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作品数:637 被引量:2,848H指数:21
相关作者:王松君汪金莲赵凯元徐项桂戴玉锦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部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5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7篇理学
  • 147篇化学工程
  • 7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5篇农业科学
  • 62篇生物学
  • 34篇医药卫生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9篇文化科学
  • 21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电气工程
  • 7篇建筑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8篇催化
  • 68篇阻燃
  • 50篇阻燃剂
  • 37篇纳米
  • 31篇废水
  • 30篇电极
  • 29篇甲基
  • 28篇胁迫
  • 28篇离子
  • 24篇电化学
  • 23篇环氧
  • 23篇光催化
  • 22篇教学
  • 21篇氯化
  • 20篇膨胀型
  • 20篇膨胀型阻燃
  • 20篇膨胀型阻燃剂
  • 20篇稀土
  • 19篇修饰
  • 19篇幼苗

机构

  • 628篇苏州科技学院
  • 52篇苏州大学
  • 18篇江苏大学
  • 16篇常州大学
  • 13篇江西农业大学
  • 9篇吉林大学
  • 9篇江南大学
  • 9篇山东大学
  • 8篇河南大学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吉林工程技术...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南京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73篇王彦林
  • 44篇刘勇健
  • 40篇董延茂
  • 38篇叶亚新
  • 37篇陈志刚
  • 34篇王桃云
  • 31篇金琎
  • 29篇邱业先
  • 29篇纪孝熹
  • 29篇王东田
  • 29篇赵鑫
  • 29篇鲍治宇
  • 27篇袁福根
  • 27篇刁建高
  • 25篇秦粉菊
  • 22篇王金虎
  • 21篇王秀玲
  • 20篇魏杰
  • 18篇刘成宝
  • 17篇陈丰

