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药学院

作品数:3,094 被引量:12,502H指数:36
相关作者:黄民刘培庆陈缵光黄芝瑛徐月红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暨南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28篇期刊文章
  • 734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65篇医药卫生
  • 280篇理学
  • 149篇化学工程
  • 111篇生物学
  • 106篇文化科学
  • 71篇农业科学
  • 6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0篇经济管理
  • 15篇社会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电子电信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机械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89篇细胞
  • 295篇药物
  • 189篇色谱
  • 187篇活性
  • 162篇相色谱
  • 159篇基因
  • 141篇蛋白
  • 134篇肿瘤
  • 133篇液相色谱
  • 128篇高效液相
  • 118篇高效液相色谱
  • 95篇色谱法
  • 94篇电导
  • 91篇电导检测
  • 88篇心肌
  • 86篇药理
  • 85篇制剂
  • 76篇体外
  • 76篇中药
  • 72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3,072篇中山大学
  • 24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08篇广州中医药大...
  • 78篇中国食品药品...
  • 66篇广东药学院
  • 65篇广州医科大学
  • 59篇中山大学附属...
  • 59篇广东药科大学
  • 47篇暨南大学
  • 4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6篇中山大学孙逸...
  • 35篇沈阳药科大学
  • 27篇广东食品药品...
  • 26篇广东省人民医...
  • 23篇广东省农业科...
  • 22篇药物有限公司
  • 21篇广东省中医院
  • 21篇中山大学附属...
  • 20篇华南理工大学
  • 20篇香港大学

作者

  • 233篇黄民
  • 180篇刘培庆
  • 171篇杨得坡
  • 162篇陈缵光
  • 132篇吴传斌
  • 98篇陈健文
  • 90篇王冬梅
  • 86篇黄芝瑛
  • 86篇毕惠嫦
  • 83篇徐月红
  • 80篇蒋林
  • 70篇杜军
  • 67篇钟国平
  • 63篇王雪丁
  • 62篇李嘉丽
  • 62篇黄河清
  • 61篇金晶
  • 60篇葛发欢
  • 59篇徐新军
  • 56篇姚美村

