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作品数:1,822 被引量:7,320H指数:32
相关作者:刘树林马宪民高淑萍商立群周奇勋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56篇期刊文章
  • 23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1篇电气工程
  • 50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9篇矿业工程
  • 131篇电子电信
  • 123篇文化科学
  • 63篇机械工程
  • 44篇理学
  • 2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篇经济管理
  • 12篇建筑科学
  • 10篇冶金工程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8篇社会学
  • 6篇化学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5篇电机
  • 112篇电网
  • 99篇网络
  • 84篇变换器
  • 73篇图像
  • 71篇配电
  • 70篇电压
  • 68篇电流
  • 66篇仿真
  • 64篇神经网
  • 64篇神经网络
  • 63篇配电网
  • 62篇传感
  • 59篇教学
  • 59篇功率
  • 58篇煤矿
  • 58篇感器
  • 55篇单片机
  • 55篇转矩
  • 54篇单片

机构

  • 1,787篇西安科技大学
  • 62篇西安交通大学
  • 38篇陕西电力科学...
  • 35篇西北工业大学
  • 22篇陕西科技大学
  • 19篇西安理工大学
  • 18篇安徽正广电电...
  • 17篇西安石油大学
  • 17篇学研究院
  • 14篇陕西理工大学
  • 13篇西安电子科技...
  • 11篇华宁煤集团
  • 11篇天地(常州)...
  • 10篇国家农业信息...
  • 9篇西安翻译学院
  • 9篇中煤科工集团...
  • 8篇井冈山大学
  • 8篇西安邮电学院
  • 8篇咸阳师范学院
  • 7篇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

  • 124篇侯媛彬
  • 98篇刘树林
  • 94篇马宪民
  • 92篇刘健
  • 58篇杜京义
  • 50篇付周兴
  • 48篇商立群
  • 44篇高淑萍
  • 39篇童军
  • 39篇王再英
  • 37篇程勇
  • 36篇高赟
  • 35篇赵永秀
  • 34篇宋国兵
  • 32篇李红岩
  • 32篇高瑜
  • 32篇贺虎成
  • 32篇赵建文
  • 32篇潘红光
  • 30篇王勉华

传媒

  • 114篇西安科技大学...
  • 89篇工矿自动化
  • 36篇电工技术学报
  • 3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1篇电力系统保护...
  • 30篇微电机
  • 29篇高电压技术
  • 22篇计算机测量与...
  • 21篇煤矿机械
  • 20篇煤炭学报
  • 19篇电网技术
  • 19篇现代电子技术
  • 19篇电机与控制应...
  • 17篇煤炭工程
  • 17篇教育教学论坛
  • 16篇煤炭技术
  • 15篇电子科技
  • 15篇电力系统自动...
  • 15篇电气传动
  • 14篇仪器仪表学报

