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品数:4,882 被引量:10,946H指数:31
相关作者:酆广增卢官明赵生妹董育宁糜正琨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76篇期刊文章
  • 5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41篇电子电信
  • 1,5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94篇文化科学
  • 112篇理学
  • 80篇医药卫生
  • 55篇经济管理
  • 50篇天文地球
  • 49篇机械工程
  • 36篇电气工程
  • 31篇交通运输工程
  • 26篇航空宇航科学...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建筑科学
  • 14篇哲学宗教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政治法律
  • 7篇化学工程
  • 6篇水利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6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12篇网络
  • 544篇通信
  • 496篇无线
  • 320篇信道
  • 231篇信号
  • 200篇传感
  • 185篇图像
  • 182篇视频
  • 180篇教学
  • 170篇传感器
  • 166篇感器
  • 157篇感知
  • 155篇接入
  • 150篇频谱
  • 147篇无线电
  • 144篇无线传感
  • 144篇联网
  • 140篇天线
  • 138篇神经网
  • 135篇路由

机构

  • 4,803篇南京邮电大学
  • 124篇东南大学
  • 74篇南京工程学院
  • 32篇南京航空航天...
  • 31篇南京大学
  • 31篇教育部
  • 28篇南京理工大学
  • 2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1篇南通大学
  • 20篇中兴通讯股份...
  • 16篇苏州大学
  • 15篇陕西师范大学
  • 14篇西安电子科技...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南京军区南京...
  • 13篇中国移动通信...
  • 12篇福州大学
  • 12篇解放军理工大...
  • 12篇金陵科技学院

作者

  • 114篇郑宝玉
  • 109篇杨震
  • 104篇董育宁
  • 93篇宋荣方
  • 91篇朱洪波
  • 83篇朱秀昌
  • 83篇酆广增
  • 80篇沈建华
  • 70篇王俊
  • 68篇曹雪虹
  • 67篇王文鼐
  • 67篇张玲华
  • 66篇李飞
  • 65篇刘峰
  • 64篇吴蒙
  • 63篇赵海涛
  • 61篇糜正琨
  • 55篇季薇
  • 53篇卢官明
  • 49篇张力军

传媒

  • 538篇南京邮电大学...
  • 366篇计算机技术与...
  • 152篇信号处理
  • 136篇电信快报(网...
  • 110篇电子与信息学...
  • 82篇微型机与应用
  • 75篇电视技术
  • 75篇通信学报
  • 69篇计算机工程与...
  • 68篇信息技术
  • 66篇中国新通信
  • 54篇数据采集与处...
  • 54篇科技信息
  • 53篇电信科学
  • 46篇中国多媒体通...
  • 44篇西安邮电学院...
  • 41篇光通信技术
  • 38篇软件导刊
  • 36篇广东通信技术
  • 36篇南京邮电学院...