传媒

  • 112篇中药材
  • 80篇药学学报
  • 76篇中国药理学通...
  • 74篇今日药学
  • 68篇中国临床药理...
  • 65篇中山大学学报...
  • 61篇中草药
  • 44篇中国药房
  • 38篇中国新药杂志
  • 36篇中国药学杂志
  • 36篇中国医院药学...
  • 35篇时珍国医国药
  • 3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1篇中成药
  • 30篇广东药学院学...
  • 28篇分析测试学报
  • 27篇中国中药杂志
  • 26篇中山大学学报...
  • 25篇中国医药工业...
  • 24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5篇2024
  • 88篇2023
  • 95篇2022
  • 66篇2021
  • 91篇2020
  • 141篇2019
  • 148篇2018
  • 140篇2017
  • 197篇2016
  • 205篇2015
  • 201篇2014
  • 191篇2013
  • 214篇2012
  • 245篇2011
  • 164篇2010
  • 161篇2009
  • 189篇2008
  • 118篇2007
  • 137篇2006
  • 120篇2005
3,0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银温敏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考察不同比例组合的泊洛沙姆407(F127)和泊洛沙姆188(F68)的相变温度,制备以此2种温敏聚合物为基质的纳米银温度敏感性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搅拌子法考察不同比例F127和F68组合的相变温度,筛选出优化组合;以纳米银为主药,制备纳米银温敏凝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制备的凝胶室温下流动性较好,均匀细腻,质量稳定。结论:该温敏凝胶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陈美婉韩珂刘阳潘昕吴传斌
关键词:纳米银温敏凝胶
一种聚乳酸聚乙醇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的新工艺,即将海藻酸钠与钙离子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与复乳法制备微球的工艺相结合。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以包封率、载药量、产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PLGA黏度、海藻酸钠浓度及外水相1中氯化钙浓度对微球性质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微球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重现性好,微球形态圆整,结构致密,平均粒径为67.5μm,载药量、包封率和产率分别为0.669%、53.38%和80.08%。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制备PLGA微球的新工艺,微球的理化性质良好。
罗宇燕张永明吴传斌
关键词:缓释微球复乳法海藻酸钠
五酯片不同给药间隔抵抗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扑热息痛(paracetamol)又称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其导致的药源性肝损伤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五酯片(南五味子醇浸膏,Wuzhi Tablet,WZ)是临床上常用的护肝药。作者前期研究表明,WZ预处理三天后与APAP同时给药可抵抗APAP所致肝损伤,但单次给予WZ与APAP不同给药间隔对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单次给予WZ与APAP不同间隔给药后的肝损伤指标变化、APAP代谢物生成情况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代谢酶活性,考察了WZ单次不同给药间隔抵抗APAP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动物实验经中山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结果表明,单次给予WZ 0、0.5及2 h后再给予APAP,均可显著减轻APAP所致肝损伤,其机制为抑制CYP450酶介导的APAP代谢激活,减少APAP毒性代谢物的生成。本研究进一步确证了WZ与APAP间隔0、0.5及2 h给药具有显著抵抗APAP所致肝损伤的作用,WZ通过抑制APAP代谢激活相关的CYP450酶活性,从而抵抗APAP所致肝损伤,为五酯片防治APAP所致肝损伤提供新数据。
徐乐千周艳莹姜伊鸣邢云惠黄民毕惠嫦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药源性肝损伤给药间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咯烷酮羧酸钠含量
2022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咯烷酮羧酸钠含量的方法。采用AlpHasil VC-NH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pH为3的0.05 mol/L磷酸二氢钾(体积比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05nm。吡咯烷酮羧酸钠在质量浓度50.28~150.83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定量限为105.70ng/mL,回收率为98.51%~101.90%。
蔡铱妮孙红梅徐新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通过全面查阅和梳理有关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炮制的古今医药文献,厘清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的炮制历史沿革,分析其现代研究现状,总结了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等现代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炮制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筛选优势...
梅全喜曾聪彦田素英赵志敏杨得坡
关键词: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历史沿革
文献传递
益母草药材中水苏碱成分的高频电导毛细管电泳法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建立了益母草药材中水苏碱含量测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以融硅毛细管(150μm×60cm)为分离柱,H3PO4-NaH2PO4缓冲液为电泳介质(2 0mmol/LNaH2PO4,H3PO4调pH5 0),在12 0kV,柱端高频电导检测了益母草药材中水苏碱的含量,重点探讨了缓冲液的种类、浓度、pH值、分离电压、进样时间、进样高度及毛细管有效长度对检测的影响;该法的线性范围为20 0~1300μg/mL,检出限为2 50μg/mL;结果表明该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益母草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王峻梅翟海云陈缵光
关键词: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检测非接触式电导检测水苏碱益母草
青霉素钠离子导入经皮吸收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法,以离体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比较青霉素钠经离子导入与被动扩散的透皮速率,并以HPLC法测定皮肤和接收液中青霉素钠的含量。结果表明,离子导入和被动扩散的透皮速率分别为241.02和31.91μg·cm-2·h-1。提示离子导入能促进青霉素钠的经皮吸收(P<0.05),且导入量随着导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皮内注射为对照,考察了青霉素钠经离子导入在SD大鼠在体皮肤中的滞留情况。结果表明,离子导入组皮肤中的青霉素钠含量[(72.52±22.06)μg/g]与皮内注射组[(54.04±12.31)μg/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韦敏燕吴传斌徐月红冯敏
关键词:经皮给药离子导入皮试青霉素钠
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对A54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IONP_s)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染色体和DNA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方法:比较相同粒径范围(约5nm)的胺基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Amine-IONP)和聚乙二醇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PEG-IONP)对A549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高内涵法检测细胞经IONP_s处理后的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内质网(ER)状态的变化;采用体外胞质分裂法微核试验和彗星电泳评价IONP_s对染色体和DNA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两种纳米氧化铁颗粒处理48h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小于20%。相同浓度条件下,PEG-IONP主要表现为对A549细胞G0/G1期阻滞,自20μg/mL起即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率(P<0.01),320μg/mLPEG-IONP处理24h后可诱导p21与p5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48h时,Amine-IONP作用后细胞ROS、MMP及ER水平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20和80μg/mL,而PEG-IONP作用后产生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40、40和160μg/mL。此外,与PEG-IONP比较,Amine-IONP可在较低浓度条件下诱导微核和彗星拖尾形成(Amine-IONP的起始浓度为20和80μg/mL;而PEG-IONP则为40和160μg/mL)。经氧自由基清除剂乙酰半胱氨酸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预处理后,两者导致的胞内ROS含量和尾部DNA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带正电荷的Amine-IONP更易于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及与之有关的DNA损伤;相比之下,PEG-IONP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较弱,但除氧化损伤外也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干扰细胞增殖,作为肿瘤诊断试剂具有一定优势。
文海若郭雅娟郭雅娟黄芝瑛王雪
关键词:A549细胞微核试验彗星试验
PGC-1α与RIP140相对水平在心力衰竭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
<正>目的: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能量代谢方式发生改变。转录辅激活因子PGC-1α通过调节心肌脂肪酸摄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以及线粒体再生等能量代谢过程,已被证实为重要的核受体调节蛋白。转录辅抑制因子RIP140与PGC...
陈艳芳刘培庆
文献传递
微流控芯片电解质介导连接在柱式电导检测被引量:1
2009年
研制了一种新型在柱式微流控芯片电导检测装置,利用电解质介导连接分离样品和检测电极,避免了电极的污染和中毒。在芯片的分离通道上设有双T型通道和十字型通道,分别用于进样和检测。检测电极分别置于十字通道口两端的储液池中,电极与芯片相互独立,简化了实验装置,便于电极的更换和清洗。采用缓冲溶液作介导电解质,减小了因两者浓度或种类不同而导致的基线漂移。与非接触电导接触相比,本装置在较低的检测电压(2.5~4.0V)和频率(700~1700Hz)范围即可获得相对灵敏的信号。在15mmol/LMES-His(pH5.8)的缓冲体系下,K+与Na+的检出限分别为0.5和0.1μmol/L。
童艳丽李偶连刘翠李想杨秀娟陈缵光
关键词:电导检测微流控芯片芯片毛细管电泳
共30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