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作品数:532 被引量:1,762H指数:18
相关作者:潘子宇金自如朱大伟沙爱军宗慧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5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9篇电子电信
  • 185篇自动化与计算...
  • 89篇文化科学
  • 27篇电气工程
  • 19篇理学
  • 17篇机械工程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医药卫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天文地球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4篇教学
  • 49篇通信
  • 42篇网络
  • 37篇语音
  • 28篇图像
  • 27篇课程
  • 22篇信号
  • 18篇人脸
  • 18篇助听器
  • 18篇本科
  • 17篇应用型本科
  • 17篇教育
  • 16篇无线
  • 15篇嵌入式
  • 13篇神经网
  • 13篇神经网络
  • 13篇小波
  • 11篇人脸识别
  • 11篇数字助听器
  • 10篇信道

机构

  • 501篇南京工程学院
  • 58篇东南大学
  • 55篇南京邮电大学
  • 15篇南京理工大学
  • 6篇南京航空航天...
  • 5篇河海大学
  • 5篇广州大学
  • 4篇华侨大学
  • 4篇解放军理工大...
  • 3篇国家电网公司
  • 3篇南京大学
  • 3篇湖北工业大学
  • 3篇闽江学院
  • 3篇南京奥联汽车...
  • 3篇国网智能电网...
  • 2篇常州机电职业...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兴通讯股份...

作者

  • 49篇陈瑞
  • 45篇包永强
  • 42篇王青云
  • 41篇梁瑞宇
  • 40篇赵力
  • 36篇曹雪虹
  • 32篇杨洁
  • 27篇张健
  • 24篇焦良葆
  • 24篇宋宇飞
  • 22篇沈卫康
  • 22篇郭丽红
  • 20篇童莹
  • 20篇芮雄丽
  • 20篇刘传清
  • 19篇王志明
  • 18篇邹采荣
  • 17篇刘化君
  • 16篇徐伟业
  • 15篇程勇

