳芳杨洁红张宇燕周惠芬
关键词:皂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
葛根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水肿及神经细胞Na^+-K^+-ATPase、Ca^(2+)-ATPase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观察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水肿及神经细胞Na+-K+-ATPase、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葛根素能明显降低MCAO大鼠脑含水量,提高Na+-K+-ATPase、Ca2+-ATPase活性。结论大鼠MCAO后脑组织水肿明显,ATPase活性降低;葛根素可以减轻此类损伤,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王玉朱慧渊郭莹韩进万海同
关键词:葛根素MCAO
中医药治疗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出血性卒中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疾病,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认为出血性卒中的病机与毒损脑络、髓虚毒损及瘀血停留、水瘀互结等有关,临床常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瘀、通腑、破血化瘀、填精补髓等方法治疗。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炎症、细胞凋亡等不同途径来减轻脑水肿,改善血脑屏障及神经功能发挥脑保护作用。笔者总结了中医药治疗出血性卒中相关研究内容,为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余剑媛周惠芬郭建文何昱万海同
关键词:出血性卒中中医药病机
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的转运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性和转运机制。方法:利用MTT试验研究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配伍后的转运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甲苷、川芎嗪和葛根素的吸收转运Papp皆<1.0×10-6cm·s-1,吸收转运Papp与难吸收药物阿替洛尔接近,其口服在体内的吸收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葛根素>川芎嗪>黄芪甲苷。皂苷与黄酮配伍后,黄芪甲苷吸收转运Papp明显提高,促进吸收方向转运;黄酮、皂苷和生物碱的相互配伍对黄芪甲苷的外排作用明显,对川芎嗪和葛根素的吸收转运影响不明显。各有效部位代表成分的双向转运程度差异较大,Papp(B→A)明显大于Papp(A→B),提示这3个有效部位代表成分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从BL侧到AP侧的外流转运较占优势。结论:黄芪甲苷、川芎嗪和葛根素可能为吸收不良的化合物,在其转运途径中可能受到了小肠顶侧膜的转运蛋白的外排作用。
周惠芬杨雯张宇燕李金辉杨洁红葛立军何昱万海同
关键词:养阴通脑颗粒CACO-2细胞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转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