年份

  • 23篇2024
  • 92篇2023
  • 99篇2022
  • 91篇2021
  • 71篇2020
  • 70篇2019
  • 95篇2018
  • 72篇2017
  • 110篇2016
  • 96篇2015
  • 109篇2014
  • 111篇2013
  • 84篇2012
  • 81篇2011
  • 59篇2010
  • 84篇2009
  • 112篇2008
  • 119篇2007
  • 88篇2006
  • 72篇2005
1,8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数阶Buck变换器的混沌分析与控制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电感与电容的分数阶事实,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电压控制型Buck变换器的分数阶数学仿真模型及对应的电路仿真模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建立的分数阶数学仿真模型,少有文献研究的以参考电压作为混沌控制变量的Buck变换器混沌行为,绘制了以参考电压为混沌变量的Buck变换器V-I混沌相图与对应的分岔图,得出较小的参考电压易引起Buck变换器进入混沌状态。最后,采用参数扰动法实现了混沌控制,得到了新的分岔图,与混沌控制前的分岔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通过选定特定的参考电压值,经分析混沌控制前后电感电流的时域波形图,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陈薇孙会明孙龙杰
关键词:分数阶BUCK变换器混沌控制分岔相图
单立柱堆垛机立柱挠度分析与Matlab仿真被引量:2
2009年
立体仓库堆垛机在存取货物的水平行走过程中,加速和减速阶段会引起立柱在纵向方向发生弯曲变形,导致堆垛机对高层货架的存取精度发生偏差。文章以西安科技大学学科群实验中心单立柱堆垛机为例,通过建立堆垛机立柱数学模型,对立柱顶端的弯曲挠度进行计算分析,并应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立柱顶端挠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理想状态下,立柱顶端挠度近似与水平行走加速度成二次抛物线关系,加入随机噪声后,曲线某些区段发生较大变形。
秦国柱侯媛彬
关键词:堆垛机挠度加速度MATLAB仿真
提高高校青年女教师科研水平探索
2011年
高校青年女教师是高校科研的重要力量,文章从研究高校青年女教师综合素质入手,分析影响高校青年女教师科研水平的因素,提出提高高校青年女教师科研水平切实可行的方案。
许琼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
基于超分辨深度残差网络的玻璃绝缘子自爆故障检测算法被引量:10
2022年
针对航拍巡检时玻璃绝缘子自爆故障图像易受复杂背景干扰造成传统算法难以准确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分辨深度残差网络的玻璃绝缘子故障检测算法。首先,通过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减小原始图像中的噪声和模糊,实现数据集的优化和增强;然后,利用YOLOv4检测算法对经过超分辨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检测并提取包含绝缘子的目标区域;最后,通过添加Dropout层和3层全连接层对resnet50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迁移学习将预训练权重引入所设计的故障识别网络以进一步提升网络识别精度,从而构建出一种改进的resnet50玻璃绝缘子故障识别网络。为验证所提出算法的优势,利用某供电局近3年无人机巡检视频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实现复杂环境下玻璃绝缘子故障的精确检测,检测精度可达94.3%,同时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郝帅马瑞泽赵新生马旭马旭安倍逸
关键词:超分辨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煤矿远程监控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煤矿远程监控挖掘技术也被引入到具有特殊性的煤矿工业中,通过对远程监控系统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建立数据库,引导煤矿工业挖掘工作安全高效的推进。本文将讨论煤矿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与体系,研究其在煤矿挖掘过程的应用,阐明其具有的先进性。
雷云安少帅
关键词:数据挖掘远程监控
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本文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进行了参数的计算和校验。基于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并通过调试,分析系统的转速和电流的仿真波形,使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趋于合...
孙静许军马涛
关键词:双闭环调速系统PI调节器MATLAB仿真
文献传递
基于信号距离的煤矿电网故障区段定位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煤矿电网受消弧线圈的补偿,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存在故障信息微弱,难以辨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正序电流特征的煤矿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利用故障点异侧的暂态正序实部电流信号距离值较大,故障点同侧的信号距离值较小的特点,依次对分支节点处的信号距离值进行比较,节点处距离值最小的对应故障分支,从而确定故障路径,故障路径上各区段中信号距离值最大的即对应故障区段。经大量仿真验证表明,定位方法在不同故障条件下均能有效区分故障区段,具有一定适用性。
杨勇冯泽镡赵建文李升健
关键词:煤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故障区段定位正序电流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氢需求量中长期预测
2023年
“双碳”背景下氢能将在各种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开展氢需求中长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省级氢需求中长期预测模型。首先将氢能需求分为工业、供热和交通3大领域,考虑各子系统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发展、政策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分析因果关系,构建系统预测方程;其次设定系统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方程回归得到方程常数,基于该省发展规划利用灰色模型设定表函数参数,并将模拟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误差较小,适用于该省氢需求预测;最后利用所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该省的氢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袁铁江张一瑾杨紫娟蒋东方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信号注入法在矿井电网绝缘参数测量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煤矿井下电网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工作方式,绝缘参数是决定矿井供电安全条件的重要参数。对电网的绝缘状态进行测量,有利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现有绝缘参数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注入信号法测量绝缘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李璐付周兴赵艺杰
关键词:矿井电网绝缘参数测量方法信号注入法
Buck-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被引量:26
2007年
根据电感电流最小值与输出电流的比较,将Buck-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ETM)分为完全电感供能模式(CISM)和不完全电感供能模式(IISM),得出了CISM和IISM的临界条件和临界电感.将电感电流最小值与零和输出电流进行比较,得出Buck-Boost变换器存在三种工作模式,即CISM、不完全电感供能且连续导电模式(IISM-CCM)和不完全电感供能且不连续导电模式(IISM-DCM).推导出了变换器工作于三种模式时的输出纹波电压表示式,指出对于给定负载、电容和开关频率的Buck-Boost变换器,CISM的输出纹波电压最小且与电感无关,而IISM-CCM和IISM-DCM的输出纹波电压较大且随电感减小而增大.CISM和IISM的临界电感即为使得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最低的最小电感.文中给出实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因未考虑器件参数输出纹波电压略高于理论分析值,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刘树林刘健钟久明
关键词:BUCK-BOOST变换器临界电感
共17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