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1,051 被引量:6,724H指数:33
相关作者:李俊良崔德杰丁效东隋方功柴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63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2篇农业科学
  • 26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4篇文化科学
  • 44篇生物学
  • 42篇经济管理
  • 20篇理学
  • 16篇化学工程
  • 12篇建筑科学
  • 12篇水利工程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医药卫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电气工程
  • 4篇社会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0篇土壤
  • 67篇施肥
  • 60篇甘薯
  • 58篇污染
  • 57篇养分
  • 56篇教学
  • 42篇番茄
  • 41篇玉米
  • 38篇微生物
  • 38篇课程
  • 37篇酶活性
  • 35篇花生
  • 34篇小麦
  • 33篇氮素
  • 32篇胁迫
  • 30篇秸秆
  • 29篇氮肥
  • 27篇水稻
  • 26篇土壤养分
  • 25篇邻苯二甲酸酯

机构

  • 1,010篇青岛农业大学
  • 48篇中国农业大学
  • 35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中国科学院亚...
  • 29篇山东农业大学
  • 20篇东北林业大学
  • 19篇山东省农业科...
  • 16篇湖南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5篇寿光市农业局
  • 14篇青岛科技大学
  • 14篇石河子大学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烟台大学
  • 12篇华南濒危动物...
  • 11篇宜春学院
  • 10篇滨州学院
  • 10篇青岛理工大学
  • 9篇山东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1篇李俊良
  • 84篇史衍玺
  • 74篇崔德杰
  • 69篇刘庆
  • 57篇柴超
  • 55篇梁斌
  • 54篇曾路生
  • 53篇刘树堂
  • 52篇王凯荣
  • 45篇周震峰
  • 43篇李欢
  • 42篇丁效东
  • 42篇柳新伟
  • 35篇张磊
  • 34篇崔春月
  • 32篇赵秀芬
  • 32篇葛蔚
  • 31篇房增国
  • 29篇宋祥云
  • 27篇谢小立

传媒

  • 54篇山东农业科学
  • 46篇华北农学报
  • 46篇青岛农业大学...
  • 37篇水土保持学报
  • 37篇中国农学通报
  • 25篇环境化学
  • 24篇植物营养与肥...
  • 2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3篇林业实用技术
  • 20篇农业环境科学...
  • 18篇教育教学论坛
  • 14篇应用生态学报
  • 12篇土壤通报
  • 12篇北方园艺
  • 12篇科技信息
  • 1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0篇环境科学
  • 10篇环境工程学报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9篇中国蔬菜