传媒

  • 60篇南京工程学院...
  • 20篇南京工程学院...
  • 15篇电子器件
  • 12篇计算机工程
  • 1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2篇计算机技术与...
  • 1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0篇信号处理
  • 10篇信息化研究
  • 9篇计算机工程与...
  • 8篇电力系统通信
  • 8篇工业控制计算...
  • 7篇物联网技术
  • 6篇电子测试
  • 6篇电视技术
  • 6篇Journa...
  • 6篇中国新通信
  • 5篇声学学报
  • 5篇计算机时代
  • 5篇计算机应用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7篇2020
  • 20篇2019
  • 36篇2018
  • 45篇2017
  • 46篇2016
  • 40篇2015
  • 21篇2014
  • 35篇2013
  • 36篇2012
  • 34篇2011
  • 36篇2010
  • 42篇2009
  • 19篇2008
  • 21篇2007
  • 20篇2006
  • 16篇2005
  • 10篇2004
  • 3篇2003
5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用户为中心的需求响应博弈模型与算法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智能电网是电力用户和供应商之间双向通信的下一代电网.有效的需求响应管理可以降低发电成本和用户用电费用.在供电方引入多个火力发电和多个可再生能源电力公司,提出一种面向用户需求的电力公司选择方案,以最大限度降低用户成本,同时可以改变用电的峰谷期.通过整合可调度负载与电力公司的选择制定联合方案,提出用电与供电之间的博弈模型.利用分布式算法,证明博弈均衡的存在.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联合方案可使用户成本最低,并且可以达到电网削峰填谷的效果.
李昕儒刘传清仲佳佳
关键词:需求响应博弈论可再生能源
实时助听器回声消除算法研究
仇晓梅吕晓敏房徐琪马安骏
关键词:数字助听器回声抵消
说话人识别算法鲁棒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由于噪声干扰问题,说话人识别算法的效率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在美尔倒谱系数特征提取的基础上,采用半升正弦函数对特征进行修正.采用特征规整、特征弯折和特征映射三种方法对特征进行校对.为提高说话人识别率以及模型的鲁棒性,提出混合BP神经网络与混合高斯模型的方法,将高斯混合模型的概率输出作为神经网络输入,从而获取说话人间的交互信息.试验结果显示,算法的识别率高,抗噪性好.
冯月芹郝雯超陈义王蕾李春光
关键词:说话人识别美尔频率倒谱系数高斯混合模型神经网络
基于局部分阶段归一化的复杂光照人脸识别
2017年
以往算法通过低通、高通滤波的模式实施人脸图像的光照、光照不变量的估计,存在邻域像素信息混杂的问题,无法准确地从人脸图像中提取人脸本征.考虑邻域像素成像光照的相关性,提出基于邻域像素成像光照消除的局部分阶段归一化光照不变特征提取模型,可获取人脸图像的多细节光照不变特征,并通过内积度量构建基于多层次匹配的类别鉴别方法.Yale B和Extended Yale B人脸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明显提高复杂光照人脸识别性能,明显优于当前先进算法.
程勇
关键词:人脸识别
红外图像统计阈值分割方法被引量:21
2010年
经典的统计阈值方法采用某种形式的类方差和作为阈值选择的准则,未考虑实际图像的特性,对目标和背景具有相似统计分布的图像的分割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利用阈值分割后两个类的标准偏差定义了一个新的阈值选择准则,并通过最小化此准则选择出最佳分割阈值。通过一系列实际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几种经典阈值分割方法相比,本方法分割图像的效果更好,尤其是对红外图像分割的效果更为明显。
李佐勇刘传才程勇赵才荣
关键词:图像分割阈值方法
一个新的线索KD树并行算法被引量:2
2011年
KD树是三维场景渲染中常用的空间加速算法。由于SIMD计算平台不支持递归操作,导致KD树在GPU上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SIMD架构的并行KD树算法。通过创建时对KD树线索化,不仅省去堆栈使用,且因无需回溯到根节点而减少大量无效遍历操作,实现了基于GPU的高效并行加速。实验结果表明,线索KD树算法每秒计算的光线数与传统算法相比,提高3~8倍不等,最终显著提高光线跟踪渲染速度。
焦良葆陈瑞张健
折叠桌模型优化决策研究
2015年
以建立平板折叠桌的数学模型为主要目标,对平板折叠桌特征点(包括桌面边缘点、钢筋所在点、桌脚边缘点等)的轨迹进行分析和仿真,利用MATLAB工具箱三维参数方程对木条边线进行拟合,得到离散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折叠桌侧面及桌面的连续数学模型.
杨红莉姜涛丛韫张洁洪宝剑
关键词:动态仿真
通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和实践环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实验为基础、课程设计为重要补充的通信原理实践教学体系,介绍了基于Simulink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内容设置,并以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为例,对课程系统的设计与仿真过程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基于Simulink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践能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杨洁
关键词:SIMULINK仿真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一种线性受限共轭梯度常模盲多用户检测算法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将线性受限条件和共轭梯度法应用于常模算法,提出了一种线性受限共轭梯度常模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称之为LC-CGCMA,并将它与传统的线性受限常模算法(LC-CMA)及最小二乘常模算法(LSCMA)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LC-CGCMA算法比LC-CMA算法的信干比性能和误码性能有较大改善;与LSCMA算法相比,算法复杂度有明显降低。
潘子宇酆广增王欣
关键词:共轭梯度常模算法
基于GPU的快速二维沃尔什变换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计算统一设备架构)平台的快速二维沃尔什变换(Walsh Transform)实现方法.该方法利用GPU的并行结构和硬件特点,从算法实现、存储类型、逻辑构架设置等方面提高了沃尔什变换的运算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图像分辨率的增加,沃尔什变换在GPU上运行时间远低于CPU,GPU比CPU具有更明显的加速效果.
童莹张健
关键词:图形处理器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