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咸宁学院临床医学院

作品数:172 被引量:471H指数:9
相关作者:李伟民徐魁周云余英宏杨和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1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18篇教学
  • 13篇蛋白
  • 13篇糖尿
  • 13篇糖尿病
  • 12篇疗效
  • 9篇慢性
  • 8篇基因
  • 8篇激酶
  • 7篇血管
  • 7篇肿瘤
  • 7篇阻塞性
  • 7篇疗效观察
  • 7篇慢性阻塞性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系膜
  • 5篇药疗
  • 5篇系膜细胞
  • 5篇教育

机构

  • 168篇咸宁学院
  • 26篇武汉大学
  • 4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通城县人民医...
  • 1篇咸宁学院附属...

作者

  • 17篇李彩蓉
  • 16篇高卉
  • 15篇黄翠萍
  • 13篇蔡飞
  • 12篇金延安
  • 11篇刘艳
  • 10篇白育庭
  • 10篇汪素涵
  • 9篇李忻
  • 9篇杨颖乔
  • 8篇周雄飞
  • 8篇孙艳萍
  • 8篇李伟民
  • 8篇余琼华
  • 8篇赵辛元
  • 7篇徐魁
  • 7篇龙洪清
  • 7篇王伟
  • 7篇胡荣
  • 7篇熊丽

传媒

  • 62篇咸宁学院学报...
  • 9篇咸宁学院学报
  • 7篇现代中西医结...
  • 6篇中国误诊学杂...
  • 5篇湖北中医杂志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6篇2012
  • 45篇2011
  • 48篇2010
  • 26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检测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VitB12)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PNS患者血清Hcy浓度,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发光仪测定其血清中的叶酸和VitB12含量。结果PNS患者血浆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VitB1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叶酸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浆Hcy浓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和24h尿蛋白排泄量有相关性。结论高Hcy和低VitB12参与PNS的发病过程,是PNS患者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
李彩蓉蔡飞赵辛元黎荣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喜炎平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被引量:40
2012年
目的观察喜炎平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5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31例给予雾化吸入喜炎平,B组34例静滴喜炎平,C组30例静滴利巴韦林。观察3组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同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 A、B、C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1%和70%。A、B2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A、B 2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作用A组最少,B组次之,C组最多。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可减少小儿输液痛苦,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理想的药物和最好的给药途径。
彭曙辉周雄飞孙艳萍邹天军陈俊
关键词:喜炎平利巴韦林小儿雾化吸入上呼吸道感染
β_2A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易感性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汉族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易感性之间关系。方法提取92例COPD患者及80例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法(Allele-spe-cific PCR)检测β2AR基因+46(A/G)位点和+79(C/G)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β2AR基因+46(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79(C/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2AR基因+46位点(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中部地区汉族COPD易感性有关。
王伟钱冉余亚娟梅武轩黄翠萍
关键词: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慢性阻塞性肺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92例COPD患者TIMP-2基因+85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测定COPD患者肺功能,分析TIMP-2基因+853位点多态性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TIMP-2基因+853位点基因型频率为G/G型73.9%、G/A 23.9%、A/A 2.2%,G/G型肺功能FEV1和FEV1/FVC(%)明显低于G/A型和A/A型(P<0.05)。结论 TIMP-2基因+853位点G/G基因型与COPD患者肺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关。
王伟徐敏胡克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
二苯乙烯苷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糖尿病高脂饮食组(B组,10只),糖尿病高脂饮食+TSG低剂量[10mg/(kg.d)]干预组(C组,10只),糖尿病高脂饮食+TSG高剂量[20mg/(kg.d)]干预组(D组,10只)。16周后,颈动脉取血,检测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NO)水平,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以及肝脏指数,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TSG能显著降低血浆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TNF-α、CRP水平以及肝脏指数,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剂量依赖性。TSG干预后明显升高血清SOD活性和NO水平,降低肝脏MDA含量。结论 TSG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李彩蓉蔡飞唐婧刘青李佳
关键词:二苯乙烯苷糖尿病血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与微量元素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轮状病毒肠炎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全世界有1亿以上儿童患轮状病毒肠炎,其中有41.8万~52万例患儿死于轮状病毒肠炎,而其中85%患儿是在发展中国家。但发达国家由于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所产生的医疗和社会支出的费用亦相当昂贵。
周雄飞欧阳静萍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微量元素儿童
多媒体结合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杨万云卢葵花熊永革黎荣钱冉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诊断学教育改革
医学生实习前教育和技能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被引量:12
2011年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过渡阶段。为使医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我们对即将实习的医学生进行为期3周的实习前教育和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实习前教育和临床技能强化训练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缩短临床适应期,使实习学生更快、更好地进行角色转换,保证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高卉金延安张文余英宏白育庭
影像诊断学实验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
2007年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数上实验课约占总学时的1/2。影像诊断学的实验教学是运用人体各器官及组织结构拍摄的图像进行教学,必须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展示人体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病变,传统的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一直都是采用读片灯读片和电视录像的教学方法,由于众多的学生同时观察一张影像图片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汪素涵李忻潘盛信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影像诊断学教学时数人体器官
胃癌中微淋巴管密度检测的意义
2009年
目的利用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检测胃癌组织内微淋巴管密度(MLD),研究其与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及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以VEGFR-3(又称FLT-4)为标记物,检测60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内MLD与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VEGFR-3阳性率和MLD明显增高;胃癌组织中MLD与PCNA之间呈正相关。结论VEGFR-3可促进肿瘤微淋巴管生成,VEGFR-3和MLD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
刘艳金延安刘俐敏
关键词:胃癌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