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井冈山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108 被引量:658H指数:14
相关作者:曹军平宋勇生刘旻生曾建忠肖南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实验室汕头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生物学
  • 41篇农业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主题

  • 18篇植物
  • 14篇自然保护
  • 14篇自然保护区
  • 14篇保护区
  • 9篇抑菌
  • 9篇区系
  • 8篇活性
  • 8篇教学
  • 7篇抑菌活性
  • 7篇杀菌剂
  • 7篇提取物
  • 7篇鸟类
  • 7篇井冈山自然保...
  • 6篇植物源
  • 6篇植物源杀菌剂
  • 5篇油菜
  • 5篇中药
  • 5篇中药提取
  • 5篇中药提取物
  • 5篇基因

机构

  • 108篇井冈山学院
  • 11篇兰州大学
  • 4篇汕头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井冈山学院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浙江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宜春职业技术...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业职业...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24篇肖宜安
  • 22篇黄族豪
  • 16篇龙进
  • 15篇邓贤兰
  • 13篇肖春玲
  • 13篇李晓红
  • 12篇龙婉婉
  • 10篇殷帅文
  • 8篇邹小明
  • 8篇曾建军
  • 8篇刘迺发
  • 7篇胡文海
  • 7篇肖永红
  • 7篇曾建忠
  • 6篇尹彩萍
  • 5篇许东风
  • 5篇肖南
  • 5篇刘重斌
  • 5篇郑卓
  • 4篇刘旻生

传媒

  • 20篇井冈山大学学...
  • 1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井冈山学院学...
  • 4篇井冈山大学学...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动物
  • 2篇井冈山医专学...
  • 2篇中国动物检疫
  • 2篇Curren...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水产科学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商场现代化

年份

  • 1篇2010
  • 11篇2008
  • 42篇2007
  • 36篇2006
  • 17篇2005
  • 1篇2004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个亚洲水牛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应用13个微卫星标记结合荧光–多重PCR技术,对德昌水牛、兴隆水牛、富钟水牛、温州水牛、东流水牛、福安水牛和两个引进品种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个水牛群体在13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157个等位基因,其中7个群体具有各自的特有等位基因,其和为23;8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2908~4.2308之间,杂合度在0.4951~0.7194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4495~0.6776之间;有11个座位为高度多态座位,是适合分析水牛遗传多样性的多态标记;聚类分析表明富钟水牛和东流水牛先聚在一起,再与兴隆水牛聚在一起,然后与温州水牛和福安水牛聚在一起,德昌水牛独自聚为一类;两个引进品种聚为一类。
王冬蕾常洪杨军香张桂香王志刚于波廖信军宋卫涛韩旭宋光明王均辉李荣岭
关键词:水牛微卫星多重PCR
井冈山藤本植物区系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井冈山藤本植物共有64科190属429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8属19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9科181属409种。井冈山藤本植物科属组成中,寡种科和寡种属较多,大种科和大种属较少。区系分析表明,藤本植物区系来源广泛,地理成分复杂,科属组成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
邓贤兰温磊龙婉婉
关键词:藤本植物区系分析
生物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活动。本文研究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三种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科学素养提供了便于操作的途径。
许东风郑延东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福建圭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福建省圭龙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有174种(包括变种),隶属于36科79属,其中发现福建地理分布新记录种1个,即灰绿耳蕨(Polystichum eximium)。优势科是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5科占总种数的57.5%。优势属是鳞毛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短肠蕨属和毛蕨属,7属占总种数的36.2%。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和热带至亚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分布最多,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种的相似性分析表明:本区系与罗卜岩和三清山的关系密切,而与鸡公山等关系疏远。
王小夏殷帅文林木木邓恢丘春风刘信忠
关键词:蕨类植物植物区系地理分布
井冈山47种植物提取物对几种病原菌的生物活性被引量:30
2005年
测定了井冈山47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几种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0.05g/ml时,山鸡椒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对所有供试菌抑制率均在90%以上,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表现强烈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00%;凹叶厚朴、深山含笑提取物抑菌活性次之,对至少4种供试菌抑制率均在60%以上,其中凹叶厚朴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表现强烈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00%。在供试浓度为0.1g/ml时,山鸡椒、凹叶厚朴、深山含笑、枫杨、南方荚迷、青榨槭、腊莲绣球、长柄双花木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显著,抑制率均在90%以上;四照花、柏拉木、毛茛、紫萼、尼泊尔蓼、拟赤杨、鸭儿芹、金毛耳草、泥炭藓、戟叶蓼、庐山楼梯草、井栏边草、藜芦、下田菊、牛皮消、薄荷、木槿等17种提取物对孢子萌发抑制活性次之,抑制率均在60%以上。山鸡椒、凹叶厚朴和深山含笑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应烙尹彩萍赖伟明王祥胜邓贤兰
关键词:植物源杀菌剂病原菌生物活性
论欧阳修诗歌中菊花与莲花意象
2007年
菊花与莲花,是欧阳修步入中年以后经常题咏的两种花卉,它们在欧阳修诗歌中,有着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人生的痛苦无奈,莲花象征生活的快乐欢愉,二者相反相成,共同构成欧阳修中年以后人生态度的两个侧面。
欧阳明亮黄志军
关键词:诗歌菊花
限食以及再充分投喂对鲻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007年
2001年12月—2002年3月,水温为19~24℃,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试验。试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试验期间正常投喂;限食组(半饱组)在限食期投喂量为饱食组的1/2,重喂期则恢复投喂。试验期为8周。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第1、2、4周取样,每次6条鱼。试验结果表明:限食状态下,鲻鱼半饱组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鲻鱼限食4周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殷帅文林学群陈洁辉
关键词:鲻鱼限食再投喂血液生化指标
黄腹角雉在江西的分布与保护被引量:1
2006年
1998-2002年在江西对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的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确证有7个分布点,另有2个可能分布点。黄腹角雉在江西的栖息生境主要有低山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中山草甸与山顶矮林3种类型。栖息环境承载量小,种群增长慢,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宣传不力是黄腹角雉濒危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开展驯养繁殖、加强禁止偷猎的法制宣传以及加强基础研究的保护建议。
宋玉赞黄族豪陈春泉肖宜安龙进
关键词:黄腹角雉栖息地
饥饿以及再充分投喂对鲻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9
2007年
在19~24℃条件下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g±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实验期间一直投喂,饥饿组在限食期则不投喂食物,重喂期则恢复投喂。实验期为8个星期。取样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的1、2、4周,每次6条鱼。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鲻鱼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都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鲻鱼饥饿4个星期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殷帅文林学群陈洁辉
关键词:鲻鱼饥饿再投喂血液生化指标
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平衡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2006年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宋勇生范晓晖
关键词:稻田环境效应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