传媒

  • 91篇苏州科技学院...
  • 34篇江苏农业科学
  • 2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1篇化学世界
  • 20篇苏州科技学院...
  • 11篇铁道师院学报
  • 11篇石油化工
  • 10篇精细化工
  • 8篇化学研究与应...
  • 8篇中国科教创新...
  • 7篇材料科学与工...
  • 7篇水处理技术
  • 6篇应用化工
  • 6篇精细石油化工
  • 6篇机械工程材料
  • 6篇功能材料
  • 6篇塑料助剂
  • 5篇生物技术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5篇塑料工业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44篇2013
  • 77篇2012
  • 75篇2011
  • 76篇2010
  • 73篇2009
  • 54篇2008
  • 36篇2007
  • 44篇2006
  • 51篇2005
  • 35篇2004
  • 22篇2003
  • 19篇2002
  • 3篇2001
6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菊花、野菊及其复方药中的多元酚被引量:3
2009年
运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菊花、野菊与复方药中的5种主要营养成分,所选体系对木犀草素和槲皮素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研究了电极电位、缓冲液浓度和酸度、电泳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得到了较优化的实验条件。以碳圆盘检测电极为工作电极,直径300μm,检测电位为0.95V(vs.SCE),在50mmol·L-1硼砂-硼酸(pH=9.2)缓冲液中,研究组分在20min内完全分离。5标样检出限(S/N=3)在0.9×10-6~2.5×10-6g·mL-1之间。
程宏英曹玉华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多元酚
几株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被引量:7
2009年
为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从苏州某食品厂排放的废水中分离筛选出3株反硝化聚磷菌B4、B5和B6。经鉴定,分别属于沙雷菌菌属(Serratia)、拉恩菌菌属(Rahnella aquatilis)和不动杆菌菌属(Acinetobacter)。测定了这3株菌的生长曲线,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这3株菌株的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4、B5和B6菌株的生长和脱氮除磷反应最适温度均在30℃左右;在室温条件下,B4、B5和B6生长的最适pH为6.5~8.5;3株菌反硝化脱氮除磷反应的最佳pH值均为中性偏碱。
杨志愿邱业先李孝坤时海平刘玉荣
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
4-羟基苯甲醛缩2-氨基苯并咪唑Schiff碱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被引量:2
2013年
以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通过4-羟基苯甲醛与2-氨基苯并咪唑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确认。并对产物的溶液荧光性能和固体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λmax=273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发射的λmax为454.5 nm,固体荧光的最大激发λmax=314 nm,相应的最大发射λmax=460 nm。产物的溶液荧光和固体荧光均处于较强的蓝色荧光波段,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蓝色荧光性能。
吴磊钱永王建军庄俊涛
关键词:SCHIFF碱荧光
大豆荚壳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解大豆荚壳中的营养成分,以大豆荚壳为原料,对大豆荚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豆荚壳中含有总黄酮、蛋白质、还原糖、总糖、粗纤维、粗脂肪和灰分等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8.49%、4.39%、2.23%、5.05%、7.32%、32.22%、5.28%。大豆荚壳所含的17种氨基酸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01%。针对大豆荚壳的营养特点,可以进行不同产品的开发。
王莹王桃云钱玮赵卉
关键词:营养成分分析评价
缩合法合成色酚AS-LC的研究
2005年
以2,5-二甲氧基-4-氯苯胺和2-羟基-3-萘甲酸(简称2,3-酸)为原料,以PCl3为脱水剂,采用酸式法合成色酚AS-LC。最佳缩合反应条件如下:2,5-二甲氧基-4-氯苯胺与2,3-酸的摩尔比为1∶1.15~1.25;缩合反应时间为2h;2,5-二甲氧基-4-氯苯胺与PCl3的摩尔比为1∶0.4;2,5-二甲氧基-4-氯苯胺的质量与溶剂氯苯体积比为1∶10。在此反应条件下得到的缩合产物收率为95%,熔点为190~192℃,纯度为94%。
王东田
关键词:缩合
Ag/介孔Ce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能(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改进的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法(EISA)制备高比表面积介孔CeO2,通过改进的乙二醇还原法,在得到的介孔CeO2中负载上不同量的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S),N2吸附-脱附法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由BJH方程计算得到材料的孔径分布,以BET法计算材料的比表面积。研究负载不同比例银纳米粒子的介孔CeO2的结构及其抗菌活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新材料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
陆晓旺钱君超陈丰李霞章陈志刚
关键词:CEO2介孔银纳米颗粒抗菌活性
苏州市道路绿化植物利用现状及调整对策被引量:15
2005年
在调查苏州市主要道路绿化利用植物现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道路绿化植物的种类、频度和多样性指数。根据植物的生长现状并结合道路绿化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王金虎蒋霞王桃云汪茂懿张洪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种类
野菊花黄色素的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研究了野菊花黄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 ,并对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对野菊花黄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除强碱 (pH >12 )、6 5℃以上的高温、强光照对野菊花黄色素有不良影响外 ,其它因素对其无明显不良影响。因此 ,野菊花黄色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色素。
王桃云王金虎戴玉锦曹洪生何波徐曼
关键词:野菊花黄色素理化性质光稳定性热稳定性
介孔介晶Ce_(1-x)Sm_xO_2固溶体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2013年
以乙酸盐为原料,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采用溶剂诱导自组装法(EISA)合成介孔介晶Ce1-x-Smx O2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N2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属于立方萤石结构,平均颗粒尺寸为7.65nm,孔径分布在2.0~3.8nm之间,平均比表面积为96m2/g。介孔介晶Ce1-x Smx O2材料对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具有良好的脱色能力,在反应120min时脱色率基本超过70%。
马娟宁陈志刚钱君超
关键词:介孔氧化铈
用于水处理过程的铜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高效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研制是金属催化臭氧化技术发展的重点.采用浸渍法,以Al2O3为载体,制备了铜的负载型金属催化臭氧化催化剂.以松花江水的UV254去除率作为催化剂活性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使用扫描电镜和比表面测定仪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浸渍液浓度为1 mol/L,浸渍时间为6 h,焙烧温度为300℃时,所制得的铜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李欣覃吴鲍治宇任吉秋
关键词:催化臭氧化催化剂
共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