年份

  • 2篇2024
  • 62篇2023
  • 60篇2022
  • 66篇2021
  • 66篇2020
  • 53篇2019
  • 45篇2018
  • 72篇2017
  • 77篇2016
  • 62篇2015
  • 74篇2014
  • 48篇2013
  • 34篇2012
  • 41篇2011
  • 43篇2010
  • 92篇2009
  • 82篇2008
  • 31篇2007
1,0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性梧桐木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
采用550℃限氧裂解法将梧桐木制成梧桐木生物炭(PBC),用NaOH对其改性处理,制得碱改性梧桐木生物炭(m-PBC),选用商品活性炭(PAC)进行对照,采用SEM、BET和FTIR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生物炭和活性炭进行表...
李颜王蓉宋宁宁王凯荣
关键词:生物炭吸附动力学
红壤坡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植被群落的演变被引量:8
2008年
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湘北红壤坡地有人为干扰和无人为干扰两种方式下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人为干扰的坡地植被恢复在11年间经历了缓慢恢复和快速恢复两个阶段,不同坡位群落生物量稳步增长,正在逐步形成具有稳定群落结构的自然生态系统;人为干扰坡地植被恢复缓慢,由于水土流失,上坡位地下部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中坡位和下坡位地下部的生物量都大幅度的增加,此外人为干扰使得乔木类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从而不能形成具有明显垂直结构的稳定生态系统。
胡实谢小立王凯荣李裕元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自然恢复
氮磷比对不同生长时期强壮前沟藻富集2,2’,4,4’-四溴联苯醚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以海洋微藻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为研究对象,研究氮磷比对强壮前沟藻不同生长时期富集2,2’,4,4’–四溴联苯醚(BDE-47)的影响,测定其比生长率、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指标,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强壮前沟藻对BDE-47的富集与其生长和生化成分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强壮前沟藻的适应期,氮磷比16时的强壮前沟藻细胞富集量为1.3 ng/(106 cells),显著低于其他氮磷比;在对数期和稳定期,氮磷比64、128时其富集量显著高于其他氮磷比,对数期氮磷比64和128的富集量可达2.5—2.6 ng/(106 cells),约是其他氮磷比的1.5倍;稳定期时约是其他氮磷比的2.4倍,且氮磷比128时高达3.6 ng/(106 cells)。不同氮磷比下强壮前沟藻对BDE-47的富集量与脂类含量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线性拟合回归系数近0.6。结果表明,营养盐结构导致了强壮前沟藻的生长和脂类等生化成分变化,并与BDE-47富集量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可对强壮前沟藻富集BDE-47产生影响。
葛蔚柴超尹逊栋昌晶
关键词:氮磷比多溴联苯醚
上海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9
2014年
研究目的:通过模拟上海市2010—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为上海市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动力学等方法。研究结果:2015年,5种情景模拟状态承载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经济优先型、协调发展型、环境保护型;2020年依次是协调发展型、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经济优先型。研究结论:"十二五"规划中对2015年和2020年上海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值大于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和协调发展型4种模式对人口的预测值,处于超载状态;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预测值大于环境保护型模拟值,小于其他4种发展方式模拟值,上海市土地资源对经济规模的承载能力在预测期内可以基本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
祝秀芝李宪文贾克敬祁帆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动力学
叶面喷施钙镁肥对结球甘蓝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钙、镁肥对结球甘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a(NO3)2和Mg SO4单施或配施,均可显著提高甘蓝球的横径、纵径和产量,其中0.7 g/L Ca(NO3)2+0.6g/L Mg SO4处理(T5)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9.10%、70.41%、32.09%;T5处理的甘蓝球全氮、全磷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0.1%、321.0%;全钾含量以0.3 g/L Mg SO4(T3)处理最高,比对照增加15.98%。
周晓琳李洪杰赵同凯韩海红刘树堂
关键词:钙镁肥甘蓝
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2022年
为研究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以及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鲁单818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0(P1)、20(P2)、40(P3)、60(P4)、80(P5)、100 kg/hm^(2)(P6)共6个磷素处理水平,测定玉米各个器官氮磷钾累积含量、玉米产量以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养分累积量和玉米产量(P<0.05),其中100 kg/hm^(2)磷肥处理的玉米氮、磷、钾含量较不施磷肥分别提高了37.95%、54.15%、48.12%,另外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产量较不施磷肥处理分别提高12.15%、18.18%、22.22%、9.21%、21.68%;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养分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氮素含量表现为籽粒>叶叶>茎秆>根系,磷素含量表现为为籽粒>叶片>茎秆>根系,钾素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籽粒>根系;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偏生产力、磷素吸收效率均随磷素用量的增加而下降,100 kg/hm^(2)磷素用量时分别为17.46%、20.79 kg/kg、116.21 kg/kg、0.56 kg/kg。当磷素用量为10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当磷素用量为60~80 kg/hm^(2)时既可以保证高产又可以保持较高的磷肥利用率。
高文龙崔浩冯木彩张赢心高占贾志越卢英进刘树堂
关键词:玉米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
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合理措施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由于高校不断扩招,造成学生素质下降;教师不足,教学质量下降.同时,管理效率低下,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笔者建议要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学研究,重视...
曾路生史衍玺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制度校园文化教师素质教学质量
文献传递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31
2008年
循环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本文在对循环农业的内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循环农业的发展目标为能量高效利用、营养物质高效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循环,提出了六种发展模式和五种实施途径。
周震峰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农业农业清洁生产
接种根瘤菌对蚕豆/玉米间作系统氮营养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蚕豆接种根瘤菌GS374对蚕豆/玉米间作系统氮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的蚕豆/玉米间作系统中,与不接种相比,蚕豆接种根瘤菌GS374显著提高了系统中蚕豆、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但在N225水平下则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的N0水平上接种根瘤菌与不接种只施用N 225kg/hm^2所获得的系统总产量相当。无论施氮与否,在蚕豆/玉米间作系统中,与蚕豆不接种相比,蚕豆接种根瘤菌对蚕豆、玉米地上部植株含氮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整个系统的植株地上部吸氮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换句话说,在不施氮的间作系统中,蚕豆接种处理的系统吸氮量比不接种处理提高了19.5%,在施N 225 kg/hm^2的间作系统中也提高了14.1%。同时,在不同施氮水平的蚕豆/玉米间作系统中,与蚕豆不接种处理相比,接种根瘤菌并不能显著影响0-20cm土壤的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因此,本研究认为豆科作物接种合适的根瘤菌,是进一步提高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系统氮营养间作优势的又一重要途径。
房增国赵秀芬孙建好张福锁李隆
关键词:根瘤菌接种吸氮量氮含量
粤北山区雪蛤南移养殖必要性剖析
2008年
简介了雪蛤的价值及资源现状,进而分析了粤北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概况,并对广东北部山区开展雪蛤南移养殖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蒋超崔春月崔岩邹发生陈小凤
关键词:南移养殖
共10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