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品数:397 被引量:882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松松孟春国端义镭孙静张结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3篇语言文字
  • 60篇文化科学
  • 56篇文学
  • 8篇艺术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7篇英语
  • 77篇教学
  • 42篇语言
  • 41篇大学英语
  • 37篇翻译
  • 23篇教师
  • 18篇隐喻
  • 18篇英语专业
  • 18篇文化
  • 17篇英语教学
  • 17篇语言学
  • 14篇课程
  • 14篇本科
  • 13篇大学生
  • 13篇叙事
  • 12篇英语教师
  • 11篇动机
  • 10篇语法
  • 10篇院校
  • 9篇应用型本科

机构

  • 374篇金陵科技学院
  • 34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上海外国语大...
  • 4篇江苏第二师范...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三江学院
  • 2篇上海海事大学
  • 2篇南京审计大学
  • 2篇利兹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上海电机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39篇张松松
  • 21篇孟春国
  • 19篇孙静
  • 17篇张结根
  • 17篇端义镭
  • 17篇夏玉琼
  • 17篇章凤花
  • 12篇秦丹丹
  • 12篇王雪纯
  • 11篇周景芸
  • 11篇吉晓霞
  • 11篇迟秋雅
  • 10篇曹静
  • 10篇颜源
  • 9篇张国清
  • 9篇李志坚
  • 7篇刘状吉
  • 7篇张雪原
  • 7篇陶然
  • 7篇万兰芹

传媒

  • 54篇金陵科技学院...
  • 14篇海外英语
  • 13篇安徽工业大学...
  • 13篇牡丹江大学学...
  • 8篇黑龙江教育学...
  • 6篇外语研究
  • 6篇河北联合大学...
  • 5篇外语与外语教...
  • 5篇吉林省教育学...
  • 5篇浙江外国语学...
  • 4篇外语界
  • 4篇外语教学
  • 4篇兰州教育学院...
  • 4篇南京晓庄学院...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牡丹江教育学...
  • 4篇荆楚理工学院...
  • 3篇电影文学
  • 3篇中小学外语教...
  • 3篇电影评介

年份

  • 14篇2023
  • 9篇2022
  • 16篇2021
  • 20篇2020
  • 10篇2019
  • 19篇2018
  • 27篇2017
  • 37篇2016
  • 38篇2015
  • 46篇2014
  • 33篇2013
  • 34篇2012
  • 22篇2011
  • 19篇2010
  • 24篇2009
  • 6篇2008
3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角、架构与时空: 《星球大战》叙事文化基因解码
2021年
《星球大战》系列影片的核心是融合高科技与艺术想象的世俗神话,迪士尼为该系列影片注入了基于现代世俗代偿的戏剧化神话表达,将人类传统意象中孜孜以求的庇护、抗争、救赎等元素进行了基于叙事视角、叙事架构、叙事时空的演绎。《星球大战》甫一诞生,即被奉为科幻类型影片的经典圭臬,换言之,《星球大战》系列为美国神话提供了一种现代返祖式的代偿表达。
王璐
关键词:《星球大战》叙事时空系列影片叙事视角戏剧化美国神话
Perlocution的重新界定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perlocution定义之争的全面梳理以及言语行为表达和理解过程的深入分析,将perlocution定义为说话人通过带有意图的言内行为对听话人语境施加影响的言后行为,并可根据言内行为的三重意义将言后行为分为发声言后行为、发音言后行为和表意言后行为。而听话人因语境变化而出现的心理上或行为上的变化或效果是听话人结合语境加工话语的结果,与说话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直接关系,不属于说话人的言后行为。
张结根
关键词:言语行为言后行为交际意图语境
愿景、自我导向与二语动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述评被引量:2
2016年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以源自可能自我和自我差异理论的自我导向为基础,从 "自我" 和 "全人" 的角度研究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动机,并对经典二语动机理论中的 "融合性" 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 "愿景" 概念的引入使二语动机在传统的目的论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表象维度,也为动机干预提供了新视角。后续研究可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置于动态系统理论的框架下进行考察,以更加突出动机的动态性和过程性特征。
端义镭
关键词:动机自我导向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阅读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采用镶嵌图形(CSFT)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49名大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一份四级考试真题确定了被试者的阅读成绩,再应用SPSS11.5对认知风格和阅读成绩的关系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中场依存的较场独立的略多一点;场独立者的阅读成绩高于场依存者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对场依存者如何提高阅读成绩提出了一些建议。
曹海英
关键词:场独立场依存
认知视域下的语言共性刍议被引量:6
2016年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生成语法主要关注语言共性,构式语法主要关注语言个性。本文尝试在广义的认知范畴内对语言共性问题进行再思考,对比生成语法和构式语法在语言共性研究方面的异同,指出认知共性可以弥补形式共性的不足,并在认知视域下重新界定底层原语。
张松松
关键词:语言共性构式语法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隐喻解读
2017年
隐喻是贯穿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的方式,它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文学作品和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可以说艺术和隐喻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古代绘画通过具体物象,借助隐喻手法,来表达祈福、讽刺等各种情感,因此明白如何解读绘画中的隐喻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帮助观画者更准确地把握画者的作画意图。本文通过对绘画隐喻的界定和分类的介绍,结合具体的绘画作品,分析了绘画中隐喻的解读路径。
魏梦婷
关键词:古代绘画隐喻
学习动机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被引量:2
2013年
动机对外语学习成败有重大影响。基于Gardner和Lambert、Deci和Ryan以及Dornyei分别提出的动机理论,从语言、学习者和学习情景三个层面,综合研究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曹静周景芸
关键词:学习动机外语教学语言学习者学习情景
从传统读书法看输出理论在大外教学中的运用
2015年
1985年Swain创立输出理论,主张外语学习必须更加重视说话、写作。该理论传入中国后,扭转了我国外语教学的方向。不过矫枉就怕过正,过分强调输出会导致学习者语言空洞、言之无物。要想更有效地学习一门外语,恰当的做法是,初学者应该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大量阅读与背诵上,只有熟练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表达之后,才应将训练的重点放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
夏玉琼王雪纯
关键词:背诵初学者
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溯源、维度、影响及前景
2023年
识解是一种认知能力,用于描写语义结构和语法范畴,体现概念化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系统而明确地概述了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追溯其哲学和心理学基础,阐述其五大基本维度,综述其理论和应用成果,提出以下观点:(1)识解理论是认知语法用于联系认知和加工的重要纽带,是认知语言学本土化的重要工具;(2)识解理论已在批评认知分析、文体分析、翻译研究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具有一定说服力的成果;(3)基于感知同构性的跨学科实证研究和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社会认知语言学研究将为今后的汉语研究带来更多启示。
张松松胡晋阳
关键词:识解认知语言学概念化
词块训练对二语口语产出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年
为了考察词块训练对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水平的影响,本文以七类本族语者高频会话词块为目标词块,在实验班实施词块训练,并对比训练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口语测试成绩。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训练前成绩无显著差异;经过训练后,实验组在会话型口语产出的表现显著优于控制组,但受限于目标词块的语域敏感性,两组被试在非会话型口语产出的表现上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词块训练能有效提升二语学习者的口语产出水平,而目标词块选择的适切性是决定词块训练能否有成效的重要因素。
端义镭刘艳
关键词:口语产出二语习得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