年份

  • 36篇2024
  • 228篇2023
  • 180篇2022
  • 200篇2021
  • 215篇2020
  • 196篇2019
  • 246篇2018
  • 277篇2017
  • 241篇2016
  • 236篇2015
  • 202篇2014
  • 243篇2013
  • 269篇2012
  • 251篇2011
  • 296篇2010
  • 277篇2009
  • 365篇2008
  • 372篇2007
  • 335篇2006
  • 135篇2005
4,8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小区大规模MIMO系统下行能效分析
2017年
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发送功率是随着天线数的增加而减少的。但是,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随着天线数增加,电路功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考虑系统的功率模型不仅仅包括发送功率,还包括电路功率。采用迫零预编码方案,分析多用户多小区情形下大规模下行MIMO系统的能效,假定用户数已知,推导出系统能效与基站天线数和用户数的关系式,继而得到能效的最大解及对应的天线数。数值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通过仿真结果可知,随着天线数的增加,用户平均接收速率显著增加,但由于电路功耗的增加,因此系统的能效存在一个最优值,这个值同时与用户数和发送功率有关。该结论对于绿色通信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汪鹏戴建新程崇虎王军李莎
关键词:能效电路功耗
研究生做科研的意义和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研究生处在科研第一线,是大学里面科研的主力军。掌握做科研的方法对研究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将从研究生为何做科研、如何做科研以及应掌握的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使研究生更快、更好地学会做科研的方法,并在未来科研和工作道路上占据主动权,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金元林生红
基于DCA非均匀负载蜂窝系统的最小呼损概率分析
2006年
研究了基于动态信道分配(DCA)技术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呼叫损失概率问题,根据业务负载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不同特点,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给出了DCA系统最小呼损概率的具体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分别采用固定信道分配(FCA)技术和DCA技术的系统性能进行了数值比较,所得结果直观地揭示了DCA技术在提高频谱效率和系统性能方面的优势。
杨绵茵闫利超唐加山
μCLinux中DSP驱动的设计
2007年
本文通过一个开发实里例详细说明如何通过DSP的HPI接口与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ARM架构处理器进行数据通信。给出了接口部分的实际电路和μclinux下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因而,本文对于基于μclinux操作系统的驱动开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吴鹏
关键词:设备驱动程序嵌入式LINUXHPIARMDSP
网络编码技术对协作分集系统性能的改善被引量:3
2008年
在多用户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如何获得系统的鲁棒性与高效性是一个挑战。协作分集与网络编码技术都能有效的促进系统达到这个目标。协作分集技术允许多个单天线的移动终端共享彼此的天线,形成了虚拟的多发射天线以得到分集增益。本文充分挖掘多用户间网络编码的潜能,将网络编码技术加入协作分集,以较低的硬件消耗与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获得了更好的分集增益,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协作分集系统的性能改善。
李甲佳
关键词:网络编码协作分集无线通信
Ad Hoc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电信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重点介绍Ad Hoc网络与其它传统通信网络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使得Ad Hoc组网成为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领域最集中研究的热点,以及Ad Hoc网络在电信业的应用,除本身具有的重要价值外,还具有大规模电信级服务。同时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其特点,对WSN在电信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赵锴
关键词:ADHOCWSN
自适应OFDM系统中基于压缩感知的反馈压缩新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在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自适应调制与调度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为此,必须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在多载波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CQI反馈速率非常高,令系统难以承受。因此,必须对反馈信息加以压缩。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理论,称为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基于CS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CQI反馈方案。通常,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压缩方案被认为是最佳压缩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方法性能优于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压缩方案。
高欢芹宋荣方
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压缩感知
基于韦伯感知和导引滤波分层聚合快速立体图像匹配被引量:4
2012年
该文利用韦伯定律和导引滤波提出基于代价分层聚合的快速立体匹配方法。首先提取立体图像对各彩色通道Weber描述符并初始化匹配代价。利用导引滤波增强匹配代价并提取视差候选;利用候选子集联合空间离散采样与自适应支持权重实现分层代价聚合;据此快速择优选取初始视差。视差求精中采用改进型双边滤波和对称映射后处理有效改善初始视差图中歧义区域。实验表明,该文方法能有效消除匹配歧义,获得分段平滑、高精度稠密视差;结构简单、快速高效且对光照变化具有鲁棒性。
刘天亮戴修斌朱秀昌罗立民
关键词:图像处理立体视觉
传播学视角下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路径探究被引量:1
2018年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呈现出新的传播环境和工作语境。青年学生的角色定位、接受心理、行为习惯、思想认知均发生着深刻变革。高校共青团组织需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促进品牌内容增值,创新青年话语形态,培育朋辈意见领袖,强化分层分众传播,进一步实现思想引领的最佳效果。
彭春雪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共青团
双向能量协作的中继系统功率分配算法
2018年
在无线中继系统中,考虑源节点和中继节点都是能量采集的,而源与中继之间可以进行能量协作,即可双向传递能量,针对瑞利衰落信道场景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联合优化源节点的发射功率、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以及传递的能量值,提出了双向能量传递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本文根据场景模型建立了最优化问题,利用凸优化知识求得最优解的形式,假设能量传递无损耗情况下提出了理想功率分配方案;然后以此为基础,在满足能量因果性和数据因果性的条件下,对传递的能量和发送的功率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双向能量传递的功率分配算法优于其他的功率分配算法,能有效的提高系统吞吐量。
黄刚赵夙朱琦
关键词:中继衰落信道
共48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