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 作品数:40 被引量:126H指数:6
- 相关作者:闻莉陈琳钱红雨宋晗赵强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卫生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医古籍对肺胀相关症状的文献记录被引量:3
- 2009年
- 对121篇与"肺胀"相关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检索,初步用文献证实了该病确实存在多个肺系以外病人自我感觉症状明显,却容易被临床医生忽略的症状如肺系症状、腹部症状、眼部症状、睡眠、饮食、疼痛、浮肿、情绪、二便等多方面的症状。本研究经统计分析后得出古籍记载最多的相关症状为"喘息,咳嗽,胸满,不能平卧,疼痛",与现代所言喘、咳、痰、肿和紫绀等为特征的肺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别。两者均言及喘、咳,然古人较重视对病人胀满、不能平卧及疼痛的描述,而当代中医学者对本病胀满及疼痛症状的关注较少,更为重视痰及肿、紫绀等。然而,只是从古代文献出发对其病的初步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病人访谈来测试本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并能对建立该病主要症状量表及病人自我报告结局(PRO)提供有力的中医古籍理论依据。
- 郑岚庾慧王鹏
- 关键词:肺胀症状中医古籍文献
- 设立《伤寒论》等级考试的思路被引量:2
- 2008年
- 贾彩蓉
- 关键词:伤寒论等级考试
- 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回顾及今后研究思路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陈琳吕文亮高清华周燕萍刘林周慧敏
- 关键词:脾胃湿热证
-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UC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I、CAM-1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NF-κB、ICAM-1可能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乌梅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I、CAM-1的表达,从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 余欣邱明义胡继鹰王建久孙勤国陶春晖
-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核转录因子-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乌梅丸
- 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回顾及今后研究思路探讨
- 1脾胃湿热证本质及量化诊断研究概况脾胃湿热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为论述湿热证的名著。当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人们体质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脾胃湿热证愈来愈多见。李乾构主编的《中医实用消化病学》...
- 吕文亮陈琳高清华周燕萍刘林周慧敏
- 文献传递
- 中药复方抗真菌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宋晗孔庆云童中胜
- 关键词:中草药复方抗真菌
- 自拟润肠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功能性便秘被引量:4
- 2009年
- 郑文彬黄小妹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功能性便秘血液透析治疗润肠汤出血性脑卒中尿毒症患者
- 小隐静脉原位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被引量:3
- 1999年
- 为探讨下肢动脉缺血症旁路重建术新的移植材料,笔者于1992年5月至1997年5月,应用小隐静脉原位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严重缺血症18例24条肢体并监测随访1~5年。结果:18例近期缺血症状均显著改善,临床有效率达88.8%,远期疗效优良率达83.3%。经寿命表法统计分析,移植物1、3、5年通畅率分别为95.8%,79.6%和70.0%。认为以小隐静脉为移植材料重建缺血肢体循环具有不受长度限制,无需预破坏瓣膜,不必全程结扎属支,避免了反转与扭曲,减少损伤等优点,是一种治疗下肢长段动脉硬化闭塞。
- 王朝生刘昌华何敢想何敢想田诗政徐泽田诗政宋照祥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小隐静脉旁路术下肢动脉缺血
- 关于PBL在中医高等教育中应用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它借助"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发现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目前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在中医高等教育中采取PBL,可以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理论抽象和学科分离的局限性。由于PBL不是万能的,且中医学有其特殊性,学科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案的设计、其他配套条件的准备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 周燕萍
- 关键词:PBL中医教育教学研究
- 六味地黄丸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异常行为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美多巴组(C)、六味地黄丸组(D)、美多巴加六味地黄丸组(E)。经腹腔注射MPTP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观察各组药物对模型小鼠异常行为表现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小鼠在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方面都有显著异常,给药4周后,C、D、E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六味地黄丸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周素方钱红雨
- 关键词:帕金森病六味地黄丸酪氨酸羟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