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作品数:768 被引量:3,976H指数:31
相关作者:曹如军伍红林刘国艳王会亭周友士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0篇文化科学
  • 60篇哲学宗教
  • 13篇经济管理
  • 11篇社会学
  • 11篇艺术
  • 10篇政治法律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62篇教育
  • 141篇教师
  • 99篇教学
  • 69篇课程
  • 68篇高校
  • 43篇大学生
  • 38篇心理
  • 34篇社会
  • 33篇基础教育
  • 30篇高等教育
  • 29篇师范
  • 28篇农村
  • 24篇道德
  • 22篇本科
  • 21篇数学
  • 21篇课堂
  • 20篇文化
  • 20篇课程改革
  • 18篇幼儿
  • 17篇院校

机构

  • 694篇淮阴师范学院
  • 24篇南京师范大学
  • 17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苏州大学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6篇西南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江南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淮安市实验小...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2篇深圳大学
  • 2篇淮阴工学院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2篇南通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1篇曹如军
  • 44篇伍红林
  • 30篇袁维新
  • 30篇蒋亦华
  • 28篇刘国艳
  • 26篇顾书明
  • 26篇王会亭
  • 21篇何杰
  • 21篇万增奎
  • 20篇王益富
  • 16篇任红娟
  • 14篇夏如波
  • 12篇杨绪辉
  • 11篇梅雪
  • 10篇申小春
  • 10篇杜萍
  • 10篇杨四海
  • 10篇李震峰
  • 9篇常逢锦
  • 9篇王宜鹏

传媒

  • 29篇淮阴师范学院...
  • 28篇教育发展研究
  • 26篇当代教育科学
  • 25篇教育探索
  • 2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1篇江苏高教
  • 18篇黑龙江高教研...
  • 18篇江苏教育学院...
  • 10篇教育理论与实...
  • 9篇高教探索
  • 8篇教育研究与实...
  • 8篇江苏教育研究
  • 8篇现代大学教育
  • 8篇教学与管理
  • 7篇教育与职业
  • 7篇教育评论
  • 7篇产业与科技论...
  • 6篇成人教育
  • 6篇心理科学
  • 6篇中国教育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40篇2023
  • 27篇2022
  • 43篇2021
  • 30篇2020
  • 39篇2019
  • 42篇2018
  • 17篇2017
  • 26篇2016
  • 18篇2015
  • 27篇2014
  • 46篇2013
  • 27篇2012
  • 32篇2011
  • 34篇2010
  • 49篇2009
  • 34篇2008
  • 36篇2007
  • 35篇2006
  • 24篇2005
7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学校社会资本的现实缺陷与重构路径被引量:2
2015年
城乡学校的深层差距实是社会资本的差距。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审视,农村学校所拥有的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在质与量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农村学校社会资本的重构,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制度化保障,又离不开农村学校自身的理性积累。
刘国艳
关键词:社会资本
地方高师院校当前变革重心论析被引量:1
2006年
地方高师院校是整个教师教育庞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教师教育体系一直进行着开放性、一体化、高学历化、综合化等宏观结构性的调整,但其变革发展与社会及基础教育的变革深化程度和发展速度相比又有所不够。作为直接为基础教育和地方服务的地方高师院校,今后阶段其变革重心自然应转入院校的中观、微观和学校内在的转型性变革层面,其中尤其应落在学院的“反思性专业重建”及人才培养模式转换这一焦点之上。
顾书明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
托管不是托辞:小学生校外托管教育现状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校外托管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行业在全国各地开始盛行,其存在填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空缺。一定程度上,校外托管教育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带来相当的便利和辅助,但与此同时校外托管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对学生、家长及老师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托管机构办学质量存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托管教育会增加学生负担,不利于学校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需要理性看待校外托管教育作用,家长和老师仍是学生教育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者。
单永佳
世俗与超越:老年精神生活的质性研究——基于江苏省80位老年人的调查与分析
2023年
精神生活是人为了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交流、享受和超越活动,是人的世俗生活意识化和主体意识对象化交互作用的形态及过程,兼具世俗与超越二重性,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内80位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展开访谈调查,发现我国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娱乐休闲、学习适应、审美创造、社会情感和价值信仰五个方面。老年人普遍缺乏对道德及人生意义的探索,世俗化倾向明显,精神超越性显现不足,因而有待加强社区老年精神文化建设,激活老年社会功能。
王益富王佳瑶郑怡欣
关键词:老年人老龄化生活质量
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被引量:15
2003年
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已成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使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此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有所帮助。
蒋霞毕海滨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技术知识结构
基础教育考试改革的五大取向被引量:2
2006年
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之相配套的考试改革也得以逐步推行。从技术层面看,基础教育考试改革主要呈现出五大发展取向:分层考试,分项考核;试题的编制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融合;增加灵活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重视考试方式的综合化。
曹如军
关键词:基础教育考试改革课程改革分层考试考试方式
“自由而公正,平等而差异”——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四大原则被引量:9
2011年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公正理论是很多国家社会政策制定的学理依据。诺齐克、罗尔斯和德沃金可视为西方公正理论的代表,但他们的理论重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诺齐克强调自由至上,罗尔斯追求结果的平等,德沃金的"荒岛理论"则致力于平等基础上的个人责任原则。虽则他们的理论看似互不兼容,我国高等教育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却可以参照罗尔斯所说的"辞典式的排序",把自由原则、公正原则、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次序性"地规定为第一原则、第二原则、第三原则和第四原则,从而实现自由基础上的公正,平等基础上的差异。
王宜鹏尚正永
关键词:公正理论高等教育公平公正原则
我国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3年
随着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兴起,为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育人功能,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和教育性价值发挥的相关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与此同时,面对行业的人才需求,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经验已有初步积累,但人才教育发展尚有较大潜力。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17年1月至2022年9月的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对现有的研学旅行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以把握研学旅行人才培养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领域和趋势,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研究新方向。为对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工作精准施策,发挥研学旅行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育人本体功能,提出加强研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实证研究;深化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规格的理论建设;在行业不同类的细分市场下,加强研学旅行特色课程建设研究;注重课程思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研学活动的融合能力培养研究;从研学旅行的教育本体功能出发,树立研学人才的职业观。
董莹
关键词:CITESPACE
缄默知识与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的重建
2007年
教师缄默知识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和领会并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鉴此,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培训应该走出传统培训模式的束缚,在理念上应实现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在内容上应强调教师缄默知识的建构,在模式上应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强调教师的反思与体验。
王宜鹏
关键词:缄默知识反思性实践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时尚论:反思与重视被引量:3
2018年
质量管理因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移植运用失败而被指向和定性为一种"管理时尚"。传统观点认为由于存在身份冲突、目标模糊、松散自由等学术组织特性,导致根植于工商领域的质量管理模式与高校格格不入,质量管理沦为管理时尚是组织差异带来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一方面不能从案例成败的统计中得出时尚论,另一方面也无法从组织差异性抽象推导出不适用。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多种组织情境要素组合,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时尚产生和失败的真正原因来自于组织情境的差别,而非组织属性的差异。现代质量管理正逐步转化为一种基于组织变革的动态系统模式,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因而能够分享更多组织共性并突破组织差异性。质量管理之于高等教育的适用价值不在于对教学科研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和约束,而在于提供能够促使学术组织持续改进的校本机制。
朱守信
关键词:管理时尚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情境
共7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